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zisea
如果演員的天價片酬被央視點名的話,說明這種現象已經發展到非常驚人且不可不控的地步。
演員這一職責,在古代屬於下九流。雖然,這種稱呼被現代人所不恥,但是,在古代除了身份地位之區別沒有其他惡意。同樣,處於這種地位的人收入是不高的,而現如今演員的收入已經超過其他任何工種,甚至4天的收入就可超過一個大中型企業的一年收入,這是何等差距呀?
當科學家,教育家這些充滿無上榮譽的職業收入不及一個演員時,可想而知,會給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實幹不如演戲,內在不如外表,當所有人都追求假大空的套路時,誰還會注重最真實的能力,誰還會在意教育,敬仰科學?
我想,關乎國家與民族命運的大事不是小事,控制演員不勞而獲的片酬是挽救科技興邦,實業救國的正當措施!
歡迎關注自媒體【讀聞世界】,更多所讀所聞的未解之謎,人文見解等你來分享。總有一篇富有建設性的新主張能夠令你醒目。
讀聞世界
作為中國的主流媒體,央視關注並點名批評明星天價片酬應該看作是官方出動整治影視文化娛樂行業紛雜亂象的一個訊號,果不其然,就在前幾天,五部委便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進依法納稅,促進影視業健康發展。
在演員天價片酬的背後,不僅是這些演員藝不配位的尷尬,更是社會分配不公的折射,自然會引起廣大民眾的怨聲載道。
只看影視行業,去年大熱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面的演員大都是國家一級演員,每一位的表演都獲得了廣大網友的肯定與好評,然而他們全體的片酬加起來只有8000萬元,整部劇投資花了1.2億元人民幣。
而流量小花楊穎在《孤芳不自賞》中個人片酬就達8000萬元,另一位流量小生鹿晗在《擇天記》中單人片酬更是高達1.2億元,光這兩個人的片籌就抵住了整個《人民的名義》劇組的所有花銷,而他們呈現給觀眾的作品,其質量與《人民的名義》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辣眼睛辣眼睛,這些作品提供的不是精神食量,恰恰相反,是不折不扣的精神垃圾!
(天價摳圖)
簡直是資源的極度浪費!
當演員都以拿天價片酬為終極目的時,想想看,整個行業能健康有序地發展嗎?
劣幣驅逐良幣,當整個行業都被資本牽著鼻子走的時候,還有人潛心創作嗎?現在滿滿充斥的是諸如《孤芳不自賞》、《擇天記》這樣表演浮誇、邏輯清奇、內涵空洞的劇作。這些作品的製作流程清一色大概如下:為了快速變現,只有將影視劇製作週期縮短,也就無人花時間潛心創作,劇本質量自然不如人意,為了彌補這個短板,便會滋生大量流量明星來吸引眼球,前期花高價通過微博、媒體、路演宣傳造勢,營造虛假熱度,吸引觀眾觀看;當之後人們表示不滿時,再花高價購買水軍,營造更加虛假的高收視率,好評率,利用水軍和無腦粉絲宣傳造勢,形成爛片橫行,而無奈的人們只能消費這些精神垃圾,這些劇的製作人在賺得盆滿缽滿之後,再次投入新的爛劇製造中,這樣無限循環下去,帶來越來越糟的結果。
以前像《人民的名義》這樣百看不厭的電視劇比比皆是,現在看來依然值得推敲,回味無窮;而現在,《人民的名義》之所以成為讓人津津樂道的年度好劇,除了本身質量過硬以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這些年這樣經典的電視劇寥寥無幾,人們空虛的精神亟待這樣的好劇來滋養,因而更顯珍貴,
總之,希望五部委的整治措施能落實到實處,為影視行業帶來一片清風朗氣。
團隊特邀嘉賓:颶風娛樂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明星演員天價片酬的現象,絕不是近幾個月才凸現的,應該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當演藝事業進入“商業化操作”,成為“資本的附庸”開始,天價的片酬就已經出現了。
所謂天價片酬,應該有兩個含義,第一是和其他行業的佣金相比,顯然是百倍之差,當然,這個百倍之差是演藝人員當中的極少數,比例不大,但是影響範圍很大。第二是少數演藝人員的收入與所做出的藝術貢獻(不談勞動貢獻)的反差太大,拿著天價片酬卻貢獻的是低俗的,低級的甚至是粗劣的藝術。
這些,大概是天價片酬的實質。
客觀理智的看,天價片酬和演藝人員的關係究竟有多大呢?
