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视点名批评演员天价片酬?

lingzisea


如果演员的天价片酬被央视点名的话,说明这种现象已经发展到非常惊人且不可不控的地步。


演员这一职责,在古代属于下九流。虽然,这种称呼被现代人所不耻,但是,在古代除了身份地位之区别没有其他恶意。同样,处于这种地位的人收入是不高的,而现如今演员的收入已经超过其他任何工种,甚至4天的收入就可超过一个大中型企业的一年收入,这是何等差距呀?

当科学家,教育家这些充满无上荣誉的职业收入不及一个演员时,可想而知,会给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实干不如演戏,内在不如外表,当所有人都追求假大空的套路时,谁还会注重最真实的能力,谁还会在意教育,敬仰科学?


我想,关乎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事不是小事,控制演员不劳而获的片酬是挽救科技兴邦,实业救国的正当措施!

欢迎关注自媒体【读闻世界】,更多所读所闻的未解之谜,人文见解等你来分享。总有一篇富有建设性的新主张能够令你醒目。


读闻世界


作为中国的主流媒体,央视关注并点名批评明星天价片酬应该看作是官方出动整治影视文化娱乐行业纷杂乱象的一个讯号,果不其然,就在前几天,五部委便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进依法纳税,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

在演员天价片酬的背后,不仅是这些演员艺不配位的尴尬,更是社会分配不公的折射,自然会引起广大民众的怨声载道。

只看影视行业,去年大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的演员大都是国家一级演员,每一位的表演都获得了广大网友的肯定与好评,然而他们全体的片酬加起来只有8000万元,整部剧投资花了1.2亿元人民币。

而流量小花杨颖在《孤芳不自赏》中个人片酬就达8000万元,另一位流量小生鹿晗在《择天记》中单人片酬更是高达1.2亿元,光这两个人的片筹就抵住了整个《人民的名义》剧组的所有花销,而他们呈现给观众的作品,其质量与《人民的名义》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辣眼睛辣眼睛,这些作品提供的不是精神食量,恰恰相反,是不折不扣的精神垃圾!

(天价抠图)

简直是资源的极度浪费!

当演员都以拿天价片酬为终极目的时,想想看,整个行业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吗?

劣币驱逐良币,当整个行业都被资本牵着鼻子走的时候,还有人潜心创作吗?现在满满充斥的是诸如《孤芳不自赏》、《择天记》这样表演浮夸、逻辑清奇、内涵空洞的剧作。这些作品的制作流程清一色大概如下:为了快速变现,只有将影视剧制作周期缩短,也就无人花时间潜心创作,剧本质量自然不如人意,为了弥补这个短板,便会滋生大量流量明星来吸引眼球,前期花高价通过微博、媒体、路演宣传造势,营造虚假热度,吸引观众观看;当之后人们表示不满时,再花高价购买水军,营造更加虚假的高收视率,好评率,利用水军和无脑粉丝宣传造势,形成烂片横行,而无奈的人们只能消费这些精神垃圾,这些剧的制作人在赚得盆满钵满之后,再次投入新的烂剧制造中,这样无限循环下去,带来越来越糟的结果。

以前像《人民的名义》这样百看不厌的电视剧比比皆是,现在看来依然值得推敲,回味无穷;而现在,《人民的名义》之所以成为让人津津乐道的年度好剧,除了本身质量过硬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年这样经典的电视剧寥寥无几,人们空虚的精神亟待这样的好剧来滋养,因而更显珍贵,

总之,希望五部委的整治措施能落实到实处,为影视行业带来一片清风朗气。

团队特邀嘉宾:飓风娱乐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明星演员天价片酬的现象,绝不是近几个月才凸现的,应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演艺事业进入“商业化操作”,成为“资本的附庸”开始,天价的片酬就已经出现了。

所谓天价片酬,应该有两个含义,第一是和其他行业的佣金相比,显然是百倍之差,当然,这个百倍之差是演艺人员当中的极少数,比例不大,但是影响范围很大。第二是少数演艺人员的收入与所做出的艺术贡献(不谈劳动贡献)的反差太大,拿着天价片酬却贡献的是低俗的,低级的甚至是粗劣的艺术。

这些,大概是天价片酬的实质。

客观理智的看,天价片酬和演艺人员的关系究竟有多大呢?

