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馬融傳

馬融(79年-166年),字季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經學家,東漢名將馬援的從孫。歷任校書郎、郡功曹、議郎、大將軍從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職,後因得罪大將軍梁冀而被剃髮流放,途中自殺未遂,得以免罪召還。再任議郎,又在東觀校勘儒學典籍,後因病離職。延熹九年(166年),馬融去世,享年八十八歲。唐代時配享孔子,宋代時被追封為扶風伯。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馬融傳

馬融一生注書甚多,注有《孝經》、《論語》、《詩》、《周易》、《三禮》、《尚書》、《列女傳》、《老子》、《淮南子》、《離騷》等書,皆已散佚,清人編的《玉函山房叢書》、《漢學堂叢書》都有輯錄。另有賦頌等作品,有集已佚,明人輯有《馬季長集》。他尤長於古文經學。設帳授徒,門人常有千人之多。他不拘於儒者的禮節,"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嘗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盧植、鄭玄等都是其門徒。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馬融傳

博通經籍

馬融言語和姿態優美,有才華,善於言辭。之前,京兆人摯恂隱居南山,用儒術教授門徒,不應州郡徵聘,名聞關西地區。馬融跟從他遊學,博通經書。摯恂很欣賞馬融的才華,於是把女兒嫁給了他。

初入仕途

永初二年(108年),大將軍鄧騭聽聞馬融的名聲,於是召他任舍人,但馬融並不喜歡此職,就沒有應命。客居在涼州的武都、漢陽二郡間。當時羌人突起,擾亂邊境。米價飛漲,自函谷關以西,路上餓死的人一個接一個。馬融也遭受飢困,就後悔了起來,對他的朋友說:"古人有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割其喉,這種以名害生的事,愚夫也不幹。'這是為什麼呢?生是最可貴的。現在為了怕鄉曲之士恥笑,使無價的身體受到摧殘,這不符合老莊的道理。"於是應鄧騭的徵召出仕。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馬融傳

永初四年(110年),馬融被拜為校書郎,到東觀典校秘藏書籍。當時,鄧太后掌權,鄧騭兄弟輔政。一般淺見的儒生學士,都認為文德可興,武功宜廢,於是停止了練武的制度,不講戰陣之法。因此猾賊蜂起,乘國家無備。馬融對此大為不滿,認為文武之道,是聖賢所重視的,金、木、水、火、土,人們把它們並用,任何一個都不可廢,怎能不講武功。

上疏遭錮

元初二年(115年),馬融上《廣成頌》來諷諫朝廷。《廣成頌》送上後,得罪了當權的鄧氏。馬融只得呆在東觀,十年不得升遷。馬融後來因為侄子去世,於是請罪歸家。鄧太后聽說後大怒,認為馬融不遵從朝廷的命令,想在州郡做官,於是下令禁止馬融為官。

建光元年(121年),鄧太后去世,漢安帝親政,召還馬融回到講部。又出任河間王廄長史。當時安帝東巡岱宗(泰山),馬融獻上《東巡頌》。安帝對他的文才感到驚奇,於是召拜他為郎中。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馬融傳

延光元年(125年),北鄉侯劉懿即位,馬融稱病辭官,在郡裡任功曹。陽嘉二年(133年),朝廷下詔命群臣推舉敦樸之人,城門校尉岑起舉薦馬融,馬融趕赴徵召,經考核出任議郎。又被大將軍梁商任命為自己的從事中郎,後升任武都太守。

屈於權貴

馬融後經三次遷升,至漢桓帝在位時任南郡太守。之前,馬融因一些事得罪了大將軍梁冀,梁冀暗示有關部門誣告馬融在郡裡貪汙,他於是被免職剃髮,流放至朔方郡。馬融自殺未遂,得以免罪召還。再任議郎,又在東觀校勘儒學典籍,並參與續寫《漢記》(史稱《東觀漢記》),後來因病離職。

當初,馬融被鄧氏懲辦,便不敢再觸犯權貴,後來又為梁冀起草陷害太尉李固的奏摺,被吳佑斥責說:"李公的罪,成於您的手下。李公如果遭到誅殺,您有什麼面目見天下人呢?"他又為梁冀作大將軍《西第頌》,因此頗為正直之士所恥笑。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馬融傳

主要成就

經學方面。馬融長期在東觀校書著述,為他能綜合各家之學,遍注古文經典,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馬融之學屬於古文經學中的一種典型。在儒家經學的發展史上,馬融開始了綜合各家、遍注群經這種帶有開創性的工作,他的經注成就,使古文經學開始達到成熟的境地,預示著漢代經學發展將步入新的時期。

教學方面。馬融才高,學識淵博,是當世的通儒。他教授門徒,常有千人之多。涿郡人盧植、北海人鄭玄,都是他的學生。

後世地位

公元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詔令歷代先賢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馬融。宋代時馬融被追封為扶風伯,得以從祀孔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