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領隊變陪跑,曹舟南辭任背後的綠城維新信號

來源 :中國網地產 | 作者: 陳伊穎

曹舟南辭職的靴子終於落下了。雖然在那之前,大家的猜測都已差之毫釐而已,但官網此前撲朔迷離的回應,讓事情變得似有餘地。最終,一場公開的溝通會,坐實了綠城這場人事變動的急切,以及不可逆轉的權力交接。

7月28日晚間,有消息稱,綠城中國行政總裁曹舟南已經遞交辭呈,而兩個月前中交大股東派駐綠城任執行總裁的張亞東將接任其位置。

7月28日凌晨,綠城官方網站刊登聲明表示:在戰略佈局及組織架構調整之際,外界出現關於“綠城中國總裁曹舟南遞交辭呈”一事的報道,與實際不符,曹舟南先生並未離職。但對於張亞東的職位是否會出現變動,並未提及。

8月2日早間,綠城中國又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曹舟南主動請辭公司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及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的信函,辭任於2018年8月1日起生效。同時,張亞東獲委任公司執行董事、行政總裁等職務,同樣自2018年8月1日起生效。

從領隊變陪跑,曹舟南辭任背後的綠城維新信號

(左:曹舟南,右:張亞東)

8月2日下午,綠城中國前執行董事、行政總裁曹舟南,綠城中國現任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張亞東,加上綠城集團創始人、董事會聯席主席宋衛平,一起召開了一場“變革發展——綠城中國媒體溝通會”。

雖然溝通會剛開始,曹舟南就先主動表示自己“並非從綠城辭職,而是轉換崗位,去負責新的業務”,但直至溝通會結束,綠城方面都未有透露曹舟南的新抬頭,以及新業務的具體開展時間表。

而宋衛平卻幾次說道,曹舟南將回歸到市場人士,用合作者、股東的身份和綠城一起合作美麗鄉村業務,甚至打趣地把曹舟南比作陪太子讀書的“太子少保”(有銜無職)。

曹舟南,到底離沒離開?

沒離開派:負責增量業務,依然在綠城體系

去年時,曾有接近綠城的人士曾告訴彈房君,中交進入綠城以後,更像是一個財務投資者,而宋衛平則成了精神領袖,管理的實權都交由曹舟南負責。

能看出,在任掌舵者的3年裡,曹舟南帶領的綠城,在中交的輔助下,成績斐然——千億之後增速不減、現金流穩健、融資成本逐年降低,擊破了“一遇調控即臨破產”的魔咒。

根據綠城方面透露,目前綠城賬目結餘500多億,而財務成本僅5.4%(2017年底分別為359.8億元和5.4%)。預計今年綠城的銷售額將可超過1600億元,明年達到2000億元,2020年達到2600億元。

從領隊變陪跑,曹舟南辭任背後的綠城維新信號

(綠城中國2013年以來銷售與利潤情況,來源:企業公告)

如果說曹舟南是一枚棋子,顯而易見也是一枚令雙方都頗為滿意的棋子。宋衛平就公開誇獎曹舟南,給他評了良好+、85分的高分。

要將如此重將撇除,大概率會令綠城與中交的用人口碑折損。三年的任期結束後,如何繼續重用曹舟南,中交其實早就有所計劃。

對於轉換業務條線,曹舟南在溝通會上表示並非偶然,其實3年多前綠城中國就已經提出了小鎮戰略,而中交的大董事長此前也專門提過兩次要大力推進小鎮建設。

選擇今年將曹舟南轉崗負責綠城新的增量業務,宋衛平也解釋了其中的考量。他表示,中國的城市發展已經到了一定階段,按世界主要城市的城市進程來看,未來存在逆城市化的可能性,鄉鎮振興戰略是未來的一片藍海。

從政策來看,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今年2月4日,中央由發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突出強調要始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在內外因的推動下,今年裡包括碧桂園、融創等多個頭部房企,都提出了“美麗鄉村”的振興計劃,想搶佔東風。綠城中國的考慮,也是想搶準這個“點”。

此外,去年時,曹舟南曾透露綠城今年要竭力做事業合夥人制,似乎也是為昨日的交接留了一個話口。不想,他自己先變成了這其中的典型案例。

但對於綠城中國的“美麗鄉村戰略和美好生活平臺”下一步具體什麼時間會在哪裡以何種方式落地?曹舟南的新身份是什麼?溝通會上並沒有提及。

離開派:失去實權,中交意志完全體現

雖然曹舟南未來依舊會在綠城體系內工作,但不可否認的是,原本的綠城人已卻失去了對綠城的管理實權。

從宋衛平成為不管事的精神領袖,壽柏年清空手中綠城股份,再到曹舟南辭任執行董事、行政總裁,老綠城人接二連三遠離綠城高位,外界更多的解讀,都偏向於“綠城基因的淡化”。