从结果来看,部分演艺人员“很轻松的”拿到了名不副实的天价片酬,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种“奢侈的生活”和“张扬的场面”,这些带给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负面的,这些是天价演艺人员甚至是追求天价的演艺人员需要反思的。

但说到底,天价并不是那些拿到天价的演艺人员“坑蒙拐骗”得来的,这种畸形的价格,严重偏离价值规律的商业行为的始作俑者肯定不是演艺人员本身,其实质应该是“资本的任性与贪婪”,从某种意义上讲,演艺人员也是受害者之一。

资本对于演艺事业侵蚀,是导致片酬畸形的根源,资本的“快钱式炒作”使得市场对演艺人员的价值判断出现了极大的偏差,依靠流量,依靠炒作,依靠最简化的泡沫化,在资本得到极大利益的同时,其实也毁掉了许多本来可能有前途的演艺人员。

在以赚钱为目的的市场化操作前提下,演绎事业“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大量的垃圾产品,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几乎不再主要承担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而是以“博眼球”,宣扬“娱乐至上”的姿态,推广的是“快餐文化”,演艺人员本身没有生活积淀,而推出的作品也是远离生活,高高在上。

现实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宣扬的是“总裁精英”,看到的是“香车美女”,普通人的生活得不到体现,是因为普通人的生活不能得到“眼球”。

历史题材的影片,胡编乱造,亵渎历史,游戏历史,给青少年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带来很多的困惑。

美国式的大片,得到极尽模仿,不顾中国的国情和历史环境胡编乱造。

以上等等,如果都把这些算到天价片酬的演艺人员身上是不是过于简单化了?

没有好的作品,电视台的综艺干的都是什么?我想随手打开电视,都会看到大把的俊男美女在荧屏搔首弄姿。

演艺人员,作为一个行业的从业者,这个行业的风气和价值观就决定了从业人员的风气和价值观,所以,行业的风气才是需要整顿的根本。

天价片酬其实很好规范,一个行规就可以,包括最高限价,包括行业税收倾斜政策等,会在很短的时间实现把片酬降下来的目的。

但是,当资本的任性和价值观的扭曲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仅解决片酬问题,或者让所有的演艺人员“夹着尾巴做人”,并不能真正解决演艺事业存在的根本问题。


步武堂


这一个周,因了《手机2》开拍的消息,崔永元将对冯小刚刘震云的“新仇旧怨”发泄了出来,顺带牵扯出了明星“阴阳合同”这一娱乐圈潜规则。由于疏忽,崔永元在微博中直接贴出了范冰冰的合同,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四天六千万的合同,据崔永元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说到,他手里还有一抽屉的合同,都是因为他做实话实说节目,一些人在这些合同中吃了哑巴亏,无处可说理,而把合同寄给了他。



央视之前也爆过明星的天价,一部电影四分之三的投资都被某个明星拿走,这种在目前的影视市场依旧屡见不鲜,已经成为了默认的一种游戏规则,也有多位电影行内人指出了这种现象。

明星天价片酬,特别是其中很多明星只是流量明星,基本是全靠颜值来演戏,要演技是绝对没有。这种现象也是影视市场劣币驱良币乱相的一种罢了。影视市场和观众没有到达一定专业和审美水准之前,这种不合理的天价片酬依旧会存在。


老李有刀


关于“天价”片酬,早已经存在许久,早在2009年底,明星片酬就暴涨过一次。当时传李幼斌、孙红雷等片酬已30万/集,,当时的价钱已令人大呼难以置信。后来,到了鹿晗,出演《择天记》的片酬,据传已达到了惊人1.2亿元。


