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需要几千人,为什么诸葛亮不敢尝试?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一心北伐欲匡扶汉室,但是当时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差距太大,北伐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在诸葛亮首次北伐之时,大将军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也就是带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突袭长安城争取一举拿下长安。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需要几千人,为什么诸葛亮不敢尝试?

其实子午谷奇谋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件,但是诸葛亮否决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人说诸葛亮怕魏延的战功卓著会威胁到自己地位所以否决了子午谷奇谋。还有人说是诸葛亮太过谨慎所以放弃了子午谷奇谋。千百年来史学家不断探讨诸葛亮为什么否决子午谷奇谋,是不敢尝试还是另有原因。

首先子午谷道路南北纵向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因为秦岭的原因所以道路比较险恶,上万的大军是不可通过但是小队人马还是可以通行的。如果是率领精兵悄然而行,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突袭长安城。此时诸葛亮带着大部队从大路过,合围之后兵锋直指洛阳,平定天下不是不可能的。诸葛亮否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三个原因,我们一个个分解。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需要几千人,为什么诸葛亮不敢尝试?

首先诸葛亮的目标真的是长安吗?当时蜀汉自保可以但是如果大举北伐,粮草运输就是一大难题,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多数都是因为粮草不继最终功败垂成。换个思路想想,诸葛亮一路北伐占据凉州等地,稳固好后方然后逐步蚕食中原,在战争中寻找机会克复中原。这点不是不可能,只是说与诸葛亮最初北伐的口号有所不同。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需要几千人,为什么诸葛亮不敢尝试?

其次就是难度问题,子午谷是一条小路,如果魏军在谷口驻扎一小对人马,就算不能全歼魏延的五千精兵,那长安城一定会有所防备,到时候魏延就没有退路,要么攻下长安城要么战死长安城下。千百年后,明末时期高迎祥从子午谷穿越,结果被孙传庭守住谷口歼灭了高迎祥的起义军。结合第一条,鉴于子午谷奇谋风险较大外加上首要目标并不是长安,那子午谷奇谋也没必要实施。

最重要的一条:“军机大事,岂可庭议。”当时魏延在很多人面前提出子午谷奇谋,这件事尽管可行那也绝对不能实施。历史上因为奸细而失败的行动数不胜数,当时那么多人难保不会有魏国细作得知。万一这些细作告知魏国,那魏延就是去送死。之后诸葛亮也和魏延说过:“行军之事,宜机密。他日若有奇谋,可私与亮说,切勿帐前争论。若有细作通报,文长死无全尸矣。”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需要几千人,为什么诸葛亮不敢尝试?

​首先主要目标不一定就是长安城,其次这种行为本身就应当保密,然而魏延当着军帐众人之面提出此奇谋,风险系数极高外加上泄密严重,子午谷奇谋当然不可行。子午谷奇谋的争论比较多,小编不知道有没有说全,如果有什么遗漏,还请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