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门沟古城(下)

小城东墙体中部,有八十年代初期用水泥建有一个向下的暗式水塔,供村民饮水。

外城现今的调查状况:

古城北墙北侧,被开辟为砂石厂,很深的大坑顺着北墙夯层大部分塌落到坑内,留存的一部分墙体夯层清晰可见(剩下的这部分也在2017年的秋季被挖掘机又重新的专门毁坏后又浇了好多水,此等行为非常恶略,因此还向市文管处及时汇报)。北墙的位置还是准确的,西墙体北部已成为不高的土拢状。早先被挖的断面处可以观察到夯土几层,内夹杂有陶片。墙体方向是顺坡向西南过公路至水塔稍西部即为向南的拐点,就是水文站稍西北。这段墙体已无只有拐点处有夯土痕迹,夯层内夹杂有少量陶片,消失长度近80米。地表有陶片。顺着拐点向南到处都是现在来回复建留下的堆积,有大量的生活垃圾,砖,水泥块等杂物与古老的陶片,瓦片混杂在一起又被推到坡上坡下。自己也在杂乱的垃圾之中捡拾几块陶片。反反复复,走走停停继续向南顺坡而下,近百米后看见一段几米长的墙体,高一米,宽二米。再南墙体处已成为平地,东侧为一户人家的大院。如今已成这户人家的菜地,内有较多的陶片,向南出了菜地便看见仅剩墙体向东拐弯的一角已不足两米,这个角是古城西南的拐点。拐点墙体上立有一根电线杆,周围有被堆的废土,也有近几日被铲挖下来的夯层(古城拐点早已残缺不全),过来是这户的大门,东侧是墙体高2米余,夯层清晰坚实。墙体南侧都是房子和大院。墙体南侧被铲挖大部。再东墙体上便是新栽种的小树和挖的水渠,南侧还堆有大量的煤泥。北侧城内也是大院,堆有大量石子,墙体上还有一间砖房子。这段墙体没有到与东墙的拐点处就早已被夷为平地了。幸好古城的南墙与东墙都还存在所以是可以准确其拐角位置的。东南拐点就在紧靠进山公路西侧与北坡残存的东墙遥遥相对。东墙墙体仅剩北部残存的20多米长,宽度保持原貌。从断面观察,夯土层数有30又2,3层,高2米余,宽10米,夯层每层厚10,7,5公分不等。原来墙体原始宽度为4米,后又在紧靠原墙体东侧即外侧增宽为6米,所以墙体之间结合处还有一道向西倾斜的整齐紧密的梯形斜缝,故才有夯层不一致的现象。(养殖场这户村民讲:一个包钢叫李铁伟的,约98年被允许买下此地将古城东墙铲除近百米。因他们两家关系好,现在他家占用了。文物部门在之前进行了考古挖掘)东墙与北墙为弧形连接。

哈德门沟古城(下)

外城东墙体接缝处

古城遗留有较多陶片,瓦为外饰绳纹,内模饰大方格纹,菱形纹等较为复杂的纹饰(与昆都仑沟后口套路壕古城遗留瓦的纹饰一致)。砖有大小薄厚,有极细密的直纹砖,有规范的,也有最为粗糙的大砖。古城北部遗留物和距沟前口最窄处墙体拐点的正南向的西墙和它东向的北墙处有较多遗存。

哈德门沟古城(下)

在七十年代哈德门村利用古城的东,南,西三面古城墙体修了灌溉农田的水库。也在城内墙体部分段落垒砌石头,南墙体上曾经还建有只用了不到一年的三座烧柴的白灰窑。如今古城的南部大部分墙体早已被铲挖殆尽,水库的影子也早已无影无踪。

从古城墙体增厚来分析,既然加厚必然增高,否则不会加厚六米。增厚墙体夹杂有陶片,应是西汉在战国城墙基础上增建,因赵长城沿线遗留有大量的战汉时期的遗存。既然墙体增厚了,那么扩建了没有呢?首先分析墙体目前的状况,现在残存东墙的南部分已经无存。南墙顺着墙体南侧基本都被铲挖大部,也已无法分辨是增厚还是增建。西墙的南部只剩有长几米,宽度也早被铲挖,西墙北部分因在高坡处,常年山口疾风的作用,也仅是稍高地表的不宽土陇也失去了分析的依据。北墙因过去的砂石厂所破坏,使北墙体高悬在垂直的二十米深的沙坑之上,大量的片片夯层垂落于坑底。上述无法分析有无增建,但墙体的宽厚与东墙体一致应该是无疑的。

