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与艺术的交融|VR呈现卡地亚的另一面

新闻链接:以科技之眼,探索“陌生风景”——虚拟现实体验诠释艺术创新之旅。正值“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于中国展览之际,一个集合了来自艺术、电影和游戏行业的一流创意人士组成的国际团队,共同打造了专属此次展览的虚拟现实体验(以下简称VR),在卡地亚上海恒隆广场精品店和上海香港广场精品店为公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观展之旅。先进的互动式虚拟现实技术,引领观众进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感受逼真的高清晰度数字化体验,近距离探索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精心遴选的标志性艺术作品。

匠心与艺术的交融|VR呈现卡地亚的另一面

一点意外是,本人是一个科技宅,自认为是奢侈品牌的绝缘体,却接到了全球一线奢侈品牌卡地亚(Cartier)这次体验活动的邀请,应该能吹上好一阵了;一点得意是,事先我并不知道这次活动的主题,但根据自己对于AR/VR技术的了解,对于活动内容却猜到了七八分,这也应该能吹上好一阵了。虽然体验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这大抵是这些年来参加VR体验活动所得最多的一次,聊一聊是必须的。

“匠心即根本”

如前所说,个人对卡地亚的了解真的非常有限,仅是知道这是一家以钟表和珠宝闻名世界的法国品牌,对它最熟悉的产品,是“蓝气球”手表——因为在国外帮朋友代购,做过短暂的功课,这就是全部了。而在这次活动之中,与卡地亚的人员交谈,得到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回答就是:“卡地亚,其实是一家以‘匠心’为根本的品牌”。

匠心与艺术的交融|VR呈现卡地亚的另一面

卡地亚之柱

在这里举个小例子说明。我所去的位于上海恒隆广场精品店体验现场,放置了一件作品——《卡地亚之柱》,它的来头可不小:起源于10年前卡地亚启动的当“艺术邂逅匠心”这个项目。卡地亚委托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启用在珠宝创作过程中那些被抛在一边,美丽但未被进一步雕琢的宝石,与卡地亚设计师及工匠共同创作,以艺术匠心成就无限的创意探索。《卡地亚之柱》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师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创造。该作品创新的真正挑战在于根据古罗马-希腊建筑原则,要以某一根中心轴为中心叠加七层宝石:所有石块均为精挑细选,按照类别分级,装进水晶柱中再垂直插入玫瑰金凹槽中,黄玉、黄晶、橄榄石、祖母绿及各种珍贵宝石在经过八十小时的聚合作用之后固定在环氧树脂中。重达700千克,高2.3米,耗费24千克黄金,《卡地亚之柱》历时18个月才完成。

虽然在我所擅长领域,“匠心”二字最近几年出现的频率并不低,但当发言对象是卡地亚时,无疑让匠心被诠释得更加充分,试问有哪一款钟表,不是需要用最尖端的技术做出来呢?有哪一款珠宝,不需要匠心来打造呢?没毛病。而正是得益于匠心的加持,也让卡地亚在全球奢侈品领域独步天下多年——匠心是因,奢侈是果。把这样一个因果关系放在本次体验活动上,之所以要用VR技术来打造这次“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中国展览的在线体验,同样也是基于这样一个思路。

这次“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的VR体验方案,基于最新的虚幻引擎4和写实的物体创建技术,所有素材全部在展览所在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实地取材而成,最后的素材库多达3000多张高分辨率照片,容量高达5GB,然后再运用摄影测量算法将这些实景照片素材融合在一起,构建出一个逼真的虚拟艺术展览空间被构建出来。

匠心与艺术的交融|VR呈现卡地亚的另一面

匠心与艺术的交融|VR呈现卡地亚的另一面

整个空间架构的创建,使用了最新一代的显卡英伟达GeForce GTX 1080,能够展现高级着色、纹理和材质效果,从而带来高度的真实感和场景体验;音频则通过惊艳的写实立体渲染创建;最后运行的终端,则是最新的HTC VIVE VR眼镜(终于可以放进我加宽的眼镜镜框,简单就是我等高度近视患者的福音)。

