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物今日正式亮相“京城”这组文物充满了“王之霸气”

古蜀文物今日正式亮相“京城”这组文物充满了“王之霸气”

古蜀文物今日正式亮相“京城”这组文物充满了“王之霸气”
古蜀文物今日正式亮相“京城”这组文物充满了“王之霸气”

经过紧张的筹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览于今日上午10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将为期两个月。

亲历古蜀文化 感受灿烂瑰宝

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星堆两个埋藏坑的发现,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其中出土的人像、头像、神坛、神树等各种造型奇异的青铜器,以及面具、权杖、动物形饰等多种制作精美的金箔制品震惊海内外。本世纪初金沙遗址发现后,随着太阳神鸟金箔片、金面具、金冠带、青铜立人、石虎、石人等重要文物陆续现世,同时揭露出大量礼仪性的玉器、铜器埋藏坑,古蜀文明又一段璀璨的历史钩沉浮现于世人面前。这两大古蜀文明遗址的重要发现,迄今已多次巡展,为海内外观众所熟知。

古蜀文物今日正式亮相“京城”这组文物充满了“王之霸气”

蜀宝们吸引着每一位市民游客的眼球

本次展览不限于考古遗址的个案陈列,而是将古蜀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从三星堆遗址到金沙遗址再到战国时期蜀墓的等诸多考古发现进行一次综观展示,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囊括了古蜀文明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历史遗珍,以210件(套)展品,其中132件一级品,勾勒出古蜀文明发展过程中华美的篇章。但展览又不仅仅是对古蜀文明纵向发展数个篇章的缕析,更是对这支瑰异的青铜文明在华夏文明生成过程中持续贡献的呈现,可以从一个侧面观览到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成长历程。

展览从三星堆文化时期开启,古蜀文明的故事娓娓道来,十二桥文化时期、青羊宫文化时期再到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古蜀文明的谢幕之章,似到古蜀国亲历了一遭。

古蜀文物今日正式亮相“京城”这组文物充满了“王之霸气”

“邵之飤鼎”铭青铜鼎铭

晚期蜀文化代表或是一代蜀王之物

三星堆、金沙两个著名古蜀文明遗址的重大发现迄今已数次巡展,这两个遗址是古蜀文明发展三个主要阶段的前两次代表。第三个阶段,即青羊宫文化时期,又可称晚期蜀文化,一直以来不被观众熟知。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晚期蜀文化的考古发现成果十分丰硕,尤其是1980年发现于新都马家乡的大型木椁墓。

古蜀文物今日正式亮相“京城”这组文物充满了“王之霸气”

青羊宫文化时期陈列

据四川博物院陈列展览部策展人员郭军涛介绍,新都马家乡的大型木椁墓规模宏大,虽多次被盗,但置于椁室底部腰坑内的珍贵文物躲过数劫。腰坑内出土铜器188件,组合多为五件成组,“五件鼎是至今,西南地区发现的同时代的组合鼎里,数量最多的。”根据古蜀国的文献记载,该墓正好处在一个古蜀国传说的“开明世”时代。传说,有荆人鳖灵死,其尸溯江水至成都,竟得复活,与蜀王杜宇相见,最终杜宇禅位于鳖灵,号称开明帝。“邵之飤鼎”铭青铜鼎铭文中的“邵”字,恰是楚国三大姓氏“屈、景、昭”之一“昭”。由此专家推测开明王朝的第一世蜀王,来自楚国,此墓则极可能是开明王朝蜀王成员中的一位。更有趣的是,带铭文的鼎,即“邵之飤鼎”铭青铜鼎是一个带有浓郁楚国风格的青铜器,铸造特别精美,上面铸的字也有典型楚国文字。而剩下的四件战国凤鸟纹铜鼎则是蜀地仿制“邵之飤鼎”铭青铜鼎所制造而成,构成了一组五件青铜鼎。由此也能看出,当时楚蜀文化交流非常频繁紧密,楚文化在那一时期对蜀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

除了青铜鼎组合,还有虎斑纹无胡青铜戈、虎斑纹双胡青铜戈、曲柄青铜匕等均为五件套,铜器成组展示在众人面前,处处彰显着古蜀文明末期恢弘磅礴的王者之气。本次展览重点呈现的这组王之遗物,也是目前考古发现规格最高的古蜀遗珍。

古蜀文物今日正式亮相“京城”这组文物充满了“王之霸气”

蜀宝们吸引着每一位市民游客的眼球

平行视角感受古蜀文明

记者还获悉,以往的蜀文化展览,着重从审美角度展示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头像、青铜人像、金面具等造型奇异的器物。这种重审美而轻史论的陈述思路与以往因遗物特征奇异而导致学术纷争的背景有关。从1986年三星堆两个埋藏坑发现至今逾三十年,古蜀文明的考古成果十分丰硕,宏观的结构逐渐显现,极大地推进了学术研究,一些曾经悬置和争议的学术焦点逐渐得到专家们的共识。本次展览从陈述角度大胆地吸纳了一些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例如从发型、发饰角度解析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的青铜人头像、金面具等,力图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变迁解读这些展品的深层历史信息。又如在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两个时期的整体陈述上采取对称表述,引导观众以平行视角观察古蜀文明的时代变迁。

(由四川博物院供图)

古蜀文物今日正式亮相“京城”这组文物充满了“王之霸气”古蜀文物今日正式亮相“京城”这组文物充满了“王之霸气”
古蜀文物今日正式亮相“京城”这组文物充满了“王之霸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