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羅榮桓譽爲用生命搞政工,大軍區正職近20年卻以副職待遇退休

他被羅榮桓譽為用生命搞政工,大軍區正職近20年卻以副職待遇退休

在人民軍隊歷史上,開國中將劉興元極具傳奇色彩:本想成為一位賬房先生,卻誤打誤撞進入軍營,輾轉成為紅色戰士;從紅軍醫院裡的普通文書幹起,一路成長為廣州軍區政治委員;一直從事軍隊政治工作,卻能接棒著名戰將秦基偉,主持成都軍區軍事工作;擔任大軍區正職近20年,卻以大軍區副職待遇退休……

一、“當了馮玉祥的‘逃兵’,卻被蔣介石部隊‘抓壯丁’,把我送到紅軍隊伍裡”

1908年10月10日,劉興元出生在山東省莒南縣朱樓鄉一箇中農家庭。劉興元幼年多艱,他剛出生月餘,父親撒手人寰,母親艱難持家,家境日益困難。好在母親堅強,堅持送劉興元讀私塾、上小學,把他培養成了一個小秀才。

1925年初,由於家境日窘,劉興元被迫輟學,遠赴青島謀生,幹過紡紗廠工人、雜貨店學徒。在雜貨店當學徒時,劉興元生活較好,心情愉快,只想忠心耿耿地為老闆辦事,爭取當個賬房先生。

1927年夏,山東軍閥張宗昌縱兵在青島大肆擄掠,劉興元所在的雜貨店一夜破產,他的賬房先生之夢破滅了。1928年底,劉興元抱著“扛槍吃飯”的念頭,跑到泰安考進了學兵團。次年初,劉興元隨馮玉祥部學兵團開到河南陝縣,開始進行艱苦的軍事訓練,這對他今後的軍旅人生非常有益。

1929年10月,兵營裡議論紛紛,有的說:學兵團要開前線打仗;有的又說:要開到陝西、甘肅去,那地方不僅吃飯難,有時水也喝不上,冬天還會凍死人。這些聳人聽聞的傳說,引起學兵們極大的恐慌。一天夜裡,學兵們忽然炸了營:外邊零星槍響,營內一片混亂,人們四處奔跑。劉興元趁機跑出營房,脫離馮玉祥部隊,沿隴海鐵路(蘭州至連雲港)徑向東行,想回山東老家。好不容易跋涉到洛陽西郊,他卻被蔣介石部隊第47師攔住去路,一個山東籍的營長硬留劉興元在營部當了文書。不久,由於具有相當文化,他又被要到旅部去當文書。

1930年底,第47師南下江西吉安,參加對中央紅軍的第二次“圍剿”。次年5月,該師遭到紅軍重創,頃刻土崩瓦解,劉興元毅然參加紅軍,被分到紅軍第四醫院當文書。從此,他結束了多年來艱難謀生的歷史,踏上了光榮艱辛而漫長的革命征程,揭開了生命史上新的一頁。

回顧往事,劉興元幽默地說:“我的經歷中有許多偶然,這些偶然成就了我!當年走投無路,我考入馮玉祥的學兵團,這讓我跟軍事沾了邊;當了馮玉祥的‘逃兵’,卻被蔣介石部隊‘抓壯丁’,把我送到紅軍隊伍裡,成為人民軍隊的一分子!”

他被羅榮桓譽為用生命搞政工,大軍區正職近20年卻以副職待遇退休

◆劉興元

劉興元參加紅軍後,認真學習,積極工作,得到醫院領導的信任。1931年7、8月間,他隨部隊參加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作戰,在做好文字工作之外,還積極救助傷員,深得領導好評。這年12月,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改任醫院政治處秘書兼俱樂部主任。

1932年起,由於政治上忠誠可靠、業務上能力過人,劉興元歷任中革軍委後方辦事處文印科科長、紅軍醫院政治部巡視員、總衛生部組織科科長兼青年科科長,參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主力被迫戰略轉移。到湘江邊時,劉興元升任總衛生部總務處處長。在之後的長征途中,他不但要管好本部500多人的衣食住行,還要特別照顧隨總衛生部行動的中央工作團(團長董必武、副團長徐特立)的老同志、女同志。

