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蟲嗎?爲什麼要吃打蟲藥?

如風72611002


80後的家長可能對一個名叫“寶塔糖”的東西很親切,因為基本上都被要求吃過。雖然現在則不太常見了,但其實那就是咱們俗話說的“打蟲藥”。

一些家長髮現孩子出現了磨牙、臉上長白斑、肚子疼這些症狀,就馬上聯想到“肚子裡有蟲”,迫不及待想給孩子吃驅蟲藥。還有些長輩在寶寶幾個月大就想先灌打蟲藥,以絕後患。這些做法其實都不正確。育姐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打蟲藥該不該吃,怎麼檢測寶寶有沒有感染寄生蟲。

一、現在的孩子還會感染寄生蟲嗎?

會,不過沒有以前那麼常見了。

我們平時說寶寶肚子裡的蟲,是一類被稱為“土源性線蟲”的寄生蟲,常見的蛔蟲、蟯蟲和鉤蟲、鞭蟲等都包含其中。他們會寄宿在孩子的腸道內,蟲卵通過糞便排出體外。

現在的衛生水平的確比以前提高了不少,但是根據2010年的統計,我國土源性線蟲的感染率為 11.25%,其中 5~10 歲的兒童感染率達到了 16.33%。尤其是農村孩子的感染率會高於城市。

二、孩子為什麼會感染寄生蟲?

一方面是這些寄生蟲很容易在幼兒園和家庭環境裡傳播。咱們假設一下啊,一個孩子被感染了,他可能因為屁屁瘙癢抓了一下沒有及時洗手。手上可能佔到了有寄生蟲卵的糞便,留在了幼兒園的玩具桌椅板凳等各處,其他孩子碰到了再吃個手……一連串的口腔——肛門傳播就完成了。

在衛生環境不好的地區蟲卵的傳播就更容易了,打赤腳下地、不愛吸收、使用未處理的糞便作為肥料、廁所環境差等因素綜合,孩子會感染寄生蟲也不奇怪。

除此之外,孩子隨地大小便,吃沒有洗乾淨的生食也是感染的原因。

三、孩子感染寄生蟲以後有什麼表現?如何判斷?

感染不同種類的寄生蟲,寶寶的症狀也不完全一致。一般來說2歲以下寶寶感染寄生蟲的概率較低。

蛔蟲:間斷肚子疼、挑食、消瘦、磨牙、面部長白斑;

蟯蟲:夜間哭鬧、常常撓屁股、女孩的下體分泌物增多;

鉤蟲:上腹部疼痛、嘔吐、厭食、貧血、無力;

鞭蟲:便秘(甚至便血)、無食慾、消瘦。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有這些疑似感染寄生蟲的症狀,不要盲目給孩子吃驅蟲藥,因為其它疾病也可能引發類似的症狀,不是專業人員無法辨別。咱們可以做的是:先觀察寶寶的便便,看有沒有蟲體被排出;或者在寶寶晚上熟睡約2~3小時後,檢查他的肛門附近有沒有蟲子;還可以連續三個早晨用透明膠黏一黏寶寶的肛門,留存樣本送到醫院檢查有沒有蟲卵;實在不行就簡單粗暴帶著孩子的便便去醫院確診,然後謹遵醫囑吃藥才對。

鑑於實物實在太驚悚,育姐找到了一張最溫和的,實物寄生蟲是長長的條狀。

四、怎麼吃打蟲藥?

為什麼育姐不提倡家長每年給寶寶吃打蟲藥或者提前吃?因為寶寶可能根本沒被感染。另外孩子的臟器發育不完全,代謝功能不如成人。吃了太多藥物可能身體代謝分解不掉,給腎臟帶來負擔,甚至出現嘔吐頭暈食慾低等副作用,影響發育。

在醫生確認孩子感染寄生蟲後,一般會開出阿苯達唑(腸蟲清)這款藥物。雖然吃一次就可以清除孩子腸道內的蟲子,但如果孩子的手又亂摸了肛門,再次把蟲體吃下。往往重複感染就需多次服藥。

驅蟲藥在睡前、空腹時服用效果好。孕婦和2歲以下的寶寶不適合服藥驅蟲藥。其他孩子可能會在吃完藥後把蟲子排出來,並伴有一些輕微的副作用(頭暈、肚子疼痛等)。

五、如何預防孩子被寄生蟲感染?

注意衛生,勤洗手!雖然說起來簡單,落實到具體生活的細節還是不容易的。要想寶寶不被感染,一家人都要注意衛生。吃飯前出門後都要用肥皂水仔細洗手。家中的內衣和床品及時更換。可能有蟲卵的玩具、馬桶、寵物等都要定時清理。(寵物不會感染蟯蟲,但它們的毛髮裡可能會藏著蟲卵)蔬菜水果要洗乾淨再食用,尤其是肉類要煮熟。

讓寶寶勤剪指甲勤洗手,早點戒除吃手啃指甲的不良習慣。


育兒網


寄生蟲一般通過受汙染的水或食物來傳播,有蛔蟲、蟯蟲、絛蟲、鉤蟲等等。腸道里有了寄生蟲,會伴隨噁心、嘔吐、腹部不適、消瘦和體重減輕等症狀,影響孩子正常發育。一般去醫院做個大便常規即可檢出。一旦確診,可服用腸蟲清來達到驅蟲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