對此,張亞東在溝通會上表示,自己來綠城之前,中交主要領導跟自己交代的恰恰不是去宋衛平化,而是強宋衛平化,“宋衛平主席的情懷和理念恰恰是綠城會長期秉持和堅持的,並且會發展壯大的。綠城永遠會堅持‘強宋衛平情懷和理念化’”。

但宋衛平本人對於“宋衛平化”的去留表現則十分坦然,“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死在沙灘上。從發展角度來說,宋衛平化——曹舟南化——張亞東化——中交化,都是合理現象。‘宋衛平化’當然要被歷史所淘汰,不淘汰時代就不會進步,不要人家‘去宋衛平化’,我自己‘去宋衛平化’就好了。這是一件好事,不在於去誰,而在於把這個企業發展得更穩健、更好”。

兩個人言語間舉案齊眉,張亞東給足了宋衛平情面,宋衛平也維護足了中交的大股東地位。而到底有沒有“去宋衛平化”,溝通會上有一個細節引起了彈房君的關注。

有媒體提問到:“最近流傳出一份綠城中國要進行高週轉的文件,有評論認為可能現在綠城已經開始摒棄了原來模式?”

對於這個問題,三位綠城人的第一反應,卻不盡相同。

從領隊變陪跑,曹舟南辭任背後的綠城維新信號

(宋衛平)

宋衛平首先開口的第一句是:“這種文件可能是有”,隨後表示這只是公司管理的正常要求,不用過度解讀。而曹舟南更是開口就表示:“這個文件不是我簽發的,不過又快又好是房地產企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

但張亞東方面,則並不否認文件的存在,並表示:任何一個企業,特別是對房地產企業來說,資金的週轉是需要有效率,對於企業來講這是一件小事,完全上升不到企業戰略核心問題。

從他們微妙的反應中不難看出,高週轉文件確實存在,但宋衛平和曹舟南對此卻不甚瞭解,“去宋衛平化”不一定徹底,但至少從接下來開始,“加速中交化”已是不可逆轉。

“中交化”的背後,是綠城必須幫大股東實現訴求——“央企規模前三”的目標,以及“央企負債紅線之下”的壓力。

去年底時,時任中交地產副總經理的賙濟曾對媒體介紹到,中交集團旗下的地產業務規模總和實際上相當大,“我們目前在量化上實際已經領先了。去年報表銷售規模達到1260億,按照去年的排名是百強第8,央企第3”。但他也坦言,目前中交方面的問題在於品牌雖然已經搭建完成,但是產權還是分散在各個公司,無法以統一的口徑進行統計,還需要逐漸梳理。

此前也有媒體曝出,綠城某高層在採訪時表示,“中交旗下有不少土地儲備及地產項目,總體的體量很大,但可惜的是沒能發揮出資源優勢。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項目分散在中住、中房等不同平臺,不能形成有效管理。再者,開發項目能力和盈利能力較弱,難以形成品牌及各方資源聚焦的效果。此前中交看中了綠城的開發能力和品牌效應,希望藉助這些優勢,實現自身項目價值的最大化。綠城也希望通過中交地產項目的注入,做大綠城項目儲備。但從過去幾年整合的情況來看,困難重重,結果並不理想”。

據瞭解,6月4日時,綠城中國剛進行了組織結構調整,由原來的“一體五翼”調整為“11+5”扁平化組織結構的輕重資產戰略。其中,“11”代表重資產佈局——建立包括小鎮集團以及杭州、浙江、北京、濟南、西南、華南、上海和華中等城市公司在內的十一個“戰區”,這些戰區將由綠城中國直接領導。而“5”則代表五大輕資產縱深平臺——包含負責代建的綠城管理集團和負責生活服務的綠城理想生活集團,以及科技集團、雄安公司和楊柳郡集團。

8月1日時,綠城已將新模式的權限及流程正式進行了下發,而再過一週,即8月8日,就將開始履行新的KPI指標體系。這對於綠城來說,除了代表責權分配更精細,上下溝通更直接,也代表著業務的加速開啟,以及業務分拆的鋪墊。

有投資者對綠城的新架構評論為:整體來說,綠城在資源項目、資金儲備、激勵措施、組織架構、產品系列等方面為下一步的發展做足了準備。而這次改革,也是中交對綠城動的一次整合手術。

此外,據接近中交的人士透露,3月時,國資委提出了“2020年前央企平均資產負債率降至68%以下”的紅線,接下來的幾年裡,央企降槓桿將“嚴”字當頭,多舉措管控債務風險,推進債轉股和擴大股權融資成為工作重心。而在負債率一向偏高的房地產行業,分拆旗下業務增加資產並進行多渠道融資已成為多家央屬房企的共同計劃。

目前,中交集團旗下的地產板塊包括中交地產、綠城中國以及中交海外三大平臺。

從領隊變陪跑,曹舟南辭任背後的綠城維新信號

(中交地產、綠城中國近三年資產負債率,來源:Wind)

而根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交地產(000736.SZ)的資產合計342.07億元,負債合計304.70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9%。

顯然,綠城這個平臺該如何使用,中交的意志已滲透淋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