对于这些天价片酬,不仅央视等媒体口诛笔伐,主管部门和业界内部更是痛心疾首,先看看相关部门是怎么治理天价片酬的:

2016年2月29日至4月30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进行了专项巡视。

2016年8月2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中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通报中明确了对近年各文化领域诸多热议现象的态度:坚决遏制“天价”片酬,严控真人秀,管控劣迹艺人。

2017年9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指导电视剧繁荣发展。《通知》分为十四条,基中专门提到了“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剧投入、分配机制”。

即使经过多次管制,“天价”片酬仍然存在着,到底是什么原因?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明星的天价片酬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而影响市场价格的,就是供求关系。当红明星数量有限,但粉丝,甚至是“脑残粉”很多,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偶像有没有出现在这部剧或者电影里,而把内容质量放在后面。这样的市场决定着,制片方只能不余其力地区邀请当红明星出演。于是,片酬越来越高。

这样长久以往导致市场越来越畸形,按照市场的普遍规律,票房和收视率,应该由作品的内容、质量和卖点决定,同时卖点也是对作品质量最直观体现。但现在,很多剧组把大部分的钱几乎都砸在了演员身上,然后利用明星身上的话题点疯狂炒作,这就是为什么,某个明星一旦突然大肆炒作,群众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明星要有新戏上映了吧。

说到底,就是行业不规范的问题,有律师曾提出过“针对演员天价薪酬等问题”立法,但多数业界人士还是希望随着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行业协会力量不断增强,通过建立更合理、更理性、更完善的电影产品预算体系解决问题。

所以,希望国家能够更加严格治理天价片酬问题,让行业良好发展。


那么,说完国内天价片酬后,我们顺便看看国外的明星片酬又是如何呢?


我们都知道日本物价非常高,我们自己拿计算器算算就知道,折合成人民币,人气最高的石原里美也不过一集11.7万多。这一对比,我们就知道国内的额片酬又多么不合理了。

更多精彩,wx搜索“资识研究所”


钱研社


我觉得既然演艺是市场,那么有人投资,有人演戏,有人看戏,这就是市场规律,而这个规律中的每个环节也是由市场决定的,体现在钱上就是制片方投资,演员的片酬,观众的票房。

我们不能把这几方都当成是傻子,明明不赚钱的片子,制片方也投资,可能吗?他傻吗?明明不能带来票房的演员也能拿到高片酬?可能吗?谁又是傻子?明明不好看的电影,也要花钱去看,这样的傻子可能有,但是多吗?

所以我们就清楚了一个现实的规律:

1、任何电影,都有投资的高低,有的电影愿意有人出钱,有的电影就没人投资。

2、演员的片酬也是从高到底不一样的,有的演员可以带来高票房,那么他的片酬高,理所应当,这不是什么怪事,有的演员可能不要钱去演戏都没人要,也是市场决定的,这就是市场的规律。

电影既然是市场,那么就应该按照市场规矩来,一个演员片酬的好低,是由市场决定的,而这个市场不会因为外界干预而改变,更不会因为舆论而降低,一切都是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决定的。

一个演员的片酬高,但是他能带来更高的票房,投资方赚的更多,有何不可?根本没有必要限价,这个想法就是瞎扯淡。让市场去决定市场更好。

我们所谓的老艺术家也不要不服气,小鲜肉的片酬高自有片酬高的道理,老艺术家的时代可能过去了,小鲜肉有他们的市场,能给投资带来大收益,赚高片酬,有人给,理所应当,没有什么不对的。

