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勝海:2018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四大挑戰

2017年已經過去,回顧過去一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優秀的成績單:在全球經濟復甦的帶動下,去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GDP比上年增長6.9%,高於2016年GDP增長率,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經濟活力、動力和潛力不斷釋放,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展望2018年,我認為中國經濟將面臨四大挑戰:

餘勝海:2018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四大挑戰

一、金融風險高發

金融安全事關國家安全。中央金融會議把防範和化解風險作為三大重要任務之一。金融監管當局和銀行業應抓住關鍵,標本兼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近日有媒體爆出:陝西、河南等19家銀行涉190億假黃金騙貸案。這是今年繼錢寶網300億非法集資案、浦發銀行775億貸款造假案、甘肅郵儲銀行79億票據詐騙案後,銀監會通報處理的第4起金融大要案;短短一個月,銀監會就開出了9億元的天價罰單。

一浪高過一浪的金融風險事件,一單勝過一單的監管處罰,讓原本就不咋平靜的金融市場,陷入一片風聲鶴唳之中。強監管之下的2018,會否成為金融風險事件的“高發年”?

餘勝海:2018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四大挑戰

金融風險事件為何今年高發?因為,金融風險事件發生有其內在因果關係,而外部環境變化則是加劇這一因果關係進程的“催化劑”。之所以做出2018年是金融風險事件高發年的趨勢判斷,主要基於以下三點理由:

一是經濟增速放緩。經濟增速放緩和金融風險事件有關係嗎?當然有。當經濟處於高速增長期,銀行、地方、企業之間積累的金融風險隱患,會在經濟高增長中得到消化或掩蓋。當經濟運行質量下降,企業經營效益下滑,出現資金鍊條斷裂時,銀企之間長期積累的金融風險就會“水落石出”。僑興債事件就是由僑興集團經營效益下滑,資金鍊緊張,發生企業債券違約,從而引發銀行風險事件的連鎖反應。

二是金融監管升級。金融監管的最大難點是影子銀行,也就是銀行體內資金體外化循環的問題。2018年是金融亂象整治年,根據金融去槓桿、去通道的監管要求,銀行表外資金將陸續迴歸表內。這意味著,以資管、信託、委貸、理財等方式流入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產、高耗能等行業的違規資金都將“改邪歸正”,迴歸銀行本源。部分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產、高耗能產業將面臨“停血”、“斷供”的危險。一旦借新還舊的“遊戲”無法接續,企業債務風險就會轉化為銀行的經營風險。

三是金融風險積聚。任何事物產生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週期過程。金融風險積聚也具有其內在的週期性。從銀監會近期通報的案件情況看,金融風險事件大多發生在三年以內。在金融強監管背景下,長期積聚的風險隱患,也會隨監管升級而逐漸浮出水面。浦發銀行成都分行775億信貸造假案,就是一起時間跨度長達15年之久的陳案。

四是金融反腐深入。金融腐敗滋生金融亂象。隨著金融反腐的縱深推進,證券、保險、銀行在公司治理、企業IPO、信貸資金審批、信託資管募集、險資運用等諸多領域的利益輸送問題,將會成為金融反腐的重點方向。由腐敗案件查處牽扯出的金融風險事件也會隨之增加。

金融風險點多面廣,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在諸多金融領域中,哪些會是金融風險事件的高發區呢?從近年金融風險變化趨勢看,金融風險事件高發主要有以下幾個領域:

一是資本市場造假。上市公司造假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一直是資本市場監管的“頑疾”。金融亂象整治行動將對企業IPO、虛假信息披露、經營業績造假和違規併購、內幕交易、老鼠倉等違規行為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造假之風將會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銀行內部案件。經濟形勢下行是金融機構案件高發的敏感期。

近年來銀行內部案件多發且作案手法由挪用公款、虛假按揭、假存單等“監守自盜”型,轉向“飛單”理財、虛假委貸、違規票據貼現、“蘿蔔章”保函等“內外勾結”型,金融犯罪的技術含量和涉案金額也在“水漲船高”。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支行發生的違規票據貼現案,涉案金額高達79億之巨。

三是民間非法集資。P2P理財、非法集資、民間傳銷是金融風險事件的重要源頭。近年先後發生的e租寶、錢寶網等多起涉案百億的非法集資案,致使全國各地數十萬人深陷其中。明目繁多的非法集資活動,嚴重干擾了社會秩序和金融秩序的穩定;嚴厲打擊P2P理財、非法集資、民間傳銷活動,可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四是地方企業違約。地方融資平臺、企業債務違約是金融風險事件傳播的導火索。由於經濟下行,地方融資平臺、虛假PPP項目、隱性擔保等潛在風險,會因經濟形勢變化而提前暴露;企業擔保圈、三角債等風險事件也會傳染積聚。地方債和企業債務違約是地方金融風險事件的重點領域,需要格外引起關注。