1935年1月遵義會議之後,總衛生部縮編,銳減為40人,各部、科全部撤銷,劉興元改任支部書記,協助部長賀誠做具體工作。同年8月,中央紅軍、紅四方面軍混合編組為左、右兩路軍北上,劉興元隨賀誠分到左路軍行動。這時,張國燾始則散佈南下錯誤主張,繼而自立中央,走上了公開分裂黨、分裂紅軍的罪惡道路。為表示堅決抵制,賀誠拒絕出席張召集的各種會議,常派劉興元去旁聽,劉興元回來後一一都向賀誠作了詳細彙報,兩人都對張的行徑嗤之以鼻,因而受到張的忌恨。不幾天,張派人搞了一次夜間襲擊,劉興元幾乎被掐死,他和賀誠的手槍、皮包都被搶走!之後,賀、劉二人接受了劉伯承忠告:取正確路線,不正面對抗,爭取長征勝利。

1937年1月,長征勝利結束3個月之後,劉興元離開總衛生部,調到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第二期學習。開學之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一些領導相繼來校作報告、講課,劉興元受益匪淺。他非常珍惜這次學習機會,認真聽課,積極參加討論,還幫助小組裡文化較低的同學學文化,在黨支部裡被選為小組長,是同學們公認的“好學生”。經過8個月的學習,他第一次受到了比較系統的馬列主義基本原理、黨的路線、政策以及軍事科學等教育,為成長為一代名將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

二、“從工兵營政委、教五旅主任到濱海軍區主任,做了不少工作”

1937年8月,根據國共兩黨協議,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出師抗日,劉興元歷任八路軍衛生部政治處副主任、主任。這年10月,劉興元又一次向組織表示:自己參加紅軍6年以來,一直都在衛生部門工作,為了更好地鍛鍊自己,渴望到前方戰鬥部隊工作。組織上批准了他的要求,並於1938年4月分配他到第115師工作,歷任工兵營政治委員、師教導大隊政治委員、師政治部民運部副部長。

1940年春,按照中共山東分局的部署,羅榮桓幫助中共魯南區委進行魯南地區抗日人民代表大會和魯南參議會的籌備工作,他指定民運部副部長劉興元為籌委會和大會的秘書長。6月11日,魯南抗日人民代表大會在費縣臼子峪召開,成立了魯南抗日救國聯合總會、魯南參議會。至此,魯南便從上到下建起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

魯南人民代表大會一結束,劉興元便調任第115師東進支隊政治部主任。支隊長梁興初,是經過長征的紅軍團長。劉興元剛到東進支隊任政治部主任時,支隊沒有政治委員,由劉興元暫時代理。他同梁興初一起,帶領部隊在郯城、碼頭一帶廣泛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和發展抗日武裝。

1940年9月,第115師在山東的部隊統一編成6個教導旅,東進支隊同蒼山等縣的地方武裝合編為教導第5旅,梁興初任旅長,羅華生任政治委員,劉興元任政治部主任。10月,八路軍總部決定:教導第5旅由山東南下蘇北,支援新四軍作戰。隨後,在梁興初、劉興元(羅華生不在職)精心指揮下,教導第5旅順利地通過了隴海鐵路,到達蘇北沭陽錢家集地區,接受新四軍領導。

1941年1月中旬,由於國民黨製造皖南事變,中共決定重建新四軍軍部,第115師教導第5旅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獨立旅,作為新四軍總預備隊。這年9月,國民黨頑固派、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下令向淮海抗日根據地進犯,相繼佔領陳道口、史家集一帶,並構築工事,安設據點,妄圖長期盤踞。陳道口位於泗陽縣以西,地處淮海、皖東北兩塊抗日根據地要衝,會對兩塊抗日根據地形成分割封鎖。因此,新四軍代軍長陳毅決心集中優勢兵力,拔掉這個“釘子”。這次戰鬥,由獨立旅第1團和新四軍第3師第19團擔任主攻,獨立旅第2團為預備隊,獨立旅第3團在沭陽方向擔任警戒。顯然,獨立旅3團盡出,是這次戰鬥的主角。

在梁興初、劉興元指揮下,參戰部隊經過認真準備,於10月20日17時發起總攻。經過激烈戰鬥,勝利拿下陳道口,第1團斃傷俘頑軍292人,繳獲步槍100餘支、輕重機槍3挺、電臺1部和大量軍用物資。整場戰鬥,獨立旅攻堅勇猛,打援頑強,戰績顯著,獲得新四軍首長的通令嘉獎。戰後,劉興元又指示宣傳科科長李文一,把陳道口戰鬥中宣傳鼓動工作的經驗及時進行總結,在第115師的《戰士報》上發表。