其实我们应该干预的是大小合同阴阳合同偷税漏税,而不是片酬。


韩东言


我先跟大家解释下为啥这些演员戏子片酬这么高。因为有一种生物称为脑残粉,戏子肯定有很多人追,俗称追星(我不知道有何意义),追星的人九成是年轻人,年轻人中九成是脑残粉,脑残粉也是分等级的,最顶级的脑残粉也就是骨灰级脑残粉目前只有一位(已知的),她叫杨丽娟,为了追星逼死父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剩下的脑残粉就比较大众了。尽管如此,他们也愿意为戏子贡献几乎所有的一切,乃至生命(简直有病)。当然了,最关键的还是:这些戏子属于没文化、没颜值、没品德的“三无产品”,你们自己看看,有几个戏子上过大学?屈指可数;有几个戏子素颜很好看?除了志玲姐姐,没有,一个都没有,只能活在聚光灯下;至于品德那更是个笑话,黄赌毒全都齐了好吗。看看你们追的都是啥垃圾货色。对比下印度的男神阿米尔汗,不觉得惭愧吗?

为啥他们片酬那么高?因为有脑残粉撑票房啊。找个故事,瞎搞剧情,找几个娘炮鲜肉(比如鹿晗姐姐),成了。一下子几个亿票房到手了。这跟戏子一点关系没有,这完全是市场经济规律,投资商肯定要挣钱,毕竟赔钱买卖没人做,还得考虑下广电那群老蠢猪在想啥,不然通不过就炸了。至于制作费太少拍出来鬼都看不下去,那就没人关心了,反正票房收回来就行了。最终买单的自然不是大众(你以为人人都傻逼?想多了,我们有好莱坞大片嘛),而是脑残粉(反正你们连命都愿意送给戏子,那干脆把家全当掉送了吧)。

这种事情不可能由国家出面的,毕竟这是正常的经济规律,一旦插手脑不好后果挺严重的。只需要国民智商有提高,风气自然就变了

至于这些片酬是不是真的,我很肯定的告诉大家:是的。别忘了娱乐圈里没哪个人没后台


绝地求生女王7


在中国的文艺事业中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国曾经有许多敬业的演员,从建国初期起,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老百姓不仅爱看他们的电视剧,电影,也非常喜欢收藏他们的剧照。



1988年《西游记》,六小龄童拍戏的酬劳是每集70到80元,扮演观音菩萨的左大玢透露她酬劳是每集57元。她还说:那时候演员都很单纯、很敬业,从不计较酬劳,也不存在耍大牌,就想把戏演好”。

《西游记》从1982年一直拍到1988年,整整拍了6年,总花费是600万。而到了2011年张纪中版《西游记》时,已经需要斥资一个亿,而且只需几个月就可以拍完,中国从此有了速生菜。

时至今天,中国已经弯道超车,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文艺界的影视剧作品,本应该为经济建设服务,让中国普通老百姓始料未及的是,居然产生了极少数天价明星,难怪老百姓戳他们的脊梁骨。



业界人士扒拉了一下,从2011年起,影视界就高烧不止,那一年,姚晨和孙红雷分别创下了40万、60万的电视剧演员单集片酬最高价。

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元一事时,他也不屑的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

坊间有人报料,中国的经济建设正在逐步发展,而明星的收入比世界上知名的明星还要高出不少,实属怪事一桩。比如韩国演员的片酬就只占总预算的百分之20到30,好莱坞演员的片酬占比只有百分之30,而国内演员的片酬竟然达到了百分之50到80,已经严重干扰了整部影视剧作品的质量。



2016年《如懿传》制作方为请周迅和霍建华两位出演,为他们开出的酬劳费竟高达1.5亿的天价,当时已在网络上炸开了锅!霍建华和周迅接着被央视点名批评!

2018年,有媒体人报料某些明星阴阳合同,四天拿六千万,之所以全民愤怒,这说明观众早已积怨甚久。

某些小鲜肉,小罗莉的片酬动辄一部戏6000万,8000万到1.2亿,这是近十几年来表演影视剧作品质量严重下滑的根本原因。

其实早在2013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就发出过倡议,抵制攀比片酬的不良风气,当时有几十位演员参加了这个倡议!虽然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影视剧少数演艺人员过分追逐利益的局面,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今天我们一定要借中央精神,彻底整治好这块领地,还老百姓一个健康文明的绿色文艺生态。


沙湖泛舟


【问答】如何看待央视点名批评演员天价片酬?