二、地方債務會繼續膨脹

截至2017年底,全國地方政府債券規模為14.74萬億元,為全市場規模最大的債券品種;地方政府債券是地方政府債務的最主要構成形式,佔比88.60%;地方債務水平中,江蘇以1.2萬億金額高居榜首,廣東、山東、貴州、四川債務規模均超8千億。從債務率來看,有5個地區超警戒線,存在債務風險,中西部省份債務率明顯高於東部。

餘勝海:2018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四大挑戰

2018年,全國各地舊地方債務會繼續膨脹。地方債務“明債”尚屬可控,隱形債務規模難以估計,有些地方已超過“明債”,風險因素積累顯露,地方債務風險短期內解以化解。

近期地方政府經濟數據擠水分、雲南資本逾期兌付等事件觸動市場神經,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已迫在眉睫。

三、房地產增長放緩,房企運營壓力增大

2017年以來,行業監管明顯趨緊,調控政策持續擴容,未來共有產權住房和租賃住房等長效機制的建立有助於降低行業波動性。同時,銷售方面,三線價格窪地城市受外溢及棚改貨幣化等因素影響,熱度明顯提升,推動了銷售金額上漲,但此輪上漲並非受剛性需求影響,因此預計不可持續。新開工指標增速繼續下滑,增量的減少,加上存量的加速銷售,行業庫存壓力有所減弱;企業盈利方面,銷售的增長為收入奠定了基礎,房企收入繼續攀升,因結轉多為2015年和2016年銷售的項目,收入增速保持穩定,毛利率有所提升。

預計2018年,從調控範圍上看,調控政策將持續,一二線中心城市及其周邊三四線緊縮調控和弱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政策並存;從土地供應來看,未來的變動主要體現在一線、核心二線城市等高能級城市和純租賃住宅用地供應量的增加;從住房結構來看,住房租賃市場長效機制加速建立,房地產企業向出售與持有並舉轉型。從行業整體運營情況看,由於持續緊縮的政策環境將導致銷售增速開始下降,銷售的萎縮和融資渠道受阻將致使投資開發增速仍將維持低位運行。從房價來看,因投機需求的限制,部分缺乏剛需的熱潮城市房價將有所下調,有著土地稀缺和強吸附能力的一線、擁有產業導入、經濟發展較快的二線城市價格保持在較高水平,房價將加劇分化。從企業層面看,在調控政策的背景下,房企資產規模增速將有所放緩;受銷售增速放緩和融資環境緊縮的影響,未來房企的現金流將承壓。從債市方面看,受發行窗口審核緊縮,融資渠道受阻,為緩解資金壓力,房企將不斷尋求海外債、資產證券化、專項債券等創新型的融資方式;2017年房地產企業債券發行大幅減少,存續債主要於未來1~3年到期,償債壓力較為集中。從行業信用水平看,房地產企業信用水平受“馬太效應”的影響,將進一步分化,大型房企信用水平將保持穩定,中小型房企面臨一定的波動風險。

餘勝海:2018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四大挑戰

2018年,樓市調控因城施策將持續,一二線中心城市及其周邊三四線緊縮調控和弱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政策並存。一方面,儘管熱點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但供不應求的市場格局並未實質性轉向,房價猶存一定上漲壓力,需要維持現有調控政策、力度不變;另一方面,更多三四線城市市場承接溢出的需求,熱度持續提升,房價、地價快速上漲,前期寬鬆政策需轉變為緊縮調控,以維持房地產市場整體的平穩健康發展。此外,2018年長效機制仍將是中長期房地產發展的重點,其中推進住房制度改革是首要工作,租賃市場支持力度加大,試點城市相關租賃政策也將進一步落實和細化。

對房企而言,隨著國內樓市調控不斷升級,尤其是限售政策推出後,企業推盤速度減慢,資金回籠的速度顯著放緩,將導致房企運營層面資金緊張,未來拿地投資也將趨於平穩,同時,十九大明確定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確定了房地產行業未來發展的總基調,房地產競爭格局將有所改變,相關政策的出臺為租賃市場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促進房地產企業向出售與持有運營並舉轉型。