匠心与艺术的交融|VR呈现卡地亚的另一面

这个VR体验的构思、创意、设计和编程由一支国际团队在上海完成,三维建模在澳大利亚实现,录音和编程在上海和洛杉矶完成,全景照片由法国团队摄制,照片建模和额外编程在冰岛开展,跨国界的专业团队共同呈现了这次科技与艺术相融的创新体验。

这样的方案,完全就是卡地亚特色——为了达成最好的虚拟体验,费时费力不惜成本,匠心思维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我还是有一个问题:现在效果不错的VR一体机已经有了,比如最新发布的小米VR一体机(Mi VR Standalone),为什么卡地亚不采用这样的方案呢?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用户能不到现场就可以更好地体现这样的艺术展了。相关人员回答说:“并非没有考虑,只是现阶段VR一体机的开发接口与我们现在所用的方案还有出入,所以现在暂时放弃了。不过,我们以H5的方式,为不能到现场的用户提供了360°的全景观看页面。”所以,卡地亚为了这次的虚拟体现,考虑得还是很全面,也是很拼的。

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切换

按理说,体验过VR之后,这次活动就结束了,但是一行人在感受了VR之后,听说是取材于上海本地实景,就来了兴趣,马上就想趁着热劲儿去实地看看,希望对比一下虚拟与现实两个场景之间的差别。没想到这样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匠心与艺术的交融|VR呈现卡地亚的另一面

匠心与艺术的交融|VR呈现卡地亚的另一面

娇小的大教堂

整个VR体验中有两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第一是意大利设计师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的作品《娇小的大教堂》,在VR场景中,我们可以踏入教堂内部,近距离欣赏由马赛克与水晶打造的艺术作品——《古老的面庞》,伴随着悠扬音乐,享受这独特而神圣的氛围,甚至还可以坐下来,抬头仰望小教堂的天花板,感觉被神秘气氛包围的感觉,而中国风的配乐,个人大爱,真是让人在VR的世界中流连忘返。但在实际的展览中,出于对展品的保护,以及作品的实际大小原因,我们不可能进入这个教堂的内部去感受,更不会有这等美妙的音乐相伴——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啊。

匠心与艺术的交融|VR呈现卡地亚的另一面

购物的女人

匠心与艺术的交融|VR呈现卡地亚的另一面

VR制作团队实景取材非常兴师动众

第二场景,就是澳大利亚雕塑家罗恩·穆克(Ron Mueck)的艺术作品——《购物的女人》,其作品风格兼具真实与夸张的风格,细节丰富,但又显诡异甚至恐怖,想要看得仔细,真是得凑得越近越好。但出于同样的原因,在展览实景中,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细节看得真切,而VR场景就很好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制作团队为了真实的呈现这件作品的细节,取材过程可谓细致到夸张,而最后的结果的呈现也是让人满意,在VR场景中,我们甚至可以用厘米级的距离来细致端详,看个过瘾。

匠心与艺术的交融|VR呈现卡地亚的另一面

匠心与艺术的交融|VR呈现卡地亚的另一面

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先生的作品集合

最后,我也了解了一下卡地亚为何要不怕麻烦,制作这样的虚拟展览。“一场展览,时间再长,也有结束的时候,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它永久地保留下来,以后可以随时随地,给喜欢的人看。”这样的想法,没毛病。

如果各位围观的朋友有兴趣实地体验一下VR,就一定得尽早预约,因为除了只有上海两家卡地亚精品店可以体验之外,每天体验的场次都是固定的,名额有限。在体验时的交谈我还得知,往后一周多的预约差不多都快排满了。所以,建议大家手再快一些,要不错过就真的很可惜了,毕竟制作如此精细的VR体验,真的不多。

写在最后

通过这次艺术展的VR体验,以及虚拟真实场景的对比,我是真正感觉到了卡地亚这个品牌对于“匠心”的细致苛求。正如官方所说:“用VR探索艺术,是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进入中国的创新之举。用先进的科技呈现艺术作品,呼应了基金会对于疆域、文字和想象的探险,以及驰骋于多元艺术地带的游历。”纵然卡地亚是一家顶级的奢侈品品牌,但其拥抱科技的态度,已然是真正的技术流派,值得赞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