“2016年比房价上涨更快的是明星片酬!”据媒体报道,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一个影视剧行业会议上,业内人士爆出猛料:“我国明星片酬去年涨了250%!一部电视剧,明星拿走两亿元片酬。”此言一出,舆论哗然。目前,央视新闻频道在“演员天价片酬”专题中,指出演员天价片酬为影视制作的其他环节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并点名批评。广电总局也通报,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

苏总

央视点名批评,我没查到,央视点名批评的事多了去。总局和行业协会好像是有限制明星薪酬的一个意见。媒体是有报道这事,那信息源真实。不管央视批评不批评吧。

演员天价片酬就是各方博弈,在中国是投资人第一,制片人第二,明星第三,作家第四,编剧第五,作家、编剧属于底层、孙子。

因为这些年实体经济不景气,加上国家影视免税政策,以及一些号召和提倡,扶持文化创意事业,影视产业,所以很多热钱涌动到行业里来,院线大电影总盘子,整天吹牛逼,也就600亿,我觉得和10000家影视公司比较,简直就不是个产业和市场。网络大电影、网络剧包括院线、电视剧的视频播出收益,这里面还有很多进口、海外的也就300亿吧,所以也不叫个产业。院线还是多年爆发性增长,才刚刚到600亿吧,这里面还有美国、印度、日本的、德国、法国的片子呢?中国国产电影票房400亿?300亿,你觉得和10000多家影视公司比,叫个产业么?

天价片酬也就那几个人吧,很多是炒作,有价无市吧。再者这个行业个别、少数存在洗黑钱、欺诈、诈骗吧,影视产业在任何国家都是洗钱的温床啊,所以这事不能说太细,说多了有生命危险。

片酬多少,取决于投资人、出品人、制片人、监制、导演、演员、宣发、平台、电视台、广告商、赞助商、经纪人博弈的结果。最有话语权的当然是投资人了,投资人出钱啊,他拍板啊,他是董事长,制片人不是投资人,制片人只是个总经理,至于导演其实就是个打工的,执行CEO或者常务副总经理呗,至于演员,在一个剧组里,演员不就是打工的。他要价高,你可以不请他,不用他,可以商量。

当然了,广告商、赞助商也就是广告品牌,或者电视台、网络视频平台、院线,要考虑广告的效果、品牌的推广,电视台要考虑收视率,院线要考虑票房,他们对于剧组的演员、明星是有话语权的,最终还是要观众用脚、用眼睛、用钱包投票吧。

如果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出品行为,那就不说了,有些影视网络视频平台、电视台保底,或者宣传部、政府投资,或者企业、商家、老板投资。他为了意识形态、主旋律,或者为了企业形象、企业品牌,或者就是老板好这口,喜欢、爱好、情怀。

你要煤老板、房老板、海外金融资本老板,他投资的品味和选择、题材、演员肯定不一样,你要幕后终极BOSS是个黑社会老大,他可能品味、选择、题材、演员又会不一样。

总体来说,演员片酬是个市场行为,也是一个投资行为,是一个多方博弈和冲突的结果。

编剧也觉得作家版权收益高,觉得导演、演员挣得多,也是博弈。导演觉得演员拿得多,剧组其他人员觉得演员拿得多,那也有十八线的小明星,片酬很低,还有群众演员,一盒盒饭,一天100、200块的,还要跪舔导演、副导演的。所以也不是每个演员片酬都高。

我倾向于做纯新人,图书、影视都是。一开始我做书,喜欢做大牌、名家,装逼,做到一定时候就喜欢纯新人了,你看张艺谋,其实用很多纯新人,冯小刚也用很多纯新人,包括周星驰。不一定,你非要找大牌、大明星,看各人爱好、选择、思考,看各方博弈结果。