銷售方面,調控政策難有放鬆的可能,加之房企、私人均要去槓桿,未來信貸和政策的限制將導致銷售規模持續減少。從城市能級來看,因政策調控的嚴苛性,一線和核心二線將會率先下降,而三四線的調整將滯後於一線,政策相對寬鬆、需求外溢等因素仍將支持三四線保持一定的熱度,但隨著緊縮調控政策的不斷擴容,預計2018年下半年三四線城市市場調整會顯現。從商品房庫存來看,2016年11月開始商品房待售面積出現負增長且降幅不斷擴大,商品房庫存不斷下降,一方面說明房地產行業當期銷售情況良好,庫存去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說明未來可能存在庫存無法及時彌補的問題。加之調控政策對消費端的限制,預計2018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金額、面積勢必將於高位微降,投資增速亦將有所下滑。

餘勝海:2018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四大挑戰

銷售價格二線和三四線城市房價分化加劇,部分熱炒城市房價因投機需求的限制將有所下調。企業經營在調控政策的背景下,房企資產規模增速將有所放緩,運營壓力增大;現金流將承壓。融資渠道融資環境仍將保持收緊態勢,融資創新與多元持續推進,資產證券化成為房企重要的融資方式。債務負擔房地產企業存續債主要於2019~2020年到期,償債壓力較為集中。信用質量房地產企業信用水平將進一步分化,大型房企信用水平將保持穩定,中小型房企面臨一定的波動風險。

四、經濟增速下行的壓力不容低估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超過預期,主要原因在全球經濟復甦的帶動下,出口明顯好於預期,2016年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負,2017年則“轉正”了,但筆者對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仍有一些擔憂。2018年中國經濟能否實現平穩增長,首先取決於我們能不能夠穩妥的防範並化解各類風險。

一是中美戰略競爭的加劇;二是作為防範金融風險“重中之重”的去槓桿,其中又包括居民槓桿率快速上升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兩大挑戰;第三個問題則是第二個的目標,那就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在中美關係方面,由於過去五年中國貿易順差都在2000億美元以上,而且在持續增加,很難迴避美國方面的反彈;同時美國大幅降稅也會令中國面臨更復雜的營商環境,因為以增值稅為主的稅制如果不改革,會對中國企業帶來極大壓力,而整體性的稅制改革又面臨著各種不確定性挑戰。

在負債槓桿率方面,企業資產負債率有所降低,但同時居民部門槓桿率迅速提高。中國居民部門的負債率從20%上升到50%只花了十年時間,而美國則花了四十年時間。居民負債的快速上升,如果沒有相應的政策應對,可能會形成市場風險。

餘勝海:2018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四大挑戰

在這一政策背景下,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速會在6.5%-7%之間波動,宏觀調控政策在整體上會保持中性。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李迅雷認為,雖然把GDP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6.5%還是6.7%已不是那麼重要,但明年經濟增速下行的壓力不容低估。

從“三駕馬車”來看,投資增速或將進一步回落,原因在於:第一,基建投資持續五年維持15%以上的高增長,體量越來越大,恐難以持續;第二,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將難以避免;第三,製造業投資增速與民間投資的關聯度較大,這些年來,民間投資意願不足現象非常突出,如PPP項目中民間投資佔比較低,故2018年製造業投資增速仍將維持中低水平。

從消費來看,它與居民收入水平的變化有較大相關性。隨著中國步入中高收入水平國家,收入增速放緩也是大勢所趨,所以,消費增速趨緩也不可避免,估計2018年將維持於9%-10%。此外,由於2016年以來居民收入結構出現了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速偏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速偏低的問題,會影響消費結構,需要引起重視。

餘勝海:2018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四大挑戰

從出口來看,2018年的出口增速或會低於2017年,一是基數原因,2017年出口增速較高;二是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海外直接投資(FDI)增速下降,影響到加工貿易的增量。中國出口佔全球出口的比重達到13%,再要繼續提升的難度很大,且由此帶來的貿易摩擦也會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我國進一步擴大內需,減少對全球經濟的依賴度。

綜上所述,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穩中趨緩”,GDP增速估計為6.5%左右。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合乎情理,如二戰之後,日本、德國、韓國等成功轉型的國家,都是在經濟減速過程中轉型成功的。中國目前已是全球製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新興產業的崛起也勢不可擋,但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時間,尤其是新興產業增速雖高,但在經濟中的佔比較小,需要有一個發展壯大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處理好經濟轉型與創新、經濟減速與就業壓力之間的關係尤為重要。

【作者簡介】餘勝海,資深媒體人、財經作家、獨立人文經濟學者,著有《任正非和華為:非常人非常道》《企業家大敗局》《華為還能走多遠》《絕不雷同:小米雷軍和他的移動互聯時代》《能源戰爭》《變革時代》《形形色色中國人》等十餘部。其中,多部作品在國內獲獎並登上暢銷書排行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