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大江奔流」,湖南這兩天在全國刷屏了····

這幾天,湖南來了一大群重量級媒體記者。

人數眾多,規格也很高。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央媒以及長江經濟帶沿線省級媒體在內的140多位記者集中聚焦湖南。他們的持續採訪報道,讓湖南這兩天在全國刷了屏。翻開報紙,打開電視,點開網頁,點贊湖南之聲幾乎隨處可見。

他們為何而來,採訪了什麼,報道了什麼?給湖南點了哪些贊?且聽湘伴君一一道來。

1、高規格的採訪

不知道小夥伴們注意到沒,剛剛,湘伴君在介紹採訪名單時,特意提到了一個詞:長江經濟帶。

作為國家級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有多重要,不用湘伴君多說。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2016年1月和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重慶、武漢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總書記明確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併為長江經濟帶定下綠色發展的總基調,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因为“大江奔流”,湖南这两天在全国刷屏了····

回到這個採訪活動。

這個由中宣部組織的“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正是以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為主線,採取水陸結合、行進式報道形式,全景展現長江經濟帶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成就。

7月20號,主題採訪活動在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正式啟動,整個活動歷時20余天,採訪線路覆蓋長江經濟帶沿線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11個省市。

採訪團裡的小夥伴告訴湘伴君,一路下來,他們講述的是生態長江、經濟長江、文化長江和民生長江的故事。與傳統的報道形式相比,這次採訪活動在形式上更為多樣,同頻共振,全方位、全媒體展示長江經濟帶省份不斷向經濟高質量發展邁進的壯麗圖景。

2、湖南刷屏了

從雲南出發,經貴州、過重慶,再順流而下,“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採訪團第4站來到了湖南。

8月1日到3日,這3天時間裡,採訪團深入岳陽和長沙,兵分多路去了將近30個採訪點。

3天的時間不長,湖南收穫的讚譽不少。許多媒體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濃墨重彩地刊發湖南的相關報道,非常給力。小夥伴們可以想象下,100多位媒體記者聚焦湖南,颳起的這股“湖南旋風”會有多強烈。

湘伴君梳理了一組央媒的報道。

人民日報

8月3日,頭版刊發《還長江綠色岸線》,講的是岳陽“關停並轉”整治港口碼頭的最新成果。

8月4日,頭版刊發《長沙:智造引領產業蝶變》,聚焦“長沙在經濟總量跨過萬億大關後如何再出發?”

人民日報:還長江綠色岸線

長江流經湖南境內的163公里“黃金水道”,全部在岳陽境內。按照省委和省政府部署,岳陽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按照“關停並轉”的思路,強力推動長江岸線邁向綠色高效利用——

如今,城陵磯新港區原有的消防碼頭、中長燃松陽湖加油站碼頭等都已完成復綠。原本光禿禿或是堆滿砂石、貨物的地面,如今已是綠草如茵。

人民日報:長沙:智造引領產業蝶變

在長沙,企業已走出單純“人海戰術”、以量取勝的時代。

如今在長沙,“頂天立地”的大企業與“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共同發展智能製造新局面逐漸形成。

大力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長沙也是盡展所能。

新華社

先後刊發了《登岳陽樓,又見“浩浩湯湯”》《湖南守護“洞庭三寶”呵護“長江之腎”》等稿件,對生態美的湖南進行了點贊。

新華社:登岳陽樓,又見“浩浩湯湯”

過去,這些碼頭堆場上砂山林立,攪拌機轟鳴,卡車穿梭,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如今,關停整治後進行了復綠,碼頭變身溼地,黑麥草青翠欲滴,蘆葦成片,水鳥翔集。

水在變清,景也開闊了,伏婧對未來充滿期待:“讓《岳陽樓記》裡的景象重新回來,是老百姓多年來的心願。”

新華社:湖南守護“洞庭三寶”呵護“長江之腎”

洞庭湖環境的改善也吸引了更多鳥類的到來。湖灘築巢的藍喉蜂虎,草地裡歇在牛背上的牛背鷺,還有淺水中嬉戲的白鷺。

今年飛來洞庭湖度夏繁殖的候鳥達98種,不少種類是第一次來到洞庭湖。

經過近20年的繁衍生息,洞庭湖區麋鹿種群被專家認定為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種群,其中東洞庭湖的麋鹿亞群是野化程度最高、最年輕、最有發展潛力的亞群。

中央電視臺

8月2日晚上,央視《新聞聯播》用了2分34秒的時間,來講述“湖南守護好一江碧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

4日,《朝聞天下》欄目則從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經濟發展的角度,對湖南進行點贊。

央視《新聞聯播》:湖南 守護一江碧水 實現高質量發展

湖南是長江中游的重要省份,擁有163公里的長江岸線,還有被稱為“長江之腎”的洞庭湖,湖南通過碼頭泊位整治等措施,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

現在,湖南各地正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湖南省計劃到2020年,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70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16%。

