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中的跨界和传统项目该如何均衡分配?

在现今的社会里“跨界”一词广泛流行开来,艺人要跨界,时尚品牌要跨界,企业合作要跨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跨界已经成为了一种最前沿的设计潮流趋势

根据往届众多成功获得RCA、MICA、RISD、Pratt、MICA、AP等顶尖名校offer的学员作品集集中总结发现,在他们的作品集中基本都会有涉及到跨界的设计项目。因此也不难发现,作品集中跨界设计项目的运用已成为国外名校作品集审核的重要考察点。

也有很多同学为了给自己的作品集加分,向考官表现出自己的思维延展性和跨学科性,摒弃了传统的项目设计,采用大量跨界设计,但是却收获offer为“0”。

因此,今天便以平面设计作品集为例,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在当现今各界都在流行着“跨界”的时候,作为未来与设计密切相关的设计师,你该如何认识跨界设计,又该如何平衡传统项目和跨界项目?

01 跨界跨的是什么

“不为迎合为改变”

“跨界”其实更应该解读成为“改变”。改变在这个世界里,从来都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人们的认知需要被改变,设计的范畴也需要被改变。

也正是历史上的经历过的各种改变,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无数经典。而这些经典,在刚刚成型的时候,甚至是不被看好的。

就比如在包豪斯学院兴起的现代主义风格的风潮,在当时的社会也备受质疑。人们在刚开始接触到这一风格的时候感到极为的不适应,因此出现很多反对的声音。

早期包豪斯海报设计▽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传统项目该如何均衡分配?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传统项目该如何均衡分配?

但随着时间不断的向前推进,反对的声音慢慢退却。因为在慢慢的适应之后,人们渐渐被这种简约、现代、顺其自然的设计特点所打动,从而喜爱上这种真正将艺术解放到大众生活中的设计风格,以至于现今对我们现在的设计都一直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而包豪斯风格从出现至今,其实已经经过了将近一百个年头。在这一百年里面,实际上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代大大刷新了人们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

所以,同学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寻求更多的变化了呢

近几年包豪斯风格的设计海报▽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传统项目该如何均衡分配?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传统项目该如何均衡分配?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传统项目该如何均衡分配?

02 跨界or传统设计

“与其自我挣扎不如做好自己”

关于改变,当你决定选择了奔赴远方求学,就是你决定改变的一个开始。而很多同学在决定做好改变的后,道听了很多“前辈”的忠告:

千万不要保守,我就是因为作品传统保守跟着潮流跨界以至于没有申请上,你最好要放飞自我;

欧美院校虽然社会文化比较开放,但是很多院校的设计思维都是很传统严谨的,你要有充分的设计依据,不可天马行空...

这些所谓的“忠告”,使得很多同学在准备作品集的时候陷入自我挣扎——到底是该激进一些,充分展现个人思想?还是该保守一点,严格依据院校的风格特色,将作品控制在可控的安全范围内呢?

事实上,绝大部分欧美的院校对学生作品集范围的包容度都是非常广阔的。同学们不需要为了迎合所谓的某个学校的风格而固步自封不敢自由发挥。

相反,同学们可以在作品集中充分展现个人自身的人格和设计语言,以便让考官在阅读作品集的时候感受到一个跃然纸上的鲜活的“人”。这才是一个优秀作品集的真正内核。

因此,“激进派和保守派”都不可取,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做你自己,在作品设计中融入个人的风格特色。

03 案例解析

“顺应设计需要选择的跨界才最恰当”

下面仅以部分汉艺学员平面设计作品集项目为例,为同学们解析:什么样的“跨界”性质的作品可以被加入到作品集之中。

能够凸显主题的表现形式

17届学员W同学,获得RCA、Edinburgh平面设计offer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传统项目该如何均衡分配?

W同学在这个项目中制作的是一个书籍设计。W同学只做了一本书来形容自己的内心——它是孤独的,不快乐的。

然后该同学将设计的书籍放入了一个玻璃装置里。这个玻璃装置被用于展示出她的内心——透明、易碎、尖锐。而在这个设计中,你唯一能看到书籍内容的方式就是将这个盒子打碎。

17届学员W同学,获得RCA、Edinburgh平面设计offer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传统项目该如何均衡分配?

该设计项目就是一个将书籍设计和纯艺术中装置设计的跨界融合,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两种设计都有着同一个目的,就是展现W同学本身的特色:内心孤独而又易碎

相比传统的平面海报式的设计,用玻璃装置的表现形式,更加的能直观的让考官感受到W同学想要表达的“封闭、孤独又脆弱”的内心情感,同时比海报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能够凸显视觉设计的创作媒介

16届学员H同学,获得Pratt、MICA、CCA平面设计offer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传统项目该如何均衡分配?

H同学的该项目是在讲FACEBOOK上56个性别的性别划分。在这个项目中,H同学将平面设计知识和建筑常用的建模软件(SketchUp)结合了起来

16届学员H同学,获得Pratt、MICA、CCA平面设计offer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传统项目该如何均衡分配?

H同学针对性别这个敏感的话题首先建立了一个模型,然后用颜色的划分来区分不同的性别分类。不难发现,这个设计中H同学本身的思维逻辑非常严肃缜密,她没有刻意展现出不同性别的区别。

而是将性别这个敏感性的社会问题用一种非常理性的方式呈现出来,用于反映现今社会中的复杂的性别问题和对少数性别群体的歧视问题,反而更让人觉得舒服。该学员在设计中,将这56个复杂的性别都设计成为了一样,用于呼吁大家对社会中的各种性别要同等化看待的意愿。

16届学员H同学,获得Pratt、MICA、CCA平面设计offer

作品集中的跨界和传统项目该如何均衡分配?

该项目巧妙的跨界运用到大部分平面设计的学生都不会的建筑建模软件,使得最终的作品呈现出别样的立体模型视觉效果。

导师建言

虽然在往届成功申请的学员作品集中多多少少都会有跨界项目。但根据教研团队的总结发现,跨界设计项目在平面作品集中的最佳的占比率为40%,即若有5个项目,其中2个为跨界项目即可

当然,同学们也可以适当的增加跨界项目,但是在作品集中至少要有1-2个完整的传统设计项目。这样即可以向考官展示出你的广泛的设计思维和跨学科能力,同时也能像考官展示出你扎实的平面设计功底。

另外还要向同学们强调一点:在尝试运用“跨界”设计的时候,时刻要记得,不要为了跨界而跨界,为了创新而创新。因为一个好的设计从灵感到落地,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过于刻意的寻求跨界,而不是配合着设计而跨,最后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最后,希望每一位同学都不要去害怕尝试和改变。即使很多尝试是笨拙的,甚至是行不通的,但正是这样的尝试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的有厚度和有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