從結果來看,部分演藝人員“很輕鬆的”拿到了名不副實的天價片酬,於是我們看到了一種“奢侈的生活”和“張揚的場面”,這些帶給社會的影響不僅僅是負面的,這些是天價演藝人員甚至是追求天價的演藝人員需要反思的。
但說到底,天價並不是那些拿到天價的演藝人員“坑蒙拐騙”得來的,這種畸形的價格,嚴重偏離價值規律的商業行為的始作俑者肯定不是演藝人員本身,其實質應該是“資本的任性與貪婪”,從某種意義上講,演藝人員也是受害者之一。
資本對於演藝事業侵蝕,是導致片酬畸形的根源,資本的“快錢式炒作”使得市場對演藝人員的價值判斷出現了極大的偏差,依靠流量,依靠炒作,依靠最簡化的泡沫化,在資本得到極大利益的同時,其實也毀掉了許多本來可能有前途的演藝人員。
在以賺錢為目的的市場化操作前提下,演繹事業“娛樂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大量的垃圾產品,包括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幾乎不再主要承擔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塑造,而是以“博眼球”,宣揚“娛樂至上”的姿態,推廣的是“快餐文化”,演藝人員本身沒有生活積澱,而推出的作品也是遠離生活,高高在上。
現實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宣揚的是“總裁精英”,看到的是“香車美女”,普通人的生活得不到體現,是因為普通人的生活不能得到“眼球”。
歷史題材的影片,胡編亂造,褻瀆歷史,遊戲歷史,給青少年的歷史觀和世界觀帶來很多的困惑。
美國式的大片,得到極盡模仿,不顧中國的國情和歷史環境胡編亂造。
以上等等,如果都把這些算到天價片酬的演藝人員身上是不是過於簡單化了?
沒有好的作品,電視臺的綜藝乾的都是什麼?我想隨手打開電視,都會看到大把的俊男美女在熒屏搔首弄姿。
演藝人員,作為一個行業的從業者,這個行業的風氣和價值觀就決定了從業人員的風氣和價值觀,所以,行業的風氣才是需要整頓的根本。
天價片酬其實很好規範,一個行規就可以,包括最高限價,包括行業稅收傾斜政策等,會在很短的時間實現把片酬降下來的目的。
但是,當資本的任性和價值觀的扭曲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僅解決片酬問題,或者讓所有的演藝人員“夾著尾巴做人”,並不能真正解決演藝事業存在的根本問題。
步武堂
這一個周,因了《手機2》開拍的消息,崔永元將對馮小剛劉震雲的“新仇舊怨”發洩了出來,順帶牽扯出了明星“陰陽合同”這一娛樂圈潛規則。由於疏忽,崔永元在微博中直接貼出了范冰冰的合同,還有另外一個人的四天六千萬的合同,據崔永元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說到,他手裡還有一抽屜的合同,都是因為他做實話實說節目,一些人在這些合同中吃了啞巴虧,無處可說理,而把合同寄給了他。
央視之前也爆過明星的天價,一部電影四分之三的投資都被某個明星拿走,這種在目前的影視市場依舊屢見不鮮,已經成為了默認的一種遊戲規則,也有多位電影行內人指出了這種現象。
明星天價片酬,特別是其中很多明星只是流量明星,基本是全靠顏值來演戲,要演技是絕對沒有。這種現象也是影視市場劣幣驅良幣亂相的一種罷了。影視市場和觀眾沒有到達一定專業和審美水準之前,這種不合理的天價片酬依舊會存在。
老李有刀
關於“天價”片酬,早已經存在許久,早在2009年底,明星片酬就暴漲過一次。當時傳李幼斌、孫紅雷等片酬已30萬/集,,當時的價錢已令人大呼難以置信。後來,到了鹿晗,出演《擇天記》的片酬,據傳已達到了驚人1.2億元。
對於這些天價片酬,不僅央視等媒體口誅筆伐,主管部門和業界內部更是痛心疾首,先看看相關部門是怎麼治理天價片酬的:
2016年2月29日至4月30日,中央第一巡視組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進行了專項巡視。
2016年8月26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佈《中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通報中明確了對近年各文化領域諸多熱議現象的態度:堅決遏制“天價”片酬,嚴控真人秀,管控劣跡藝人。
