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人物莊子的人生觀點

道家人物莊子的人生觀點

能夠逍遙於天地間的人,都是能夠忘卻生死的人,生是自我的延續,而死則會讓一個個體迴歸到沉寂。

對於死亡,任何有生命的個體,都會有本能的恐懼感。莊子則不然。

他將生死,看成是一場美麗的輪迴,死亡,也不過是忙碌的生命迴歸了沉寂,回到了天地之間而已。

看似終點,又回到起點。不必太過唏噓感傷,就像春華秋實一樣,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對於生死,莊子曾說:“相忘以生,無所終窮。”忘懷生的確幸和死的恐懼,將心靈與道結合,也就沒有了所謂的“結束”和“失去”。

有一天,莊子的妻子去世了。他的好友惠子前來弔唁,發現莊子正坐在自家院子裡,敲打著木盆唱歌。

惠子說:“妻子為你生兒育女,與你朝夕相伴,如今她死去了,你不哭也就罷了,怎麼能鼓盆而歌呢?”

莊子告訴惠子:“不是這樣的,我的妻子死去了,我怎會不傷心!

然而當我想到自己的妻子在出生之前本就是不存在的,甚至曾經沒有形體,也沒有氣息。

是這悠悠天地的變化產生了氣息,氣息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生命走到盡頭,又會重歸沉寂,這就像是春夏秋冬的交替一般。

現在我的妻子安靜地回到了天地間,我卻痛哭不止,這是與天地大道不符的,因此,我唱起了歌。”

莊子面對生離死別可以如戲超脫,自己卻沒有因此隨便的活,對於莊子而言,看破生死,只是為更加超然,快樂的看待人生。

相忘道術,才能明智開悟。莊子曾說:“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有一天,莊子路過一處乾涸的水坑,他看到兩條小魚正在用塗抹浸潤彼此,艱難的維持著對方的生命。

莊子感嘆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這兩條小魚兒於其苦苦支撐著彼此,不如忘記對方,去尋找各自的大江大河。

而真得了道的人,也會忘記自己的道。而人遨遊在大道中,專心投入,所以說“相忘乎道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