1942年12月,由於山東形勢緊張,八路軍總部命令新四軍獨立旅北返山東濱海地區歸建,恢復第115師教導第5旅番號,又戰鬥在山東大地上。

1943年3月,山東八路軍部隊進行精簡整編,主力部隊地方化,撤銷各旅番號,統一整編為13個團。於是,教導第5旅縮編為第13團,旅長梁興初留任團長,旅政治委員羅華生調任兄弟單位第4團團長,而旅政治部主任劉興元升任山東軍區下轄的濱海軍區政治部主任。對此,劉興元深感不安,山東軍區司令員羅榮桓親切地寬慰:“這幾年,你在教5旅工作得不錯,對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抓得很緊,很有成績,積累了經驗,提高了能力,完全可以勝任這一新的工作。”聽了羅榮桓鼓勵的話,劉興元愉快地走上了新的崗位。1943年11月至1944年10月,劉興元還一度擔任濱海軍區代政治委員,是濱海軍區司令員陳士榘的好戰友、好搭檔,對於濱海軍區建設貢獻良多。

他被羅榮桓譽為用生命搞政工,大軍區正職近20年卻以副職待遇退休

◆劉興元

1944年12月,根據中共山東分局關於整風的指示,劉興元向軍區機關幹部進行了動員,要求大家發揚民主,消除思想顧慮,對軍區領導大膽提出批評意見。結果,有些人對劉興元的批評言詞激烈,甚至攻擊謾罵,劉興元深感困惑,寫信向羅榮桓傾訴苦惱。

過了幾天,羅榮桓把劉興元找去,對他進行了一次親切誠摯的談話,羅榮桓說:“我們湖南有句話,‘響鼓不用重槌敲’,你是個響鼓,今天也要敲一下。”“你1938年春天到115師工作,幾年來,從工兵營政委、教5旅主任到濱海軍區主任,做了不少工作,領導政治工作取得顯著成績,進步很快。但是不能驕傲,要虛心聽取群眾的批評。你突出的毛病就是嘴巴太快,有些尖刻,說話傷人。作為一個政治工作領導幹部,要待人寬厚,不要刻薄,才能多團結人。”羅榮桓的談話,語重心長,言簡意賅,切中要害,使劉興元心悅誠服,如沐春風。他把民主大會上群眾的尖銳批評和羅榮桓的這次談話,牢記在心,終生不忘。

1945年8月11日,對日大反攻開始,濱海軍區部隊整編為山東第1、第2師,羅華生擔任第2師師長,劉興元擔任第2師政治委員。隨後,羅、劉率領第2師參加強攻臨沂戰役。經20餘日艱難奮戰,坑道作業,炸開城牆,攻城部隊衝入城內,於9月11日晨解放臨沂,為劉興元的8年抗戰生涯劃上圓滿句號。

三、從出關到入關,從師政治委員到軍政治委員,劉興元名頭日響

1945年10月,國共內戰陰雲漸起,山東軍區第2師受命出關,參加奪取東北戰略任務,改稱東北人民自治軍(司令員林彪)第2師;次年1月,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林彪)第2師。

1946年5月,第2師集結蛟河一帶待命。這時,劉興元偶然得悉:國共停戰在即,而國民黨軍卻搶佔了蛟河縣以北之拉法、新站。新站、拉法地理位置重要,得失關係甚大。他考慮到情況緊急,立即同羅華生急驅東北民主聯軍第1師,同該師師長梁興初、政治委員梁必業商議對策。經過研究,四人一致認為:兩地必須奪回;這股敵軍孤軍深入,而第1、第2兩個師有5倍於敵的優勢兵力,完全有把握殲滅之。軍情緊急,不容延誤。劉興元等機動靈活處理情況,推舉老搭檔梁興初統一指揮,決定先打拉法,後攻新站,奪回要地。6月中旬,戰鬥3天迅速結束,全殲敵軍1個團,重奪新站、拉法,極大改善了東北民主聯軍防禦態勢。捷報傳來,林彪有言:“劉興元是政工幹部,軍事上卻有遠見!”

1946年8月3日,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成立,第2師編為第1縱隊第2師,羅華生、劉興元留任。次年1月至3月,羅、劉率領第2師參加了“三下(松花)江南”戰役,自始至終擔任打援任務,先後作戰11次,殲國民黨軍近3000人,繳獲火炮14門、機槍51挺、汽車78輛。這時,劉興元患了較嚴重的哮喘病,但他不顧病體虛弱,冒著北滿的嚴寒,坐著爬犁深入部隊瞭解情況、解決困難,加強全師的政治思想工作。因此,東北民主聯軍政委羅榮桓感嘆:“劉興元搞政工,是用生命在搞!”

