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中的跨界和傳統項目該如何均衡分配?

在現今的社會里“跨界”一詞廣泛流行開來,藝人要跨界,時尚品牌要跨界,企業合作要跨界...在這樣的環境之下,

跨界已經成為了一種最前沿的設計潮流趨勢

根據往屆眾多成功獲得RCA、MICA、RISD、Pratt、MICA、AP等頂尖名校offer的學員作品集集中總結髮現,在他們的作品集中基本都會有涉及到跨界的設計項目。因此也不難發現,作品集中跨界設計項目的運用已成為國外名校作品集審核的重要考察點。

也有很多同學為了給自己的作品集加分,向考官表現出自己的思維延展性和跨學科性,摒棄了傳統的項目設計,採用大量跨界設計,但是卻收穫offer為“0”。

因此,今天便以平面設計作品集為例,和同學們一起探討,在當現今各界都在流行著“跨界”的時候,作為未來與設計密切相關的設計師,你該如何認識跨界設計,又該如何平衡傳統項目和跨界項目?

01 跨界跨的是什麼

“不為迎合為改變”

“跨界”其實更應該解讀成為“改變”。改變在這個世界裡,從來都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人們的認知需要被改變,設計的範疇也需要被改變。

也正是歷史上的經歷過的各種改變,造就了我們現在的無數經典。而這些經典,在剛剛成型的時候,甚至是不被看好的。

就比如在包豪斯學院興起的現代主義風格的風潮,在當時的社會也備受質疑。人們在剛開始接觸到這一風格的時候感到極為的不適應,因此出現很多反對的聲音。

早期包豪斯海報設計▽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傳統項目該如何均衡分配?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傳統項目該如何均衡分配?

但隨著時間不斷的向前推進,反對的聲音慢慢退卻。因為在慢慢的適應之後,人們漸漸被這種簡約、現代、順其自然的設計特點所打動,從而喜愛上這種真正將藝術解放到大眾生活中的設計風格,以至於現今對我們現在的設計都一直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

而包豪斯風格從出現至今,其實已經經過了將近一百個年頭。在這一百年裡面,實際上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時代大大刷新了人們對於這個社會的認知。

所以,同學們在做設計的時候,是不是也該尋求更多的變化了呢

近幾年包豪斯風格的設計海報▽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傳統項目該如何均衡分配?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傳統項目該如何均衡分配?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傳統項目該如何均衡分配?

02 跨界or傳統設計

“與其自我掙扎不如做好自己”

關於改變,當你決定選擇了奔赴遠方求學,就是你決定改變的一個開始。而很多同學在決定做好改變的後,道聽了很多“前輩”的忠告:

千萬不要保守,我就是因為作品傳統保守跟著潮流跨界以至於沒有申請上,你最好要放飛自我;

歐美院校雖然社會文化比較開放,但是很多院校的設計思維都是很傳統嚴謹的,你要有充分的設計依據,不可天馬行空...

這些所謂的“忠告”,使得很多同學在準備作品集的時候陷入自我掙扎——到底是該激進一些,充分展現個人思想?還是該保守一點,嚴格依據院校的風格特色,將作品控制在可控的安全範圍內呢?

事實上,絕大部分歐美的院校對學生作品集範圍的包容度都是非常廣闊的。同學們不需要為了迎合所謂的某個學校的風格而固步自封不敢自由發揮。

相反,同學們可以在作品集中充分展現個人自身的人格和設計語言,以便讓考官在閱讀作品集的時候感受到一個躍然紙上的鮮活的“人”。這才是一個優秀作品集的真正內核。

因此,“激進派和保守派”都不可取,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做你自己,在作品設計中融入個人的風格特色。

03 案例解析

“順應設計需要選擇的跨界才最恰當”

下面僅以部分漢藝學員平面設計作品集項目為例,為同學們解析:什麼樣的“跨界”性質的作品可以被加入到作品集之中。

能夠凸顯主題的表現形式

17屆學員W同學,獲得RCA、Edinburgh平面設計offer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傳統項目該如何均衡分配?

W同學在這個項目中製作的是一個書籍設計。W同學只做了一本書來形容自己的內心——它是孤獨的,不快樂的。

然後該同學將設計的書籍放入了一個玻璃裝置裡。這個玻璃裝置被用於展示出她的內心——透明、易碎、尖銳。而在這個設計中,你唯一能看到書籍內容的方式就是將這個盒子打碎。

17屆學員W同學,獲得RCA、Edinburgh平面設計offer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傳統項目該如何均衡分配?

該設計項目就是一個將書籍設計和純藝術中裝置設計的跨界融合,在這個融合的過程中,兩種設計都有著同一個目的,就是展現W同學本身的特色:內心孤獨而又易碎

相比傳統的平面海報式的設計,用玻璃裝置的表現形式,更加的能直觀的讓考官感受到W同學想要表達的“封閉、孤獨又脆弱”的內心情感,同時比海報更加具有視覺衝擊力。

能夠凸顯視覺設計的創作媒介

16屆學員H同學,獲得Pratt、MICA、CCA平面設計offer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傳統項目該如何均衡分配?

H同學的該項目是在講FACEBOOK上56個性別的性別劃分。在這個項目中,H同學將平面設計知識和建築常用的建模軟件(SketchUp)結合了起來

16屆學員H同學,獲得Pratt、MICA、CCA平面設計offer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傳統項目該如何均衡分配?

H同學針對性別這個敏感的話題首先建立了一個模型,然後用顏色的劃分來區分不同的性別分類。不難發現,這個設計中H同學本身的思維邏輯非常嚴肅縝密,她沒有刻意展現出不同性別的區別。

而是將性別這個敏感性的社會問題用一種非常理性的方式呈現出來,用於反映現今社會中的複雜的性別問題和對少數性別群體的歧視問題,反而更讓人覺得舒服。該學員在設計中,將這56個複雜的性別都設計成為了一樣,用於呼籲大家對社會中的各種性別要同等化看待的意願。

16屆學員H同學,獲得Pratt、MICA、CCA平面設計offer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傳統項目該如何均衡分配?

該項目巧妙的跨界運用到大部分平面設計的學生都不會的建築建模軟件,使得最終的作品呈現出別樣的立體模型視覺效果。

導師建言

雖然在往屆成功申請的學員作品集中多多少少都會有跨界項目。但根據教研團隊的總結髮現,跨界設計項目在平面作品集中的最佳的佔比率為40%,即若有5個項目,其中2個為跨界項目即可

當然,同學們也可以適當的增加跨界項目,但是在作品集中至少要有1-2個完整的傳統設計項目。這樣即可以向考官展示出你的廣泛的設計思維和跨學科能力,同時也能像考官展示出你紮實的平面設計功底。

另外還要向同學們強調一點:在嘗試運用“跨界”設計的時候,時刻要記得,不要為了跨界而跨界,為了創新而創新。因為一個好的設計從靈感到落地,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過於刻意的尋求跨界,而不是配合著設計而跨,最後的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最後,希望每一位同學都不要去害怕嘗試和改變。即使很多嘗試是笨拙的,甚至是行不通的,但正是這樣的嘗試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的有厚度和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