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幾點 秋季養豬不用愁!

做好這幾點 秋季養豬不用愁!

導讀

從炎炎酷暑直接過渡到涼爽的秋天,氣溫下降較大,晝夜溫差更是達到10℃多,對豬的生長帶來一定的影響。秋季晝夜溫差達10℃多,氣溫太高或太低,都影響豬的正常生長。實踐證明,只要採取適當措施,保持豬的適宜生長溫度,豬在秋季也可以正常生長。秋季氣溫適宜,飼料充足,在這一階段,豬上膘較快,對養豬戶來說,是養豬的黃金時期。然而秋季氣候多變,容易誘使豬隻發病,如果豬場管理不得當、預防不及時,會給養豬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如果養殖戶注重防寒、防病、增加飼料營養及豬舍通風,豬的增長較為明顯。縱觀近年來養豬場的情況,發現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對豬場的管理是有好處的。古人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養豬場也同樣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將該考慮的事考慮到,將該做的工作做到最好,養豬並不是太難的事。

一、立秋後如何應對環境溫差對豬的生長

研究表明,豬生長最適溫度範圍為15~25℃,可是溫差與牲畜生產關係未引起重視,實踐中,溫差對養豬生產帶來的影響遠比超適應範圍造成的損失嚴重,必須引起重視。

1、時溫差(晝夜差)

即24小時內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時溫差與地區和季節不同有很大差別,一般為8~12℃,當晝夜溫差超過12℃時,豬群可能出現異常生理變化,高溫時部分豬隻食慾減退、便秘、發熱等,低溫子豬可能出現腹瀉,育症狀。調整時溫差是每一天都要做的最具體的工作。

2、日溫差

日平均氣溫隔日超過5℃時,無論升溫還是降溫,都會引起豬的異常,日溫差大是豬最難適應的氣候環境,必須注意天氣預報,利用調溫措施適時降溫和做好保溫工作。

3、季節溫差

季節溫差是顯性的,冬夏季分別可出現0℃以下或39℃以上氣溫,過高或過低溫度對豬的生長帶來較大影響,主要是降低日增重和飼料報酬,而影響比較嚴重的是季節交換時溫度不穩定,變化幅度大,溫差大造成豬疾病的發生和生理不適應所產生的多方面影響。

傳統觀念對季節溫度的認識是有錯誤的,如口頭語“冬天保溫,夏天降溫”其實每季天氣變化是漸進性過渡和反覆性變化的過程,對豬的生理適應性來說,每季都必須經過不適應過渡到相對適應的過程,必須認識到夏天有冷,冬天有熱的時候,動物生理適應不全是高溫與低溫反應,是溫度變化的幅度和速度,往往有些豬場忽視了夏季也就不會去考慮加強保溫措施,在引起腹瀉的原因不排除的情況下,治療措施是無效的。

4、小區溫差

就整個豬場場地而言,在選址中溫度儘量選取能融入周圍氣候環境中,即有良好的通風條件,隨時與大環境溫度同步變化;忌選會產生冷空氣和廢氣沉積的低窪地建場,這種場增加了溫差的同時,廢氣、病菌亦沉積,是易發生疫病流行的場地,必須高度重視。

5、室內外溫差

室內和室外的溫度差數與豬舍的設計、建築材料的性能有密切的關係,如欄舍空間大小、屋頂高度、瓦面材料的隔溫性能、有無天花板、立牆的通風和封閉程度、調節通風保溫的設施和附屬設備的管理等。

這裡著重對設備管理提一些建議:

1)傳統做法是工人上班時全面開放捲簾或解除其他保溫物,工人下班時全面封閉保溫設施,造成人為的溫度突變,這便是豬夜間發病和育成豬煩熱滾睡大便,影響生產效益又常未引起重視的原因。

2)漸進性分步對室內溫度的管理。

6、部位溫差

豬舍內各部位的溫度是不同的,兩頭與中間有差別,從地面至頂部由低溫向高溫發展,溫度運動物理規律是熱氣上升,低溫空氣向高溫處移動,不斷進行補充形成風速。豬舍應根據這一原理進行設計,傳統採取1米以上中部開窗的辦法是違反規律的,因豬是睡地動物,開窗的目的是讓豬通風降溫和排除地面廢氣,應該儘量把窗通風。