2017年9月4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指導電視劇繁榮發展。《通知》分為十四條,基中專門提到了“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電視劇投入、分配機制”。
即使經過多次管制,“天價”片酬仍然存在著,到底是什麼原因?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明星的天價片酬是一種自發的市場行為,而影響市場價格的,就是供求關係。當紅明星數量有限,但粉絲,甚至是“腦殘粉”很多,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偶像有沒有出現在這部劇或者電影裡,而把內容質量放在後面。這樣的市場決定著,製片方只能不餘其力地區邀請當紅明星出演。於是,片酬越來越高。
這樣長久以往導致市場越來越畸形,按照市場的普遍規律,票房和收視率,應該由作品的內容、質量和賣點決定,同時賣點也是對作品質量最直觀體現。但現在,很多劇組把大部分的錢幾乎都砸在了演員身上,然後利用明星身上的話題點瘋狂炒作,這就是為什麼,某個明星一旦突然大肆炒作,群眾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明星要有新戲上映了吧。
說到底,就是行業不規範的問題,有律師曾提出過“針對演員天價薪酬等問題”立法,但多數業界人士還是希望隨著市場秩序進一步優化、行業協會力量不斷增強,通過建立更合理、更理性、更完善的電影產品預算體系解決問題。
所以,希望國家能夠更加嚴格治理天價片酬問題,讓行業良好發展。
那麼,說完國內天價片酬後,我們順便看看國外的明星片酬又是如何呢?
我們都知道日本物價非常高,我們自己拿計算器算算就知道,摺合成人民幣,人氣最高的石原里美也不過一集11.7萬多。這一對比,我們就知道國內的額片酬又多麼不合理了。
更多精彩,wx搜索“資識研究所”
錢研社
我覺得既然演藝是市場,那麼有人投資,有人演戲,有人看戲,這就是市場規律,而這個規律中的每個環節也是由市場決定的,體現在錢上就是製片方投資,演員的片酬,觀眾的票房。
我們不能把這幾方都當成是傻子,明明不賺錢的片子,製片方也投資,可能嗎?他傻嗎?明明不能帶來票房的演員也能拿到高片酬?可能嗎?誰又是傻子?明明不好看的電影,也要花錢去看,這樣的傻子可能有,但是多嗎?
所以我們就清楚了一個現實的規律:
1、任何電影,都有投資的高低,有的電影願意有人出錢,有的電影就沒人投資。
2、演員的片酬也是從高到底不一樣的,有的演員可以帶來高票房,那麼他的片酬高,理所應當,這不是什麼怪事,有的演員可能不要錢去演戲都沒人要,也是市場決定的,這就是市場的規律。
電影既然是市場,那麼就應該按照市場規矩來,一個演員片酬的好低,是由市場決定的,而這個市場不會因為外界干預而改變,更不會因為輿論而降低,一切都是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決定的。
一個演員的片酬高,但是他能帶來更高的票房,投資方賺的更多,有何不可?根本沒有必要限價,這個想法就是瞎扯淡。讓市場去決定市場更好。
我們所謂的老藝術家也不要不服氣,小鮮肉的片酬高自有片酬高的道理,老藝術家的時代可能過去了,小鮮肉有他們的市場,能給投資帶來大收益,賺高片酬,有人給,理所應當,沒有什麼不對的。
其實我們應該干預的是大小合同陰陽合同偷稅漏稅,而不是片酬。
韓東言
我先跟大家解釋下為啥這些演員戲子片酬這麼高。因為有一種生物稱為腦殘粉,戲子肯定有很多人追,俗稱追星(我不知道有何意義),追星的人九成是年輕人,年輕人中九成是腦殘粉,腦殘粉也是分等級的,最頂級的腦殘粉也就是骨灰級腦殘粉目前只有一位(已知的),她叫楊麗娟,為了追星逼死父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剩下的腦殘粉就比較大眾了。儘管如此,他們也願意為戲子貢獻幾乎所有的一切,乃至生命(簡直有病)。當然了,最關鍵的還是:這些戲子屬於沒文化、沒顏值、沒品德的“三無產品”,你們自己看看,有幾個戲子上過大學?屈指可數;有幾個戲子素顏很好看?除了志玲姐姐,沒有,一個都沒有,只能活在聚光燈下;至於品德那更是個笑話,黃賭毒全都齊了好嗎。看看你們追的都是啥垃圾貨色。對比下印度的男神阿米爾汗,不覺得慚愧嗎?