央視《朝聞天下》:湖南 推進製造強省 實現智能化升級

不僅僅是工程裝備,超級計算機、超高速軌道交通,世界首臺煤礦斜井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我國首顆商業化科學實驗衛星都印上了湖南智造的標籤,編制“製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優先發展軌道交通、工程機械等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智能製造正逐漸成為湖南的一張新名片。

經濟日報

8月2日至4日,先後在頭版刊發《打通“通江達海”新增長極》《創新驅動的不只是經濟》《“文化+”釋放發展新動能》等,聚焦湖南省唯一的國家一類口岸城陵磯港的發展,點贊長沙“創新,驅動的不僅是長沙的經濟,還代表著發展的新方向和新層級”,以及嶽麓書社等湖南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

《經濟日報》:打造“通江達海”新增長極

城陵磯港是長江八大深水良港之一,是湖南省唯一的國家一類口岸。

作為國家長江經濟帶“黃金水道”咽喉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主要區域,城陵磯新港區正成為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

岳陽正在建設新港二期,2019年上半年建成後,城陵磯港集裝箱吞吐能力將突破100萬標箱,城陵磯港將成為長江中游及中部地區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

《經濟日報》:創新驅動的不只是經濟

圍繞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創新精神正在讓長沙工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聚焦高質量發展。

創新,驅動的不僅是長沙的經濟,還代表著發展的新方向和新層級。

《經濟日報》:“文化+”釋放發展新動能

30多年來,嶽麓書社依託湖南豐富的地方文獻資源,利用獨特的近代湖湘文化資源優勢,相繼出版了《走向世界叢書》《船山全書》《曾國藩全集》等一大批既具有全國性意義又富有地方特色的名人著作集,在海內外產生了影響。

通過“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已成為長沙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據瞭解,近年來長沙已成功孵化上市文化企業8家,新三板上市企業14家,擬上市文化企業27家。

除此之外,湘伴君發現,像《中國青年報》《中國日報》《湖北日報》、東方衛視等其他媒體聚焦湖南發展同樣推出了一系列報道,讓“湖南好聲音”傳播得越來越遠。

講完這幾天各大媒體對三湘大地的持續點贊。湘伴君想再講講採訪團小夥伴們的一些故事。

多年前,新華社《瞭望》新聞週刊記者王仁貴曾經發表《長沙的夢想與路徑》一文,深度剖析了長沙當時面臨的自主創新、產業鏈完善等方面的發展掣肘。

此次再來長沙,王仁貴坦言,自己深刻感受到了長沙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

“比如,長沙開福區的軍民融合產業園內,企業大多成立才一兩年時間,產品都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長沙的競爭力已超越不少沿海城市,的確是敢為人先!”

嗯,靠著自身的不斷努力,這次長沙算是完成“逆襲”了。

補充一個小細節,這次長沙磁懸浮快線,也是採訪團裡小夥伴們競相報道的熱點。他們相繼開啟“直播模式”,為各自的媒體平臺直播長沙磁浮快線乘坐體驗。

“幾乎沒有什麼噪音,比地鐵、輕軌安靜很多。”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李翀第一次乘坐磁浮列車,她全程錄製了磁浮列車開行過程後感慨:原來長沙不僅是娛樂之都,更是智造之城!

“貼地飛行!”人民日報客戶端以此為題,視頻直播了長沙磁浮快線列車體驗全程,展示“長沙速度”。

湘伴君還了解到一個“內幕”。

那就是每天早上6時起床,晚上12時左右入睡,是此行採訪團裡大多數的小夥伴們的作息時間。即便遇到崴腳、受傷、生病等情況,他們也都始終堅持參加採訪活動。

再舉個例子。

來湖南的第一天,也就是8月1日,從岳陽城陵磯港下船,經濟日報記者便兵分兩路前往城陵磯天欣碼頭和城陵磯綜合保稅區採訪。此時正值中午,烈日當頭,但記者緊跟採訪對象,全程記錄。

由於晚上要從岳陽乘高鐵趕往長沙,記者周陽明在身體抱恙情況下,見縫插針,在吃飯間隙、高鐵上、大巴車上利用一切時間趕稿。“經濟日報邊採邊發,當天採訪當天寫稿,次日見報。”周陽明的酸甜苦辣,凝聚在8月2日《經濟日報》頭版《城陵磯新港區打造“通江達海”新增長極》稿件中。

在這些“白天奔跑在路上,晚上寫稿至凌晨”的小夥伴們的支持下,岳陽得到了“守護一江碧水,岳陽敢動真格”“岳陽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上,找到一個較好的平衡點”這樣蠻高評價;長沙收穫了像“長沙不僅是娛樂之都,更是智造之城”“從長江上游採訪來到長沙,經濟發展的脈動明顯變強”這樣的一波波讚美。

3天來,湘伴君的同事全程參與了採訪團的採訪,他們用三個詞形容採訪團的小夥伴們:用心、用情、用功。對此,湘伴君表示贊同,還想補充一句:感謝小夥伴們的辛勤付出,也為你們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