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怪咖:數位化如何改變零售消費模式

零售的本質是建立在人、貨、場三個維度之上,其中的“場”則分為實體零售與網絡零售,但無論處在哪一種“場”,零售的消費模式都離不開“人”與“貨”之間的對立關係。

初級消費模式:以商品為中心,引導用戶購買

自人類發生第一次商品交易以來,“人”與“貨”之間關係便一直遊離在矛盾的對立面,而在工業革命之前的地域型商品經濟模式之中,人們幾乎無法擁有商品購買的主動權,而是被動接受商家提供的固有商品。

而隨著工業、交通業的崛起,跨地域的商品交易變得越來越頻繁,人們對於購物的選擇性也逐漸放寬,但基於商品為中心的消費模式卻未能得到質的改變,在市場經濟的需求層次裡,消費者的需求是處於最底層的。

“生產-銷售-使用”,這種由商家主導的消費模式是以商品為中心,完成產品的全鏈製造和銷售,用戶被動接受購買,導致市場往往容易出現壟斷、聯合壟斷的現象,用戶購買商品的理由也並非是因為商品適合自己,而是市場只有這種商品可選擇。

零售怪咖:數字化如何改變零售消費模式

高級消費模式:以用戶為中心,主導商品製造

隨著互聯網開放時代的到來,市場經濟已完全步入全球化、信息化、一體化的生態環境中,商品更為豐富、信息更為開放,隨之而來的則是如電商一般的即時性跨區域消費,而過往以商品為中心的消費模式也逐漸呈現分級的現象:向上往品牌溢價靠攏,由品牌主導商品價值,再由商品引導用戶購買,譬如奢侈品;向下則往用戶需求靠攏,由用戶主導商品的定製,實現去庫存、去商品剩餘,譬如小米。

眾籌是一種典型的高級消費模式,國內著名的手機廠商小米則是通過眾籌起家,根據用戶需求定製商品,再由用戶先行支付購買,最後才到製造生產,這種“需求-銷售-生產”的逆零售消費模式,在近十年時間裡,可謂是風生水起,一方面既能保障用戶的核心需求得到滿足,又能獲取市場上較為合理的價格,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先銷售後生產的模式,降低商家的製造成本,甚至可以通過其中的生產週期,完成資本的價值再創。

零售怪咖:數字化如何改變零售消費模式

未來消費模式:以數字化為中心,融合商品與用戶需求

在數字化零售還未成型之前,零售的消費模式基本是“商品”與“用戶”的對立,以商品為中心的企業往往容易出現過度生產而導致滯銷,而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則會過度依賴用戶,而忽略自主產品的核心價值,然而,無論是哪一個時代的用戶,其需求都是善變的。

動態的用戶需求與常態化的商品之間,如何才能實現交融,這也是未來消費模式最為核心的一點:以數字化為中心,將商品屬性和用戶需求進行數字化碎片分析、重組、再構與融合。

零售怪咖:數字化如何改變零售消費模式

數字化全域分析策略

一方面,在數字化新零售的渲染下,消費購物的主動權已經掌握在消費者手中,消費者可以通過各類社交購物軟件自由選擇商品,亦可選擇線下實體零售享受豐富的購物體驗,即全渠道消費;

另一方面,對於零售商而言,全渠道消費意味著觸達消費者信息的渠道資源同時變得更為豐富,以消費者為運營核心,以渠道數據為決策,通過對消費人群的價值洞察、行為認知分析、購買動態分析、客戶忠誠變化等等領域基礎上,建立起精準、高效、可控的數字化全域運營體系。

零售怪咖:數字化如何改變零售消費模式

場景化沉浸體驗滲透產品和服務

在電商繁盛的時代,無論是初級消費模式,亦或是高級消費模式,都能通過流量紅利獲得利潤價值,但隨著線上紅利期的衰退,商品與用戶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在虛擬的空間上,用戶無法獲取商品的真實體驗,而商家也無法蒐集用戶對於商品的真實反饋,這便導致線上數據存在一定的盲區。

而在新零售時代,企業紛紛迴歸實體零售,一方面藉助線上高流量、大數據的用戶優勢,指導線下場景的設計與功能的強化;另一方面,企業產品會通過實體場景的用戶體驗中灌輸品牌的價值與產品的服務,而用戶的現場情感反饋則是最有價值的數字化結果。

譬如我們購買一款智能電視的時候,在線下場景設計中往往會打造成客廳、臥室等不同的情景,用戶可根據自己的習慣真實感受音響的品質,甚至選擇搭配其它配件和服務,如音響、家居等等,以一種沉浸式的體驗,刺激用戶的購買慾望,激發用戶的共鳴,同時也能為企業補充產品和服務的銷售。

在如今的零售生態圈裡,每一個元素的存在都不應該是獨立的,更不是對立的,而是彼此的融合,正如電商與實體店,同屬零售的不同消費方式,只有兩者彼此融合,才能更好的為消費者提供極致的產品和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