為啥他們片酬那麼高?因為有腦殘粉撐票房啊。找個故事,瞎搞劇情,找幾個娘炮鮮肉(比如鹿晗姐姐),成了。一下子幾個億票房到手了。這跟戲子一點關係沒有,這完全是市場經濟規律,投資商肯定要掙錢,畢竟賠錢買賣沒人做,還得考慮下廣電那群老蠢豬在想啥,不然通不過就炸了。至於製作費太少拍出來鬼都看不下去,那就沒人關心了,反正票房收回來就行了。最終買單的自然不是大眾(你以為人人都傻逼?想多了,我們有好萊塢大片嘛),而是腦殘粉(反正你們連命都願意送給戲子,那乾脆把家全當掉送了吧)。
這種事情不可能由國家出面的,畢竟這是正常的經濟規律,一旦插手腦不好後果挺嚴重的。只需要國民智商有提高,風氣自然就變了
至於這些片酬是不是真的,我很肯定的告訴大家:是的。別忘了娛樂圈裡沒哪個人沒後臺
絕地求生女王7
在中國的文藝事業中有比較才有鑑別。中國曾經有許多敬業的演員,從建國初期起,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老百姓不僅愛看他們的電視劇,電影,也非常喜歡收藏他們的劇照。
1988年《西遊記》,六小齡童拍戲的酬勞是每集70到80元,扮演觀音菩薩的左大玢透露她酬勞是每集57元。她還說:那時候演員都很單純、很敬業,從不計較酬勞,也不存在耍大牌,就想把戲演好”。
《西遊記》從1982年一直拍到1988年,整整拍了6年,總花費是600萬。而到了2011年張紀中版《西遊記》時,已經需要斥資一個億,而且只需幾個月就可以拍完,中國從此有了速生菜。
時至今天,中國已經彎道超車,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文藝界的影視劇作品,本應該為經濟建設服務,讓中國普通老百姓始料未及的是,居然產生了極少數天價明星,難怪老百姓戳他們的脊樑骨。
業界人士扒拉了一下,從2011年起,影視界就高燒不止,那一年,姚晨和孫紅雷分別創下了40萬、60萬的電視劇演員單集片酬最高價。
2014年,李連杰被問到其片酬高達6000萬元一事時,他也不屑的稱:“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萬美金,按當時匯率相當於8000萬。”
坊間有人報料,中國的經濟建設正在逐步發展,而明星的收入比世界上知名的明星還要高出不少,實屬怪事一樁。比如韓國演員的片酬就只佔總預算的百分之20到30,好萊塢演員的片酬佔比只有百分之30,而國內演員的片酬竟然達到了百分之50到80,已經嚴重干擾了整部影視劇作品的質量。
2016年《如懿傳》製作方為請周迅和霍建華兩位出演,為他們開出的酬勞費竟高達1.5億的天價,當時已在網絡上炸開了鍋!霍建華和周迅接著被央視點名批評!