開至地面;高床分娩舍、保育舍,反對以地溝式排汙,為減少廢氣、溼氣的產生和存積,建議地面應浮高並以PVC管暗道排汙;屋頂部一般都存積大量熱氣、廢氣和溼氣,建議設適量天窗加強通風,人為形成自下而上的自然通風和換氣。

7、體內外溫差

豬體溫度與外界溫度差別以晨間最明顯。晨間是一天中溫度最低的時刻,豬從皮膚和呼吸突然接觸冷空氣時即引起畏冷、打噴嚏等症狀,抵抗力下降而易誘發疾病發生。著重提示的是這種溫差都是管理人員人為造成的,尤其是早晨以水沖洗豬體將造成有形和無形的損失。

8、調控溫差的方法

認識了調控溫差與牲畜生長的關係後,必須採取綜合技術予以調控:

1)加強對溫差重要性的認識。

2)掌握溫差科學,以調控溫差5℃為目標要求設計豬場。

3)建議採用捲簾和正壓調溫技術。

4)嚴格、認真、靈活地對調溫設施進行管理。

二、秋季是養豬的黃金時期

秋季是育肥豬生長佳期,溫溼度較為適宜。育肥豬在此階段生長速度較快,疾病發生概率也較低。育肥豬的飼養是養豬場盈利的最後一道程序,因此,做好此階段的飼養管理,加快豬催肥十分關鍵。為了提高育肥豬的出欄率,縮短養豬週期,增加養豬經濟效益,在育肥豬生產管理上應抓好以下幾項快速育肥技術措施:

1、挑選好育肥仔豬

挑選育肥仔豬可選在日齡為45 天左右, 體重10-15千克左右, 在同窩中個體最大, 體況、毛色最好的二元雜交或三元雜交良種豬,因為飼養優良的雜交品種雜交豬具有生長髮育快、飼料報酬高、屠宰率高等特點。

2、做好育肥豬驅蟲工作

豬隻在育肥過程中採食生料,長期接觸地面,極易感染各種體內外寄生蟲。寄生蟲不斷掠食營養,導致仔豬食慾不振,大為影響育肥效果。做好育肥豬驅蟲工作至關重要,驅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驅蟲時間

驅蟲在春、秋季進行,仔豬45-55日齡時進行第一次驅蟲,60-70天后進行第二次驅蟲。為取得滿意的效果,驅蟲宜在晚間進行。

2)選用科學方法

給育肥豬豬驅蟲前先停喂一頓(約12個小時),待晚間餵食時將藥物與飼料拌勻後一次餵給。若採用耳部給藥方式驅蟲,要注意清潔仔豬的耳部皮膚,藥液要塗抹均勻。

3)選擇高效安全的驅蟲藥:驅蟲時應選擇廣譜、低毒、高效的藥物,如丙硫咪唑、左旋咪唑等。丙硫咪唑按每公斤體重15毫克的用量飼餵,左旋咪唑按每公斤體重8毫克的用量飼餵。

4)做好驅蟲後的豬舍清潔

育肥豬驅蟲後要及時採取堆積發酵、焚燒或深埋的方法清理舍內的糞便,並用10%-20%的石灰乳或漂白粉液對舍內地面、牆壁、飼槽進行消毒,以殺滅寄生蟲的蟲卵,減少育肥豬二次感染的機會。

