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江苏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最后归宿

江苏地域和古老的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之一。考古发现表明,在距今四五十万年以前,江苏境内就生活着丹徒“高资猿人”;在距今四万至一万年前,“泗洪下草湾人”、“丹徒人”、“溧水人”、“宜兴人”等远古居民,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距今六七千年前,北自淮河流域,南至太湖的广大区域,分布着许多原始的氏族部落。从淮安青莲岗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炭化小米,吴县草鞋山文化跨越中发现的炭化籼稻、粳稻、大米、野生葛纤维织成的罗纹葛布线片以及“杆栏式”房屋建筑遗存,昆山千墩、吴县张陵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大批史前玉器琮璧文化来看,江苏境内古人类创造的文化位居当时其他地区的前列。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江苏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最后归宿

夏、商、周三代,江苏分属不同的部落(于越、扬越)和诸侯国。夏朝隶属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商朝后期至西周,中原百姓部分南迁,出现了徐、吴等诸多诸侯国。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各诸侯国相互征伐兼并,江苏分属齐、鲁、宋、吴、楚等国。至战国时期,南方的越国灭掉了吴国,后西方的楚国又灭掉了越国,此时江苏归属楚国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江苏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最后归宿

西周分封图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个时期曾经出现在江苏地面的各个国家的概况,以及它们最后又是怎么消亡的。

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句吴,首任国君吴泰伯。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后吞并淮夷徐夷等小国而扩张到今苏皖两省全境、浙中北、赣东北地区。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前473年十一月,越国攻破吴国。吴王夫差自杀而死。吴国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江苏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最后归宿

越国:古国名,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勾践经常与吴国对抗,公元前494年,败于夫差,向吴臣服。但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战国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其国土大部位于浙江,后期北上江苏,灭吴后国土占据江苏大部。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江苏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最后归宿

越王勾践

邗国: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分封天下,将自己的小儿子分封到邗,是为邗国,邗国是一个子爵国,属第四等的小国,但它的封地面积却比较大。邗国北与淮河下游的赢姓小国淮夷接壤,东临大海,南隔大江与吴国相望,西与宗、“群舒”、六、英、梦等(今安徽舒城、六安、霍邱一带)为邻。包括现代的扬州、泰州两个地级市的辖区,还包括安徽中部几个县。邗国在春秋时为吴国吞 并,成了吴国的一部分。此地人以国为氏,是为姬姓邗氏,后去邑姓了干,著名的铸剑大师干将就是此地人。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江苏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最后归宿

钟吾国:东周时期建立的诸侯国,爵位为子爵。始封君不详,国土南邻淮夷,北界郯、滕、西至宋、陈,范围大致包括今江苏省新沂市全域、宿迁市宿城区宿豫区两地。国都是司吾城,位置在今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新宅村。公元前512年夏, 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吴国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依仗有强大的楚国作后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吴王以此为借口,于公元前512年冬,派 孙武、伍子胥兴师伐罪。钟吾国国小民贫,不堪一击,旋即灭亡。钟吾国被并入吴国。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江苏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最后归宿

钟吾国位置图

徐国:相传帝颛顼玄孙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赢姓,伯益的小儿子若木因其父亲的功劳在夏禹时被分封于徐,建立徐国(故地大约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 部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皆为诸侯,周穆王时,已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当时徐国比较强大,徐君偃便想乘穆王巡游在外时代周称天子。穆王得此消息, 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军平叛,徐偃王弃国而走,躲进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 州也由此得名。后周穆王降偃王儿子宗为子爵,仍封于徐(今江苏省泗洪市一带),春秋时徐国败于楚国,国力渐衰。至宗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 512年)终为吴国所吞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江苏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最后归宿

淮夷:严格来说不是独立国家,而是商周时期生活在我国东部的黄淮、江淮一带的古少数民族,其族人生活在当时徐、莒、郯等国,但由于生活习性特殊,其族人又具有很大独立性。周朝时期淮夷纠集起来几次反叛。夏朝以前生活在今山东、河北等地,称东夷。有传说中的著名部落首领蚩尤,在与炎黄部落的交战涿鹿之战中失败瓦解,一部分融合进炎黄部落,另一部分则举家南迁,至淮河流域一带定居,始称淮夷。在后来的几百年里,淮夷族不断地与中原一族作斗争,时战时和,既融合了中原先进的科学文化,也逐渐被中原一族追逼着退到了长江以南,与当地“苗蛮族”杂居融合,形成了百越的一支,也就是今天的苗族。现在的苗族中还流传着他们祖先的艰苦跋涉与迁徙的故事,诸如“过浑水河(黄河)”等。这些故事还被勤劳勇敢的苗族人民刺绣在衣裙上,激励着他们世世代代艰苦奋斗勇往无前。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江苏省境内的诸侯国列表及最后归宿

商周时期淮夷生活区域

淹国:亦作奄国,商末周初山东曲阜之东的一个小国,其国都为山东曲阜。后为周成王所灭,其残部逃到江南今江苏泰州市一带,重新筑城,仍然称“奄”。应为子姓之国,为商之分支,南迁的淹国后被吴国所并。

宿国:西周初年得到朝廷正式册封的异姓诸侯国,与任、须句、颛臾并称“风姓四国”,最初位于山东泰安宿城镇,后在对待宋国的态度上,宿人内部有严重分歧。北部的宿人采取了与宋国合作的策略,得以继续在祖辈居住的地方生活,这一部分被称为北宿,后其地为齐国夺取,设立无盐邑。而南部的宿人选择了与宋国对立,被宋国迁走,辗转到达周人势力覆盖不到、且也与宋国分庭抗礼的淮夷地区(今江苏宿迁)另行建立政权,最后又迁至安徽宿州市一带,这部分被称为南宿,南宿最终也亡于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