2018年,有媒體人報料某些明星陰陽合同,四天拿六千萬,之所以全民憤怒,這說明觀眾早已積怨甚久。
某些小鮮肉,小羅莉的片酬動輒一部戲6000萬,8000萬到1.2億,這是近十幾年來表演影視劇作品質量嚴重下滑的根本原因。
其實早在2013年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就發出過倡議,抵制攀比片酬的不良風氣,當時有幾十位演員參加了這個倡議!雖然他們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影視劇少數演藝人員過分追逐利益的局面,但畢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今天我們一定要借中央精神,徹底整治好這塊領地,還老百姓一個健康文明的綠色文藝生態。
沙湖泛舟
【問答】如何看待央視點名批評演員天價片酬?
“2016年比房價上漲更快的是明星片酬!”據媒體報道,日前,在上海舉行的一個影視劇行業會議上,業內人士爆出猛料:“我國明星片酬去年漲了250%!一部電視劇,明星拿走兩億元片酬。”此言一出,輿論譁然。目前,央視新聞頻道在“演員天價片酬”專題中,指出演員天價片酬為影視製作的其他環節帶來巨大的風險和壓力,並點名批評。廣電總局也通報,堅決遏制天價片酬和明星炫富。
蘇總
央視點名批評,我沒查到,央視點名批評的事多了去。總局和行業協會好像是有限制明星薪酬的一個意見。媒體是有報道這事,那信息源真實。不管央視批評不批評吧。
演員天價片酬就是各方博弈,在中國是投資人第一,製片人第二,明星第三,作家第四,編劇第五,作家、編劇屬於底層、孫子。
因為這些年實體經濟不景氣,加上國家影視免稅政策,以及一些號召和提倡,扶持文化創意事業,影視產業,所以很多熱錢湧動到行業裡來,院線大電影總盤子,整天吹牛逼,也就600億,我覺得和10000家影視公司比較,簡直就不是個產業和市場。網絡大電影、網絡劇包括院線、電視劇的視頻播出收益,這裡面還有很多進口、海外的也就300億吧,所以也不叫個產業。院線還是多年爆發性增長,才剛剛到600億吧,這裡面還有美國、印度、日本的、德國、法國的片子呢?中國國產電影票房400億?300億,你覺得和10000多家影視公司比,叫個產業麼?
天價片酬也就那幾個人吧,很多是炒作,有價無市吧。再者這個行業個別、少數存在洗黑錢、欺詐、詐騙吧,影視產業在任何國家都是洗錢的溫床啊,所以這事不能說太細,說多了有生命危險。
片酬多少,取決於投資人、出品人、製片人、監製、導演、演員、宣發、平臺、電視臺、廣告商、贊助商、經紀人博弈的結果。最有話語權的當然是投資人了,投資人出錢啊,他拍板啊,他是董事長,製片人不是投資人,製片人只是個總經理,至於導演其實就是個打工的,執行CEO或者常務副總經理唄,至於演員,在一個劇組裡,演員不就是打工的。他要價高,你可以不請他,不用他,可以商量。
當然了,廣告商、贊助商也就是廣告品牌,或者電視臺、網絡視頻平臺、院線,要考慮廣告的效果、品牌的推廣,電視臺要考慮收視率,院線要考慮票房,他們對於劇組的演員、明星是有話語權的,最終還是要觀眾用腳、用眼睛、用錢包投票吧。
如果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投資、出品行為,那就不說了,有些影視網絡視頻平臺、電視臺保底,或者宣傳部、政府投資,或者企業、商家、老闆投資。他為了意識形態、主旋律,或者為了企業形象、企業品牌,或者就是老闆好這口,喜歡、愛好、情懷。
你要煤老闆、房老闆、海外金融資本老闆,他投資的品味和選擇、題材、演員肯定不一樣,你要幕後終極BOSS是個黑社會老大,他可能品味、選擇、題材、演員又會不一樣。
總體來說,演員片酬是個市場行為,也是一個投資行為,是一個多方博弈和衝突的結果。