3、合理配置保健型日糧,提高出欄速度。

營養是確保育肥豬生長速度的重要保證。因此,合理調控營養,才能保持最佳生產狀態,配置保健型日糧,提高機體抗病力及飼料轉化率,從而達到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保證。配置保健型日糧時要根據小、中、大豬的不同需要來配製日糧, 這三類豬對日糧中粗蛋白含量要求依次為18 %、17 %、16 %, 鈣磷比例要求均為1.5:l。豬為滿足生長需求,需要10 種必需氨基酸,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影響豬的生長。賴氨酸為豬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對提高育肥豬的生長、飼料轉化率和胴體瘦肉率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證實,賴氨酸佔粗蛋白6% ~ 8%時,飼料中蛋白質的生物價值最高。育肥豬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可以保證豬正常生長。特別是某些微量元素,當缺乏或過量時都會導致育肥豬機體代謝紊亂,從而導致生長速度下降或疾病的發生,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死亡。長沙綠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湖南農業大學、中科院亞熱帶研究所共同研製、開發出育肥豬保健品—大莊素,從營養調控入手,徹底解決育肥豬生長速度慢、飼料報酬低、抗病力差等關鍵性難題。每噸日糧中添加5公斤大莊素,補充育肥豬生長所需必需氨基酸及功能性礦物質,顯著提高育肥豬隻生長速度,使豬隻提前10-15天出欄,135天生豬體重可達220-230斤,抗病力顯著增強,大幅度提高胴體瘦肉率及屠宰率。

4、給生豬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

1)供給合理密度圈舍

小豬要遊, 大豬要囚。小豬每頭佔地0.8 平方米, 中大豬每頭佔地1.5 平方米為宜。

2)做好畜舍清潔、消毒工作

豬舍要保持清潔乾燥,空氣新鮮,畜舍糞尿及時處理,定期做好乾粉消毒,保證畜舍微生態環境平衡,每週噴灑一次護舍安(畜舍地面、料槽等),有效吸附畜舍病原微生物、抑制細菌微生物的繁殖,同時有效接種有益菌,確保畜舍微生態平衡,使豬隻處於健康環境狀態。

3)注意畜舍溫溼度

小豬怕冷, 大豬怕熱。豬生長的適宜氣溫為15 ~25 ℃ , 生長最快的最適氣溫為2 ℃ 。所以秋季是最適宜育肥豬生長的季節,但因注意早晚溫差較大,應進行保溫(畜舍門窗應關好)。在低溫高溼或高溫高溼的情況下都會降低豬的生長速度,因此,豬舍內的相對溼度以50% ~ 70%為最佳,若發現畜舍過於潮溼,則可立即噴灑綠葉護舍安,有效吸潮去溼,保護豬群健康。

三、養豬黃金期必須抓好三件事

秋季是養豬的黃金時期,因為在這個季節,豬生長髮育較快。涼爽的氣候及適宜的溼度最適合豬的生長。因此,養豬農戶要抓住秋季這個黃金時期,提高養豬的水平,達到增產、增效的目的。下面針對秋季養豬方面做以下介紹:

1、秋季養豬要重豬群管理

秋季在育肥豬飼養期間,最好按體重分兩階段飼養(育肥前期25-60千克、後期60-100千克),根據豬體營養需要,選擇當地飼料資源,利用濃縮預混料,為豬隻配合全價日糧。在豬群管理方面:一是做好合理分群,一般每圈飼養10-20頭為宜,保證每頭豬有適宜的欄位面積(通常育肥前期0.4-0.8 平方米/頭,後期0.8-1.2平方米/頭),並保持同一圈欄內的豬隻體重均勻。二是做好豬隻“三點定位”的調教,使豬群從開始就養成固定地點排糞、採食和睡覺的生活習慣。

2、秋季養豬要防病

秋季,豬最易患豬瘟、流感、附紅細胞體病、豬鏈球菌病等病。在這個季節,防治這些疾病,顯得尤為重要。加強生豬飼養管理,嚴防風、寒、溼的侵襲,加大通風換氣,及時清除圈內糞尿、汙泥、濁水,保持地面乾燥、清潔衛生,加厚墊草、防寒保暖、防止褥瘡,是秋季生豬飼養工作的重點。

3、秋季養豬要注重飼餵管理

在秋季養豬時,除加強常規飼料管理外,還要做好豬飼料的儲備和育肥催肥工作。秋季,紅薯、洋芋、花生秧、豆秸等粉碎後發酵都是很好的豬飼料。薯類塊莖、豆類莢莖等可曬乾粉碎後再用來餵豬。

在飼餵方法上採取生料溼喂、單獨飲水的方法,粉狀配合料,按1:1-1:1.5的比例在喂前加水調製。建立定時和定量飼餵的生活制度。為促進消化提高飼料利用率和生長速度,育肥豬每天日糧可分3次定時飼餵,此外,豬的食慾一般是傍晚最盛、早晨次之、中午最弱,因此,在一日內每次的給料量大致可按早晨35%、中午25%和傍晚40%的比例分配。

