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春秋歷史人物——「名家」代表人物惠施

淹城春秋樂園諸子百家園名家區,在照壁後面,憑几而立、撫劍執簡的雕像,就是惠施。雕像身後,左右相向置傾斜合抱排列的是介紹名家的竹簡。再往後是峭壁,隱約嵌刀幣、車馬、巖畫,頗有氣勢;南面,中間一個偌大“辯”字,從上到下三排“是非”,由“辯”字將“是”與“非”分隔為左右。西南空隙一角,與法家通,共用松、竹造景,體現匠心。北通古街,旭日臨門,灼灼桃紅,青青柳色,精巧古雅。

走近春秋歷史人物——“名家”代表人物惠施

名家惠施雕像

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姓惠,名施,戰國中期宋國商丘(今河南商丘)人。著名政治家、哲學家,也是文哲大師莊子的至交好友。

走近春秋歷史人物——“名家”代表人物惠施

惠施畫像

惠施是戰國政治舞臺上最活躍的人物之一,他在當時各個國家裡都享有很高的聲望。作為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惠施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並建議齊、魏互尊為王。

魏惠王在位時,惠施因為與張儀不和而被驅逐出魏國,他首先到楚國,後來回到家鄉宋國,並在宋國國都商丘與老鄉莊子成為朋友。公元前319年,魏惠王死後,由於東方各國的支持,魏國改用公孫衍為相國,張儀失寵離去,惠施重回魏國。惠施經常為外交事務被魏王派到其它國家,曾隨同魏惠王到齊的徐州,朝見齊威王。他為魏國制訂過法律。數年後惠施卒,終年約六十歲。

走近春秋歷史人物——“名家”代表人物惠施

名家雕塑

惠施的主張和概念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歷物十事”了,這十個是單獨的命題,主要寫的是對自然界的分析。他的主張是世間的事物都有著相同之處,在這其中也有著差別,事物的差別是相對的,而事物的相同之處就是絕對的。

其中最出名的還是他的大同小異論,他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的,沒有絕對的大,也沒有絕對的小。任何事物都是在時時刻刻變化的,沒有固定的形態,就不能給一個東西下絕對的定論。還有惠施的“泛愛”思想,影響頗深,因為這個說法包容很大,天地萬物盡在其中。

惠施的學問很淵博,他所讀過擁有的書多達五車,成語“學富五車”就是莊周對他的評價。莊子和惠施的關係非常好,可以稱的上是知音。惠施與莊周身份有別,性情不同,一個身在官場,醉心功利,一個無意仕進,超然物外,按理說沒有共同語言。可就是這樣兩個人物,卻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一起,併成為知交。

惠施與莊周之所以能成為知交,是因為他們既是論辯的對手,通過激辯擦出思想火花,又是過招的高手,點到為止。他們無話不談,卻又經常抬槓,稱得上“不是冤家不聚頭”。莊周重感性,喜歡取譬自然講故事,惠施重理性,善於邏輯推導辯名實。這樣一來,他們走到一起後才有可能發生理念的碰撞。莊周的許多思想,也正是在與惠施的激辯中發揮到極致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惠施在弘揚正名辨義邏輯的同時也成就了莊周的大道無為思想。

走近春秋歷史人物——“名家”代表人物惠施

莊子和惠施在繪畫作品中的呈現

惠施為戰國時代“名辯”思潮中的思想鉅子,與公孫龍共同將名辯學說推向頂峰,並且對中國古代邏輯空間的發展和認識具有重要貢獻。惠施的著作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因此他的哲學思想只有通過其他人的轉述而為後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莊子著作中提到的他的思想。除了《莊子》外,《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中也有對他思想的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