冯小刚不说过范冰冰一毛钱不要来怕《我不是潘金莲》么。再者,有些演员、经纪人,是挑故事、剧本的,不适合,不喜欢,未必拍。适合、喜欢他可能低价、不要钱拍,他要考虑对他事业、形象、定位的影响和利弊,有时候天价就是一种委婉拒绝的方式吧。

天价片酬也就那少数明星,觉得高了,你不找他们完事。你找三线以下,十八线以下,甚至不要钱的,甚至自费带资跟组还跪舔的。林子大了啥都有,有的了老板、投资人爱好这口,业余玩票,他出钱,他过戏瘾,他自己演个角色,不要钱,他还倒给其他一起陪玩的剧组演员钱,你找一群老板来演不就完了,他们投资,他们自己演。现在很多公司不就要演员入股,给股份、董事,那不就是老板,你自己都是老板了,片酬你自己定,你说多少吧。

(1740字)

2018年6月7日 18分钟临屏笔记本电脑草就


苏白传媒


国内影视现状面临着一个窘境,这窘境与演员的片酬息息相关。

有人就问了,人家一个收这么多钱,一个愿意给这么多钱,周瑜打黄盖,纯市场行为,哪轮到你们这些人来瞎比比。

你错了,在这背后的本质,其实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你给这些流量小鲜肉越高的片酬,对这个行业的伤害也便越大。

如果在一个发育完善的电影工业市场,我们可以说交由市场决定行为,但在国内,现如今可以说是一个畸形发育的电影市场。

举个例子,公认的年度好剧《人民的名义》整部剧投资为1.2亿元人民币,流量小生鹿晗拍摄《择天记》,单人片酬1.2亿元,也就是说,鹿晗一个人拍一部电视剧的价钱,等于这部

四五十集、众多国家级演员云集的电视剧的总投资

再又如豆瓣上差评如潮的《孤芳不自赏》,Angelababy一个人的片酬是8000万,而《人民的名义》里囊括了吴刚、陆毅等数十位演技派明星的总片酬是4800万,Angelababy一个人等于他们几十个人的两倍。

可见一斑。


当红明星们的报价如下:

而拍出来的那些剧,真的值得一看吗?

或者说,真的是有利于这个国内影视剧市场的吗?

很遗憾的是,如今基本上所有的电影从业者,都向市场资本低了头。以往品质把控严格、选角老辣的星爷周星驰,在现如今的电影中,也是让各种小鲜肉担纲主演。

而市场资本的另一部分的运作是什么呢?通过舆论、造势、买断媒体、自媒体、微博及其它门户各种水军刷量的形式,营造起虚假繁华,虚假好评,虚假热度,然后再经由狂热追求鲜肉明星的年轻粉丝们一推,最终造成烂片当道,还霸占了所有院线排片、电视台排片,让吃瓜群众们只能去消费这些电影电视剧。

君不见最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粉丝们,上演的“锁场”闹剧么?


国内的以小鲜肉为主打的影视剧,基本上预算的大头全都在演员预算上。相比来看,欧美影视剧工业市场,虽然也有一线天价演员,但其坚守着演员预算只能占总预算的百分比多少。

冯小刚在导演《1942》的时候,也曾感慨过,克里斯蒂安.贝尔这么优秀且拼命的欧美一线巨星,要价是200万,而国内的一些演技低劣的鲜肉明星,分分钟开出的价格是几千万。


我觉得吧,支持偶像也并无不可,小鲜肉明星的存在也有他们的市场逻辑在。

但如果所有人都参与到这场饕餮盛宴来,专业的电影人低头向资本,以极坏的吃相妄图从中分得几杯羹。

无异于二月卖丝、五月粜谷的行为,长远来看必然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的损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