他被羅榮桓譽為用生命搞政工,大軍區正職近20年卻以副職待遇退休

◆1947年中共中央東北局為了統一軍隊高級幹部的作戰指導思想,創辦了上幹大隊,前排左一為時任上幹大隊政委的劉興元。

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第5縱隊組建,萬毅擔任司令員,劉興元擔任政治委員,下轄第13、第14、第15師——由活動於遼南、安東(今丹東)等地區的原遼東獨立第1、第2、第3師改編而成。由於長期堅持地方鬥爭,習慣分散活動,上述3個師普遍帶有遊擊習氣,這同縱隊面臨的形勢、任務極不適應。鑑於這種情況,劉興元和萬毅根據東北軍區的指示,領導了全縱隊的整訓,主要內容為戰評、整黨和開展軍事、政治民主運動。從6月中旬至9月上旬,縱隊又開赴清原、永陵一帶進行了2個多月的整訓,集訓全縱隊營以上幹部,認真學習戰術技術。經過清原、永陵整訓,萬、劉加強了縱隊的正規化,為在今後大戰中擔當重大任務,準備了重要條件。

9月12日,東北野戰軍發起遼瀋戰役,第5縱隊受命馳赴彰武,與兄弟部隊共同擔任阻擊廖耀湘兵團西援,確保攻擊錦州部隊的側翼安全。

10月9日凌晨,萬、劉指揮第5縱隊各師分別到達彰武、秀水河子、葉茂臺一帶,以彰武為中心的阻擊戰,就此拉開序幕。10月9日上午,敵軍在30餘公里的正面密佈6個師,向第5縱隊輪番進攻。在萬、劉指揮下,縱隊先頭部隊激戰竟日,打退國民黨軍的多次進攻,初步完成了阻擊任務。為不使敵軍感到壓力過大而縮回瀋陽,萬、劉等研究決定:將第13、第15師撤出陣地,當夜渡過新開河,在河西岸利用天然障礙,構成寬大正面的縱深陣地,以運動防禦方針和糾纏扭打戰術展開阻擊作戰;第14師掩護上述2師渡河後,仍留在新開河以東彰武縣城周圍阻擊敵軍。各師依計而行,敵軍進退兩難。

15日清晨,東北野戰軍總攻錦州正酣,廖耀湘援錦火力更猛,他從正面、右翼同時向第5縱隊各陣地發起全線進攻。這一天,戰鬥異常激烈,敵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成營、成團地進行集團衝擊。在緊張激烈的阻擊戰中,劉興元十分重視戰時政治工作,及時瞭解和宣傳各部隊阻擊戰的情況和經驗,指示各級政工幹部要不斷鼓舞士氣,發揚人民軍隊英勇頑強、不畏強敵的作風,不惜一切代價,阻擊廖耀湘兵團西進。在歷時10天的阻擊戰中,全縱隊共進行較大戰鬥25次,斃傷國民黨軍近3000人,迫其每日前進速度不逾5公里,成功地遲滯了國民黨軍西進,為第10縱隊在黑山阻擊國民黨軍創造了有利條件,保障了攻克錦州的勝利。

10月24日19時,第5縱隊又受命晝夜兼程,插至新立屯以東地區,執行阻擊廖耀湘兵團回竄瀋陽任務。在萬、劉指揮下,經過18小時強行軍,全縱隊指戰員奔馳100多公里,勝利到達指定位置,完成了斷敵退路的任務。這時,廖耀湘兵團指揮部署紊亂,已呈潰亂之勢。根據敵情,萬、劉命令縱隊各部:由阻擊轉為進攻,勇猛突擊,及時把握戰機,就地向敵衝擊。只要對戰鬥有利,不必按級請示,可以“先斬後奏”。全縱隊指戰員根據命令,各顯神通,就近主動突擊。28日拂曉,廖耀湘兵團全部被殲,第5縱隊以傷亡2000餘人的代價,俘虜新編第1軍副軍長以下官兵1.28萬人,繳獲武器輜重極多。

1948年11月,東北野戰軍第5縱隊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軍,萬毅擔任軍長,劉興元擔任政治委員。12月,萬、劉指揮第42軍作為入關部隊右路縱隊先頭,迅速迫近北平,徹底切斷了北平與張家口、懷來的交通,有力地配合了平綏鐵路線的作戰,繼而以滲透作戰攻佔豐臺,為北平和平解放立下殊勳。隨後,萬、劉指揮第42軍打下名城安陽,又參與解放四川作戰,凱歌頻傳。

