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钱学森回国,中美几次协商,我们最后付出了什么代价?

钱学森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一辈科学家,是咱们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等等。甚至有人高度评价他:

钱学森的回国使中国的原子弹和导弹试验提前了整整20年。说起钱学森回国,大家在历史书中也有过大致的了解,咱们今天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为了让钱学森回国,中美几经协商,最终我们到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为了让钱学森回国,中美几次协商,我们最后付出了什么代价?

钱学森的学习生涯就是活脱脱的一部“学霸升职记”,先是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又辗转清华获得了美国留学的机会。他后来在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航空系就读,是冯·卡门非常得意的学生之一。毕业以后就在麻省理工做了教授。

为了让钱学森回国,中美几次协商,我们最后付出了什么代价?

到了1949年,听闻新中国建立的消息,钱学森辗转反则,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高待遇,决定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作为一名涉密的科研工作者,他成为了美国排查中最受关注的中国人之一。钱学森因此被吊销了参与机密研究的资格,他就顺势以此为借口,想要回到祖国。

为了让钱学森回国,中美几次协商,我们最后付出了什么代价?

然而当钱学森满怀一腔热血想要回到新中国时,美方却将他抓捕入狱,颇受打击的他一个月暴瘦了三十斤。他的住所被美方抄家,随身物品全部被没收。当钱学森被捕的消息传入国内后,中国各方面都在积极发力。中央政府对这事非常关注,甚至直接发布外交声明谴责美国。

辗转到了日内瓦的一次会议中,周恩来令王炳南与美国协商,让他努力迎回一批中国留学生和优秀科学家。而美方则列出了一份名单,上面是一些中国关押的美方人员。作为主动谈判的我们大方让步,并且顺势提出要求钱学森一并回国的提议。

为了让钱学森回国,中美几次协商,我们最后付出了什么代价?

但是这一要求被美方断然拒绝,我方为了表达合作谈判的诚意,率先释放了四名关押的美军飞行员。然而美方代表视而不见,以新中国没有让钱学森回国的理由,拒绝中方关于钱学森所有的要求。

为了让钱学森回国,中美几次协商,我们最后付出了什么代价?

谈判进度举步维艰,就在这时,钱学森机智的通过香烟盒写信给自己的叔叔陈叔通,这份请求回国的信,几经辗转才到了周恩来的手上。

当这封信件摆在美国人的面前时,于情于理,美国人都不能再拒绝中方的合理请求。当然,在最后,美方还是要走了中方扣押的另11名飞行员。飞行员在当时的培养是非常昂贵的,每一名优秀的飞行员,都需要花费其等重的黄金才能培养出来。这场交易看似是双赢的,但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贡献大大超出了美方的预估。

为了让钱学森回国,中美几次协商,我们最后付出了什么代价?

1955年,在新中国的苦苦努力下,钱学森终于如愿踏上了祖国的土地。钱学森并未让祖国的努力白费,他扎实的学识,让中国在国防的很多领域迅速摆脱了一片空白的状况。新中国不再害怕西方的武力压迫,终于能腾出手来建设经济,才能有今天国力强盛,人民幸福的盛世中华。

为了让钱学森回国,中美几次协商,我们最后付出了什么代价?

当然,钱学森个人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钱学森为了回国,自己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钱学森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如果老老实实待在美国,那种物质享受跟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比起来,简直就是云泥之别!为了一腔热血抱负,毅然放弃一切成就,来到新中国从头开始。这巨大的勇气,难道不值得所有国人深深尊敬吗?

为了让钱学森回国,中美几次协商,我们最后付出了什么代价?

钱老逝世前,问温家宝总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弥留之际,钱老关注的不是自己的生死,不是自己儿女的前途,而是中国顽固的教育难题。拥有这样一位将一生奉献给祖国的伟人,实在是中国的大幸!

为了让钱学森回国,中美几次协商,我们最后付出了什么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