編劇也覺得作家版權收益高,覺得導演、演員掙得多,也是博弈。導演覺得演員拿得多,劇組其他人員覺得演員拿得多,那也有十八線的小明星,片酬很低,還有群眾演員,一盒盒飯,一天100、200塊的,還要跪舔導演、副導演的。所以也不是每個演員片酬都高。
我傾向於做純新人,圖書、影視都是。一開始我做書,喜歡做大牌、名家,裝逼,做到一定時候就喜歡純新人了,你看張藝謀,其實用很多純新人,馮小剛也用很多純新人,包括周星馳。不一定,你非要找大牌、大明星,看各人愛好、選擇、思考,看各方博弈結果。
馮小剛不說過范冰冰一毛錢不要來怕《我不是潘金蓮》麼。再者,有些演員、經紀人,是挑故事、劇本的,不適合,不喜歡,未必拍。適合、喜歡他可能低價、不要錢拍,他要考慮對他事業、形象、定位的影響和利弊,有時候天價就是一種委婉拒絕的方式吧。
天價片酬也就那少數明星,覺得高了,你不找他們完事。你找三線以下,十八線以下,甚至不要錢的,甚至自費帶資跟組還跪舔的。林子大了啥都有,有的了老闆、投資人愛好這口,業餘玩票,他出錢,他過戲癮,他自己演個角色,不要錢,他還倒給其他一起陪玩的劇組演員錢,你找一群老闆來演不就完了,他們投資,他們自己演。現在很多公司不就要演員入股,給股份、董事,那不就是老闆,你自己都是老闆了,片酬你自己定,你說多少吧。
(1740字)
2018年6月7日 18分鐘臨屏筆記本電腦草就
蘇白傳媒
國內影視現狀面臨著一個窘境,這窘境與演員的片酬息息相關。
有人就問了,人家一個收這麼多錢,一個願意給這麼多錢,周瑜打黃蓋,純市場行為,哪輪到你們這些人來瞎比比。
你錯了,在這背後的本質,其實是個不可調和的矛盾——你給這些流量小鮮肉越高的片酬,對這個行業的傷害也便越大。
如果在一個發育完善的電影工業市場,我們可以說交由市場決定行為,但在國內,現如今可以說是一個畸形發育的電影市場。
舉個例子,公認的年度好劇《人民的名義》,整部劇投資為1.2億元人民幣,流量小生鹿晗拍攝《擇天記》,單人片酬1.2億元,也就是說,鹿晗一個人拍一部電視劇的價錢,等於這部
四五十集、眾多國家級演員雲集的電視劇的總投資。再又如豆瓣上差評如潮的《孤芳不自賞》,Angelababy一個人的片酬是8000萬,而《人民的名義》裡囊括了吳剛、陸毅等數十位演技派明星的總片酬是4800萬,Angelababy一個人等於他們幾十個人的兩倍。
可見一斑。
當紅明星們的報價如下:
而拍出來的那些劇,真的值得一看嗎?
或者說,真的是有利於這個國內影視劇市場的嗎?
很遺憾的是,如今基本上所有的電影從業者,都向市場資本低了頭。以往品質把控嚴格、選角老辣的星爺周星馳,在現如今的電影中,也是讓各種小鮮肉擔綱主演。
而市場資本的另一部分的運作是什麼呢?通過輿論、造勢、買斷媒體、自媒體、微博及其它門戶各種水軍刷量的形式,營造起虛假繁華,虛假好評,虛假熱度,然後再經由狂熱追求鮮肉明星的年輕粉絲們一推,最終造成爛片當道,還霸佔了所有院線排片、電視臺排片,讓吃瓜群眾們只能去消費這些電影電視劇。
君不見最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粉絲們,上演的“鎖場”鬧劇麼?
國內的以小鮮肉為主打的影視劇,基本上預算的大頭全都在演員預算上。相比來看,歐美影視劇工業市場,雖然也有一線天價演員,但其堅守著演員預算只能佔總預算的百分比多少。
馮小剛在導演《1942》的時候,也曾感慨過,克里斯蒂安.貝爾這麼優秀且拼命的歐美一線巨星,要價是200萬,而國內的一些演技低劣的鮮肉明星,分分鐘開出的價格是幾千萬。
我覺得吧,支持偶像也並無不可,小鮮肉明星的存在也有他們的市場邏輯在。
但如果所有人都參與到這場饕餮盛宴來,專業的電影人低頭向資本,以極壞的吃相妄圖從中分得幾杯羹。
無異於二月賣絲、五月糶谷的行為,長遠來看必然是對整個行業生態的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