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先來說一段眾人皆知的典故:

某日惠子與莊子在郊外遊玩,莊子看到河裡自由遊弋的魚,便感慨道:“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反駁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回應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故事很短,卻足以引人發思。你我他皆生而為人,但人與人之間的思想、理念與三觀標準又都是完全不同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選擇的活法,也會有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和興趣愛好。別人正在做的事,自己可能無法認同或理解,但切勿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肆意的評判他人。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自己是自己,別人是別人。我們有時看到別人的生活標準不如自己,就以為別人一定既不快樂也不幸福,但假若人家本來追求的就是精神富足、安貧樂道呢?

我們有時看到別人物資上很富有,其實人家也有不為人知的煩惱與不如意。這世上所有的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偷偷享受的小快樂,也會有自己不得不揹負的十字架。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

我們看別人不順眼時,會覺得對方哪裡哪裡都是錯的,其實這未必就是別人的不對,也可能是因為自己的不理解。

當自己看不慣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延遲評判、換位思考”,儘可能的站在別人的立場與角度去看待對方的選擇。當一個人擁有了同理心與包容心,再去看待別人的問題,就不會再用異樣的眼光了。

古時候有個皇帝聽說天下黎民正遭受饑荒,就對大臣們說:“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此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一個人如果對事情沒有全面的認知,自己也沒有經歷過對方的處境,就不要輕易的妄加評論或建議,否則你不僅會傷了別人的心,也會讓自己變成一個人們在茶餘飯後的談資或笑料。

所謂成熟,就是不再以自己的觀點為中心,不再把自己價值觀裡面的東西當成衡量一切的唯一標準,並且能夠充分理解、尊重別人與自己的各種不同,不再輕易就對人指指點點、隨便的評說他人。

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選擇的活法,沒有哪一種活法是絕對錯的或是對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自己選擇的,那就是世間最好的活法。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