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的居住簡史:提起住房,一把辛酸淚

今天,看到一位鄉村老師文章說,自己有一個戶口本,因為是公辦教師,上面的地址不是老家的村子,也不是所在學校的地址,而是一個虛擬的街道地址。這個地址在現實中你根本找不到。

鄉村教師的居住簡史:提起住房,一把辛酸淚

因為自己沒有房子,自己的戶口就在這個虛擬的地址上。他們鄉的公辦老師都是這個情況,只是有人在城市買了房子,就將戶口遷了過去。沒有房子,自己的戶口本的住址一欄,只能填一個虛擬的地址。

鄉村教師多想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家,這個家應該以擁有自己的房子為前提。

我國有1900萬大中小學教師,這其中有近400萬是鄉村一線教師。這些鄉村教師,從沒有趕上福利分房、房改房的好政策,但是,在城市化進城加快的今天,農民進城已是大事所趨,但是,鄉村教師用微薄的工資,要負擔起商品房的高房價,真的不上易事。

鄉村教師的居住簡史:提起住房,一把辛酸淚

有位鄉村教師說,提起老師的住房,大都一把辛酸淚。他總結了幾十年來教師居住的變遷史:

第一階段: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師範畢業生,一人能分一間公房,如果找的對象是同行,住房就“二合一”,這是計劃經濟時代“單位人”的優越。

第二階段:到二零零年後,為住得好一點,又學校與老師公“私結合”蓋“四合院“。

第三階段:再後來全部推向市場化,老師出資學校為單位建宿舍樓,同時大部分老師也在城裡貸款買房,但經濟緊張,一家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第四階段:現在到了兒女輩買房成親,教師夫婦的就望房興嘆,成夜失眠了。

鄉村教師的居住簡史:提起住房,一把辛酸淚

如今,許多教師已經進城居住,一些教師也想像鄰居一樣,居住於城市,但是,現實有諸多的問題,一是房價高,二是教師工資低,阻擋了教師進城居住的夢想。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出臺政策,為教師進城居住切實提供幫助。比如開以教育住宅小區,或者手團購的方式為教師買房提花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