哈德门沟古城(下)

今公路的北有一个高出平地的土台(赵长城保护碑北侧)。从土台南部端面看,大体可见夯土两三层,内也夹杂有陶片,西端方向为一栋车辆修理厂,是铲挖砾石高坡后所建。东端基本可与已经消失的东墙体连接。分析如下,其一:如若这个端面是城址南墙,那么这个更加重要的高坡地就应为战国时期无疑。其二:如若这个端面是战国时期的南墙,那就是明显的西高东低,也和沟口之间最窄即拐点处的墙体大致在一条线上,如果假设是相连的,古城就没有增建,只是墙体加厚而已。因为古城是紧靠沟口最近的,赵长城凡是在设有障城的沟口包括烽燧也设在城内,而不可能是障城的单独一墙去沟口最近处的。实际观察古城西墙北部也是顺着沟口西侧坡度走向,而拐向西的。所以还是不敢轻易确定的。其三:古城北部分有两个平台,西高东低,南端面的夯层也许就是低的这个平台的一部分,而不是墙体,不过这样的判断可信度是较低的。

哈德门沟古城(下)

哈德门前口古城究竟扩建没有?还是有疑问的。因为一个正确的判断,要有几个点来共同分析,才有依据合理的推断。而今天古城几个判断的依据点已经破坏。虽然失去了足以信服的判断依据,但还是有比较合理的判断依据。所以遗址的保护是文物管理的重中之重。

哈德门沟古城(下)

赵长城究竟在阿贵沟东侧在这个古城的哪个位置?因为阿贵沟东侧七十年代中期建的部队大院和大院东侧后来陆续增建的大型厂矿等范围内赵长城早已无迹。只有在厂矿东侧能够清楚的看到长城走向是略西北的。在走访村里的老人,有一个老人说:是与南墙相连。长城是古城南墙的说法是使人持怀疑的(因为赵长城在一些山口,长城基本都是障城的北墙或从障城之间穿过,一分为二成为一个无横的甲字形而结束这个段落的。就是说与长城相关的障城,烽燧等都在安全的南侧,这是赵长城修筑方式与重要特点)。因为古城离阿贵沟西侧平均的距离就是几十米,仅仅几十米的距离长城可能修过来吗?走访正在田间的哈德门村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队长赵米贵,山西代县,年轻时给村里放猪,当时就住在古城南墙外,也早先在古城内捡到过钱币,箭头。那时城墙是十米八米高的大土陇。我问:古城门在哪个位置?就是墙上的大豁口子。他想想说东墙有豁口。这个与我的判断是一致的。因为古城南墙东西两端被破坏外,中间位置还是完整的。边墙在阿贵沟东侧哪个位置与古城相连吗?赵队长说边墙没有过阿贵沟。确定吗?老人说确定。这就足以说明老人的印象是准确的。因为古城东墙距离阿贵沟西侧仅仅几十米远,故长城就根本没有必要过阿贵沟的。边墙对着古城东墙的哪个位置?是豁口子吗?您好好想一想。老人仔细的回想着过去的印象,我也在地上就画就询问,老人说不在南墙不在北墙,应该对着东墙中间,中间就是豁口位置?是的。这是可信和有道理的。因为下了长城或顺着长城的路,过了沟就是城门,是最为便捷的。若长城与古城相连便可以在长城上进入古城,就无需对着城门口的。何况古人在地势许可的条件下是尽可能做到周正的。

哈德门沟古驼道就是从阿贵沟西侧沿着古城东墙顺坡北上又拐向西沿着古城北墙进入哈德门沟再向沟北出后口及更远更加漫长的宁夏,新疆,外蒙等地。这条古驼道在哈德门前口的具体走向也是赵米贵老队长提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