湘軍中最有先見之明的人才,步伐遠超曾國藩李鴻章卻屢遭不幸

中國近代興起的湘軍湧現了大一批近代卓越人才,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首的滿清末年的“經世之學”的代表們,一生除了鎮壓農民起義,就是尋求中國的發展和出路。

其實,在湘軍諸多人物中,論思想的先進和對世界的認知,最了不起的人物既不是因循守舊的曾國藩,也不是重視務實的李鴻章,更不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張之洞。

而是另外一個人,這個人眼光獨到,敢於打破常規,他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看起來叛經離道不合時宜,但是事後看起來卻是遠見卓識洞如觀火。

這個人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駐外使節,他就是郭嵩燾。

湘軍中最有先見之明的人才,步伐遠超曾國藩李鴻章卻屢遭不幸

郭嵩燾是湖南人,早年曾進入嶽麓書院學習經世之學,後跟隨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是曾國藩幕府中重要的謀士。

郭嵩燾獲得了咸豐皇帝的接見,並且派他去山東查辦官員貪汙腐敗和偷稅漏稅的問題。

郭嵩燾此人剛正不阿,兩袖清風,所到之處拒絕接受任何賄賂和人情,結果他雖然嚴查了當地的不正之風,為國家和朝廷挽回大筆金銀,但是卻得罪了同僚,最後被人參劾貶斥,黯然離職。

郭嵩燾經歷挫折並未改變初衷,他又被清朝委派去英國擔任駐外使節,這種事情在中國古代是沒有過的,因為當年中國人都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只有藩屬國來朝進貢和學習,本朝怎會派人去“蠻夷”擔任使節?

郭嵩燾在滿朝白眼和指責中上任,可以說是忍辱負重,舉步維艱。

即便如此,郭嵩燾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世界在變化,西方世界絕非蠻夷之邦,中國必須跟上時代潮流,否則就是要捱打。

郭嵩燾的思想在當時被視為敗類,他再次被人彈劾,黯然回國。

身為“欽差大臣”的他在回鄉途中遭到下級同僚的蔑視,甚至有人指責他是“漢奸洋奴”。

郭嵩燾晚年十分淒涼,朋友四散,無人問津。

光緒十七年,郭嵩燾病逝,終年73歲。

湘軍中最有先見之明的人才,步伐遠超曾國藩李鴻章卻屢遭不幸

郭嵩燾一生最偉大的思想就是“維新思想”的先驅,在這一點上他比曾國藩李鴻章走的都要遠。

假如說曾國藩是一位因循守舊的道學先生,在思想上無法接受維新變法,那麼李鴻章就是一個精明的政客,明知道要維新變法卻畏懼艱難,寧願不做。

而郭嵩燾以書生意氣,大半生受人白眼冷落,甚至是受千夫所指,但“初心不變”,認準了要改變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要從政治上進行改革,中國才有真的出路。

只不過,他的思想太過超前,他的步子遠超同時代的人們,他走的太遠太快,以至於絕大多數人跟不上他的步伐,所以這位“先知”式的人物註定是悲劇的。

李鴻章曾評價他:“當世所識英豪,與洋務相近而知政體者,以筠仙(郭嵩燾號筠仙)為最。”

而郭嵩燾自己給自己的評語則是:“流傳百代千齡後,定識人間有此人。”

湘軍中最有先見之明的人才,步伐遠超曾國藩李鴻章卻屢遭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