四、在廣州軍區工作17年,因與林彪、黃永勝工作關係較深受到牽連

1950年2月,第42軍完成南下作戰任務,奉命調往黑龍江省進行生產整訓,劉興元則調任中南軍區(司令員林彪)黨委秘書長。半年後,他升任中南軍區幹部管理部副部長,次年又升任部長。在負責中南軍區幹部工作期間,他堅持“五湖四海”,不搞“山頭主義”,從而確保了中南軍區各級領導班子年富力強,英才濟濟,保證了部隊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

1955年3月,劉興元升任廣州軍區副政治委員;1959年11月,升任廣州軍區第二政治委員。這時,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兼任廣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主要精力抓廣東的地方工作。因此,廣州軍區黨政領導工作的重任,實際上落在了劉興元的肩上。劉興元抓工作,非常注重典型帶動。他強調從軍區到各個團,都應有自己的典型,既要有集體的,也要有個人的。在他擔任軍區政治委員期間,廣州軍區宣傳的單位典型、個人典型很多,聞名全軍的有:“黃草嶺英雄連”“大渡河英雄連”“紅色前哨連”“鋼八連”等連隊;還有湖南鳳凰、廣西西林、廣東增城等縣人民武裝部;個人典型則有郝忠雲、黃祖示等。

1955年9月,解放軍第一次評授軍銜,劉興元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他被羅榮桓譽為用生命搞政工,大軍區正職近20年卻以副職待遇退休

◆1955年9月,劉興元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0世紀50年代中期,全軍在進行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過程中,中共中央軍委號召向蘇軍學習。劉興元主張,學習蘇軍中有利於人民解放軍正規化建設的好經驗,對不符合人民解放軍優良傳統的東西,則決不盲從。

雖身為政治委員,劉興元卻極其重視軍事工作。在他親自主持下,廣州軍區建立了軍事工作請示報告制、責任制、計劃制、教育準備制、檢查考核制、獎懲制等6項制度,下發部隊執行。在他的重視和帶動下,軍區各級政治機關和政工幹部,都很重視訓練工作,使廣州軍區部隊在軍事訓練全軍聞名,受到中央軍委表揚。

1962年10月至12月,有9批國民黨武裝特務先後170多人次在廣東沿海等地登陸,被大陸沿海軍民機智勇敢地全部抓獲。劉興元想把這一事蹟搬上舞臺,就把軍區話劇團團長李長華找來,指示其組織創作人員,赴實地調查訪問,寫成劇本《南海長城》。初稿寫成後,他又召開軍區黨委常委會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後來,《南海長城》劇組到北京作彙報演出,毛澤東、賀龍等觀看了此劇。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劉興元堅持一條原則,就是軍區必須穩定,絕對不能亂!他和軍區黨委堅決制止衝擊軍區機關、抄家、抓人及武鬥行為,使軍區機關、部隊保持了穩定。

1968年7月起,劉興元歷任廣東省革委會主任、中央軍委委員。1970年12月,劉興元出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

1971年9月,林彪集團垮臺之後,劉興元主動向中共中央寫了檢查,嚴格而坦誠地檢查了自己同林彪、黃永勝(與黃是兒女親家)的關係,表明了對林彪事件的認識和態度。毛澤東看了劉興元的檢討,認為滿意,批了“心平氣和”四個字。

他被羅榮桓譽為用生命搞政工,大軍區正職近20年卻以副職待遇退休

◆1959年劉興元將軍下連隊當兵時留影。

1972年3月,在擔任廣州軍區主要領導17年之後,劉興元調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四川省革委會主任、成都軍區政治委員、軍區黨委第一書記。期間,他在以主要精力抓地方穩定的同時,積極參與成都軍區的領導工作,是軍區司令員秦基偉的好搭檔。

1974年10月1日,中央軍委決定,成都軍區司令員秦基偉調任北京軍區政治委員,劉興元改任成都軍區司令員。接棒名將秦基偉,他毫不含糊,迅速把工作的重點轉到著重抓戰備、訓練等軍事工作方面來,保證了軍區軍事工作水平穩中有升。

1977年9月起,劉興元歷任解放軍軍政大學政治委員、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委員。1978年11月,由於種種原因,他被免去軍事學院政治委員職務。

1984年8月,經中央軍委批准,最終作出審查結論和處理意見,嚴肅指出:劉興元在“文革”中錯誤是嚴重的!同時,審查結論也公允指出:發生那些錯誤,有當時歷史條件等原因。因此,他按大軍區副職待遇退休。

退出領導崗位後,劉興元埋頭讀書,他經常應邀撰寫回憶錄,謳歌革命,追思先烈,啟迪後人。

1990年8月14日,劉興元在北京病逝,享年82歲。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