四、豬場疫病防治工作

每年的秋季總是被稱為養豬黃金期,因為進入秋季豬長膘快,飼料利用率高。但是秋季也有不利的地方,氣溫晝夜變化大,容易引發各種疾病的發生。所以如果豬舍潮溼寒冷,就會大大增加豬的發病率和降低豬對飼料的利用率。

1、豬舍環境消毒

環境消毒是指消滅豬舍環境中的病原菌、阻擋或切斷以及預防疫病發生的主要措施。每個豬場要結合當地的氣候和疫情,制定一套科學、合理、完整的消毒制度,以確保豬群能健康的發展。另外豬場消毒工作到做到360度無死角,不可以遺漏一個角落。只有豬場消毒工作全方位做到位,才能使豬群有一個好的安全保障。

2、豬群預防保健

保健主要是降低豬場疾病的發生以及提高豬群自身的抵杭力。進秋冬季節,天氣變化大,養豬戶應根據豬場具體的生產情況,對豬群進行保健措施還是非常重要的。

3、疾病防疫

疾病防疫主要通過注射疫苗來控制豬場的疫病傳染,所以每個豬場都少不了疫苗接種這一環節,因此養豬戶正確和合理的選擇疫苗顯得尤其重要。

小結:

經過酷暑的洗禮,給我們的豬群飼養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地方。豬群度過漫長的夏季,其機體會受到一定的損壞,在後期容易產生代謝性疾病或慢性疾病。養豬戶要在疾病發生之前做好豬群的保健工作,使豬能健康的生長。而在秋季主要注意保護豬群的呼吸道,因為秋季是呼吸疾病的爆發季。另外因為氣溫的原因,秋冬季豬群還容易患上流行感冒。在進入秋冬季節的時候,養豬戶要把豬群度夏之後的潛在危機解決掉,讓豬處在一個最佳的狀態進入秋冬季。

五、秋季養豬一定要注意的幾個事項

因為季節更替,可能會爆發疾病,氣溫的突然降低也只是應激,很多時候也是需要防患於未然,而不是等到有問題,才想到治療,豬場出現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豬免疫力比較低,很容易感染各種疾病,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些秋季養豬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希望引起大家重視。

防寒保暖

其實疾病很多都發生在天冷的時候,一方面為了保暖而採取密封的環境,疾病容易傳播,另外天冷的話,咳喘會多發,是典型的群發性疾病,一旦發病就是整個豬場的問題,因此要做好防禦措施,搞好門窗,防止漏風,防止潮溼,也可以做好舍內溫度,注意保溫和通風相結合,小豬怕冷,大豬怕熱,需要養殖戶注意。特別是這種早晚溫差很大的天氣裡,更應該注意做好預防措施,千萬不能疏忽大意,導致疾病。

增加能量飼料

嚴格防止黴變飼料。天冷的情況下,豬需要更多的能量,要調整配方,增加營養,提高採食量,增加玉米的比例,可以更適用於豬的生長需要,秋季下雨較多,飼料非常容易發黴,新鮮玉米放置一會,就已經有黴菌毒素產生,脫黴劑主要還是用於看不到的黴菌毒素,等肉眼可見發黴的時候,給豬吃肯定問題很嚴重,青料儲存不當,會形成亞硝酸鹽,豬中毒甚至導致窒息死亡。就像我們古話說的:病從口入,豬生病也可能是因為吃壞了東西,跟人是一樣的,所有有時候,養豬需要更加的精心。

注意空氣質量

秋天還是以控制溫度為主,但是還是要注意通風換氣,晴天多通風,陰天雨天少通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是通風的最佳時間,最好是在棚頂開個通風口,需要通風的時候就打開,不需要就關閉。

注意疫情加強衛生消毒

根據傳染病的流行特點,秋季容易發生大規模的傳染病,重點預防藍耳病,豬瘟,偽狂犬,流感,傳染性胸模肺炎這五種病,每天清掃一次豬舍,三天一次消毒,保證豬場衛生,發病率也會相應降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