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谋杀?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谋杀?

始皇三十七年7月,烈日悬空,艳阳高照,大秦帝国的出巡队伍浩浩荡荡的在河北平原上行走着,庄严,肃穆,一如之前的四次出巡。谁也不敢怠慢,因为秦始皇是一个铁面无私,严酷只发的人。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千古一帝会在这里突然暴毙,结束了他的生命旅程。关于秦始皇的驾崩,史学界、医学界等经过研究后发现一直存在着两种争议。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谋杀?

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是自然死亡。他的暴毙是由于惊恐疲劳,加上外伤诱发结核性脑膜炎导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小时候的秦始皇患过软骨病和气管炎,由于当时身处赵国,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医治,留下后遗症。壮年时又不幸地患上癫痫,时常发作。公元前218年又发生了一次刺杀未遂事件,使得秦始皇从此患上惊恐症,此后便无永宁之日。为了消灾避难,也为了求取不老之药,秦始皇在臣子的奏请之下与公元前210年开始第五次巡游。此次的长途跋涉使他累倒,在返回咸阳途中癫痫发作,头部撞在座位侧边的青铜冰鉴上,于是,早年集聚与脑部的结核菌开始加剧活动,使之头痛、眩晕、发烧,加之长途跋涉的劳累使得他体质虚弱,更加重了病情。由于当时受医疗技术的限制,秦始皇不治身亡。故秦始皇死于沙丘,是多种非人为因素促成的。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谋杀?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他死于“暗杀”。郭沫若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认为秦始皇是被少子胡亥所害。其理由有:其一,秦始皇虽然头撞在青铜冰鉴后引发了脑内的结核菌活动,但不一定马上会死,大约还能坚持两三个礼拜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巡游队伍完全可以从沙丘走到咸阳,而不应该是秦始皇暴毙在沙丘。这便是问题的关键。其二,当时秦始皇虽然发烧,但意识还比较清楚。他亲自写木简遗诏与扶苏,“朕巡游天下,祷词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不行归途疾发。今命在旦夕,其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并命赵高马上把信送到上郡给公子扶苏。但无奈赵高与李斯串通,暗中把诏书改为“赐死扶苏、蒙恬”和“以兵属裨将王离”。可是,他们怕秦始皇清醒后怪罪而未敢将诏书送出时,谁知秦始皇在沙丘过了一夜便死去了。史料记载,当第二天早上赵高、李斯打开辒辌车时,“看见始皇的右耳流着黑血,不知什么时候早已经硬的和石头一样了”。郭沫若认为,“这除了胡亥一人而外,连李斯、赵高都不知道”,“假如到了现代,解剖的小刀是可以发现出秦始皇的右耳里边有一条三寸长的铁钉的”,故胡亥为争夺皇位暗害了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谋杀?

少子胡亥联合臣子赵高、李斯杀害兄长,矫诏夺权,这在历史上已成为不可否认的公案,已有大量史料加以证明。然而,秦始皇沙丘暴毙一直是史学家未能解密的疑案。难道真的是少子胡亥为了夺得皇权而亲手将自己父亲置于死地?难道疯狂的追逐权力的高峰早已蒙蔽了他的人性?那么如果胡亥弑父杀兄是真的,是他一人所为,还是赵高、李斯等重臣有参与其中谋划呢?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谋杀?

在秦始皇沙丘暴毙这件事中,除了少子胡亥,赵高的嫌疑是最大的。当时的赵高任中车府令一职。也就是专管宫廷乘舆车与印信、墨书的宦官头,并被秦始皇授命教导少子胡亥法律常识。本来第五次巡游,上卿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为皇帝的亲信,同时也是公子扶苏的支持者。可是当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时,蒙毅却还被遣“还祷山川”。史家对此进行猜测,这极可能是赵高为了帮助胡亥夺权而耍的计谋。因为随行在秦始皇身边的蒙毅就相当于是公子扶苏安放在皇帝身边的耳目,遣走蒙毅,便等于去掉了扶苏的耳目。加上他篡改秦始皇要扶苏速回咸阳的圣旨,足见他的谋逆之心在秦始皇未死便初露端倪了。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谋杀?

在秦始皇死后,赵高马上说服胡亥,用权威胁、用利引诱李斯,迫使李斯加入谋逆三人组,一起假造秦始皇诏书,拥立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指责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消息后,胡亥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为了继续欺骗臣民,车队不敢走捷径,反而绕道会咸阳,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但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了。为了遮人耳目,胡亥一行人买了许多鱼装在车上以乱其臭,迷惑大家。到了咸阳,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随即大封功臣赵高李斯等人。由此可见,若说秦始皇沙丘暴毙是少子胡亥所为,那么赵高就是其中的主谋,李斯便是从犯。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谋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