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大富豪王酒胡:高调捐巨款并非做公益

唐代长安大富豪王酒胡:高调捐巨款并非做公益

(今日西安大唐西市)

有唐一代,经济活跃,商业繁荣,至今被国人引以为豪。可遗憾的是,史籍中对唐代商人的记载极少。仅存的几个有名有姓的商贾巨富,也大多出自笔记小说。有的纯属猎奇,有的语焉不详。由于史料匮乏,对人物的解读也就容易出现差错。例如,对于晚唐时期的大富豪王酒胡,就存在着不少误传。

唐代《玉泉子》、五代《中朝故事》、宋代《太平广记》中,对王酒胡的故事均有记述:黄巢起义军从京城长安撤退后,朝廷着手修缮被战乱损毁的建筑物。当时有一位外号叫王酒胡的大富豪,原籍定州(今河北定县),在长安西市经商。他捐资三十万贯,用于修复朱雀门。后来皇上又下诏重修安国寺。修好后,皇上亲自驾临,出席落成仪式。安国寺新铸了一口佛钟。皇上第一个敲钟,敲完后施舍了一万贯钱。然后让大臣们凭各自的意愿敲钟。皇上说:“谁能施舍一千贯钱,就可以敲钟一槌。”仪式结束后,大富豪王酒胡喝得半醉进入寺庙,径直登上钟楼,连续敲钟一百下,然后从西市运来十万贯钱捐予寺庙。

唐代长安大富豪王酒胡:高调捐巨款并非做公益

(今日西安大唐西市)

首先,关于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史籍说法不一。《玉泉子》称是唐昭宗时期,《太平广记》称是唐僖宗时期,《中朝故事》则含糊其辞。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是在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撤离长安是在中和三年(883年)。光启元年(885年)三月,避走四川整整四年的唐僖宗回到长安。因此,许多研究者都认同《太平广记》中的说法,称王酒胡的故事发生在唐僖宗时期。

但实际上,修复朱雀门、安国寺的,并非唐僖宗,而是唐昭宗。唐僖宗于光启元年(885年)回到长安后不久,唐朝又发生了内乱。唐僖宗宠信的宦官田令孜,为争夺得池盐之利,联合邠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向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开战。王重荣则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大败朱玫和李昌符,进逼长安。田令孜只得再次带着唐僖宗于当年十二月逃到凤翔(今陕西宝鸡),后又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朱玫则于光启二年(886年)十月挟持襄王李煴到长安,立为傀儡皇帝。光启三年(887年)三月,傀儡皇帝李煴被王重荣杀掉后,唐僖宗启程返回长安。但行至凤翔,又被李昌符扣留。后李昌符被武定节度使李茂贞斩杀,唐僖宗才于光启四年(888年)二月再次回到长安。唐僖宗在位15年,差不多一半时间在逃难,实在是一位苦命皇帝。多年的逃难生涯,把身体也搞垮了。光启四年(888年)三月,回宫才一个月的唐僖宗,就因病去世了,年仅27岁。显然,唐僖宗在位期间,根本没有机会修复朱雀门、安国寺。

唐代长安大富豪王酒胡:高调捐巨款并非做公益

(今日西安大唐西市)

唐僖宗死后,由他的弟弟李晔即位,是为唐昭宗。唐昭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虽然由于“内受制于家奴,外受制于藩镇”,最终无力恢复唐朝的盛世局面,但毕竟尽力了。唐昭宗即位后,力图恢复长安的繁华。修复朱雀门、安国寺,大概就是这个时候。

其次,关于王酒胡捐巨资修复朱雀门、施舍安国寺,究竟算不算做公益。许多研究者认为,王酒胡慷慨解囊,是热心公益的表现。有的著述甚至将王酒胡描绘成一位诚信经营、爱心济民的典型。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朱雀门是皇城的正南门,因四象中的朱雀代表南方,故而得名。朱雀门是长安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的起点。朱雀大街宽150米、长5020米,笔直通往长安城的正南门明德门,并一直延伸到长安城外。显然,修复朱雀门,是恢复皇城形象,属皇家工程,并非公益项目。

唐代长安大富豪王酒胡:高调捐巨款并非做公益

(今日西安大唐西市)

而位于长乐坊的安国寺,则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寺院。安国寺原为唐睿宗李旦的旧宅。李旦当上皇帝后,将此处改建为寺庙。因李旦曾被封为“安国相王”,故取名安国寺。作为皇家寺院,安国寺一直受到皇家的供养。这也是唐昭宗在安国寺敲钟后,随即施舍一万贯钱的原因。所以,王酒胡借敲钟的机会,施舍安国寺十万贯钱,并非做公益,而是为了讨好皇帝。

王酒胡为何如此热衷向皇帝献殷勤?那是因为唐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贱,商人拥有大量财富之后,都希望结交权贵,寻找靠山。不仅仅是王酒胡,史料中记载的唐代商贾巨富,如唐玄宗时期的巨富王元宝、唐高宗时期的巨富邹凤炽、唐德宗时期的巨富窦乂等等,几乎个个都千方百计同权贵交往,力求通过财富来寻找政治上的避风港。

此外,关于王酒胡的结局,纯属讹传。有人撰文说王酒胡因敲钟捐款,得意忘形,惹怒了唐僖宗,后来被以私通黄巢、为起义军捐款为名处死,没收全部家产。这种说法并无出处,应系今人杜撰。(文/谢志东)

唐代长安大富豪王酒胡:高调捐巨款并非做公益

(今日西安朱雀门)

【参考文献】

1、《玉泉子》

2、《中朝故事》

3、《太平广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