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病了之後

2018年5月,離父親58歲生日還有一個月的時候,他做了胃癌切除手術。

我對那天下午的事情仍然記憶猶新:還在上班的時間,接到母親電話,剛接通的時候,她低沉壓抑的聲音跟我說,你爸前些天胃不舒服,吃不下也不消化,後來去做了胃鏡,剛接到通知,化驗結果是胃癌……我還在外面,他還不知道……怎麼辦啊……

作為獨生女,我一直活在父母的保護和愛裡,雖然自己也會考慮如果他們老了、病了,我應該怎樣應對,但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

沒有所謂的一夜間就長大了,在這個過程裡,是通過一件件不停飛撲向我的事情,在還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對以前只存在於“聽說”“看見”的那些道理和事情,有了切身的感受和收穫。

長大與年齡無關

從聽見母親那聲“怎麼辦啊……”開始,我知道從這一刻開始,我不能慌亂,我就是他們的鎮定劑。詳細問好病情,安撫好母親,經過一系列的諮詢、安排後,我定了機票當天返回,同時讓母親帶好相關物品,和父親前往醫院等我。

晚上母親獨自在樓下等我,見面的瞬間,她情緒突然釋放,抱著我開始哭,在此之前,她從來沒有在我面前這樣哭過。

我拍著母親,對她說,沒事,我回來了,有我呢。

而其實我知道,自己內心裡是慌亂的、是懵的。

但我意識到,“我回來了,有我呢”從說出來那一刻,會變成母親的一個支柱。

我向醫生了解父親的病情、照顧、看護要點。

向從醫的高中同學詳細諮詢相關醫學名詞的意義、病症、術後反應、治癒率。

自己網上查閱同類病例、現代醫療技術發展。

------

我,一個文科生,在短短一週內,熟悉了各個醫學名詞。

長大是一件與年齡無關的事。

父親病了之後

錢財管理之覺醒

5月17日,入院,押金20000元;

5月20日,準備手術,繳費40000元;

5月25日,房貸繳費4000元;

5月27日,繳費20000元;

5月28日,母親腳痛腫到不能行走,直接在醫院檢查,患痛風,檢查+藥品繳費1000元;

6月5日,出院,繳費20000元;

6月8日,車險繳費4000元;

住院期間陪床、車費、人情接待等各項花費10000元;

術後修養後還需化療,每次3000元;

中醫調理治療,中成藥+草藥,在北京一個月要6000元

……

各種費用支出就象流水,不斷奔湧向前。

母親為了方便照顧父親,辭去了返聘學校的工作。父親的公務員收入原來就很一般。而此前,他們剛用大半生積蓄幫我支付了北京住房的首付款。在老家,父母的社保不高,公費能承擔的醫療費用有限,我自己工作五年,積蓄有限。

問題的焦點指向了一個字——錢 !

幸好未雨綢繆的我自參加工作就培養了良好的理財習慣,5年來的投資收益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的經濟壓力和焦慮的情緒。

自2013年7月份參加工作開始,我便對自己每月的工資收入進行了詳細的用途劃分,也以此約束自己。剛工作除去房租、吃飯、零花,所剩資金極其有限,我就將僅有的零用錢通過餘額寶管理,雖然盈利有限,但還是有增長,最重要的是培養了自己良好的理財習慣。2015年升職加薪後,為了進一步增加收益,每月的工資到賬,我還進行了基金定投。我曾從天弘基金平臺上了解到適合長期定投的指數基金,從2015年7月份,每月分別花2000元投資滬深300和上證50兩隻指數基金,到了今年5月份,兩年多的定投收益也接近20000元,跑贏了通脹很多。近3年來,雖然證券市場時有波動,但對於我這樣專業知識並不是十分豐富的人來說,擇時難度仍然很大,而定投不用擇時,只要堅持就行,省時省力的同時完成了強制儲蓄還實現了一些增值。

我密切關注理財投資的各種信息,主動學習、參與。臨近618,滿屏都是各個電商平臺展開的各種消費打折,但我發現還有一個特別的:天弘基金理財節。適逢世界盃,天弘基金理財節有進球競猜、有投資知識的介紹,最重要的是,活動期間,投資者通過活動期間投資者通過天弘愛理財APP“弘錢包”賬戶購買天弘基金的產品,全部免申購費。考慮到投資理財的各種手續費也是一筆費用,我打算理財節期間再入手一些合適的指數基金。時刻不忘理財才是王道,畢竟先賺錢才能後花錢。

手術+化療,讓父親從一個180斤的胖子,在不到兩個月個月的時間內瘦成一個最低時不足100斤的老頭,皮膚變黑,手腳怕涼發麻,體力極差。但父親心情還不錯,每天都想著鍛鍊好身體,“我得鍛鍊,陪著你媽,我還得看著你結婚成家……”

願我們的父母都能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