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陷入輿論心理恐慌,疫苗知識教育遠遠不夠

媽媽們陷入輿論心理恐慌,疫苗知識教育遠遠不夠

劉冷絲

欄目絲說教育與科普

現在打開手機,無論是官網還是自媒體,有關疫苗的信息恐怕是最多的。儘管信息量如此之大,但是,媽媽們依舊陷入集體性心理恐慌,準確來說,應該是輿論恐慌心理。

媽媽們的恐慌心理到底是怎麼形成的?這種輿論恐慌心理又該如何克服?

媽媽們陷入輿論心理恐慌,疫苗知識教育遠遠不夠

正常的疫苗接種

對於成年人來說,多年的知識積累和社會閱歷,可以基本滿足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需要,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預測未來,不至於產生恐慌感,但這些僅僅就個人來說的,並不包括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人是社會動物,個人所遇到的問題,既是純粹個人的問題,諸如個人情感的糾葛,也有社會性的問題,比如毒奶粉、環境汙染、物價上漲等等。對於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必然成為某個時期社會大眾議論的對象,輿論的議題隨之產生,形成共同的想象客體和主體。

想象的主體就是需要給寶寶定期注射各種疫苗媽媽們,想象的客體就是劣質疫苗帶來的各種嚴重後果以及疫苗事件的輿論發酵。

媽媽們陷入輿論心理恐慌,疫苗知識教育遠遠不夠

一般情況下,孩子接種疫苗是輕鬆愉快的

除了想象的客體之外,在想象和恐懼之間還存在著一箇中介物:經驗。

經驗是個體和群體自主的知識,它源於人生閱歷點點滴滴的積累和總結。經驗的地位,隨著經驗的被驗證逐步得以強化,最終凌駕於外部知識之上。很多媽媽並沒有劣質疫苗帶來危害方面的經驗,這些經驗來自於媒體的公開報道。10年前,媒體就追蹤報道了劣質疫苗給一些無辜孩子帶來傷殘甚至是死亡,這樣一個個的特殊個案就成為了媽媽們的經驗知識。在當前的輿論氛圍之下,這種本來不是媽媽們的經驗卻不斷地得到了強化,以致於媽媽們將其當成了科學知識的總結。

媽媽們陷入輿論心理恐慌,疫苗知識教育遠遠不夠

疫苗對一個人的健康極其重要

就這樣,媽媽們並不是疫苗知識或者醫學方面的專業人士,他們憑著網上並不完全科學的疫苗知識形成了自己的推斷邏輯,這些就形成了媽媽們的“科學”依據。

經驗加上“科學”依據,形成合理想象,經過傳言散佈,造成了一起又一起輿論恐慌事件。我們如果仔細審視過去歷次著名的輿論恐慌事件,就能發現:恐懼陰影下的人們,由於受到自己構想的虛擬環境刺激而慌亂不堪的特殊景觀。

媽媽們陷入輿論心理恐慌,疫苗知識教育遠遠不夠

防疫與醫學知識需要普及

無論如何,哪怕是過去的原始社會,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大家最為熟悉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只有安全需求得到了滿足,人才可以向更高層級的需求邁進。人對安全感的追求源自於內心需求,由於這種需求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得不到滿足,人處於缺乏安全感的狀態,就會產生恐懼心理。當涉及公共安全的謠言和傳言出現之時,個人安危受到威脅又無法及時得到安全保障,想象的慘重後果引發個人內心的恐懼,個人的恐懼相互傳染,最後演變成社會性的恐慌。

多年來,人們傾向於將輿論恐慌的釀成歸咎於信息不透明,最終將矛頭指向政府部門,很多人認為公信力欠佳。輿論恐慌心理確實與信息供給不足相關,但這類信息並非政府所能掌握的信息。

媽媽們陷入輿論心理恐慌,疫苗知識教育遠遠不夠

防疫保健知識需要宣傳和普及

事實上,在短暫的恐慌時期抱怨政府信息不透明可以理解,但這種抱怨並不客觀。事實證明,政府不是先知先覺的上帝,無法未卜先知將有災禍發生。如果是政府事先掌握某種具有破壞力量的信息,政府肯定會採取措施,避免破壞性災禍的發生。就我們能看到的輿論恐慌事件來看,並沒有發現因為政府隱瞞信息造成輿論恐慌的案例。

輿論恐慌是社會心理的集中反映,無法完全避免。疫苗科學知識的普及需要專業人士進行通俗講解,然而公眾科學素養的提高,媒體報道的規範,將有助於減少輿論恐慌事件的發生。

敬告本文如有錯別字和語法錯誤,請朋友批評指正,作者也將在跟帖中及時更正

媽媽們陷入輿論心理恐慌,疫苗知識教育遠遠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