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4.0概念精辟,远看30年 却有人误解,短视 温教授不要沮丧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2015年10月份的一个讲话发表,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有赞赏的,有欢迎的,但也有一些人目光短视,看不到长远,说一些风凉话。

温教授的这个讲话,是在北京市密云县北庄镇给农村干部和农技人员讲的。北庄镇属于密云县山区。最精辟之处在于,对农业1.0到4.0时代的划分。

农业4.0概念精辟,远看30年 却有人误解,短视 温教授不要沮丧

宜昌市远安县翟家岭,这里山清水秀,古村落保存完好,成为市民的旅游休闲之地。

他分析了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农业情况。农业1.0是殖民化的结果,发展出来的就是大规模的农场,把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生产原材料,所以,可以叫做农业一产化的规模经济,推行大农场为主,中国很多学农的人,在教科书上学到的都是要推行规模经济,集约化大生产(实际上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事实,美国的大农场全部是外来的白人当农场主,他的原住民现在只剩下2%,而我们都是属于亚洲原住民,要知道我们是原住民,我们不可能被外来殖民者消灭到只剩下2%(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盲目学西方,我认为,这只能在国营农场实行,比新疆,黑龙江等农垦国营农场)。

农业4.0概念精辟,远看30年 却有人误解,短视 温教授不要沮丧

农业2.0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工业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叫做设施化农业,工厂化农业,中国现在是农业产业化,要在规模化和集约经营的基础上,拉长产业链,形成农业的收益,这不仅在大多数国家都属于亏损的,在欧洲一些国家和日本,二产化农业因为严重污染,造成对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正处于退出阶段。二产化农业留在农民手里的收益一般不到10%,在中国,农业产业链中,农民得到收益,恐怕8%都达不到。所以说二产化农业对于我国来说仍然值得掂量,特别是在山区(敢于说真话,惊醒梦中人)。

农业4.0概念精辟,远看30年 却有人误解,短视 温教授不要沮丧

远安县翟家岭古村落

农业3.0就是把农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首先是景观,不要轻易破坏我们的山区景观,要保持山清水秀,就有了发展景观农业的条件,我们农村工作者一定要想清楚,不要被那些外来资本,把我们的景观破坏,尤其不要想着还可以搞农业2.0,农业1.0,在山区最适合的应该是农业3.0,就是自然资源跟景观农业的结合。

农业4.0概念精辟,远看30年 却有人误解,短视 温教授不要沮丧

浙江有一个县叫安吉县,安吉县的县委书记很聪明,他说我们是山区,gdp你不能跟人家比,我们都比景观条件,就要求到这来修路,不修直,不能搞那种大宽马路,让那些开车人走到那些景观比较好的地方,给他留一个小停车场,让他照相,他在这儿滞留的时间越长,他得在这吃饭,在这吃饭就变成农家乐,如果还能在这里住宿,你就有住宿费了,那就可以实现成倍的增加消费的愿望,如果我们搞工业化,那你就要把道路裁弯取直,让他一下过去,还会有消费吗?

农业4.0概念精辟,远看30年 却有人误解,短视 温教授不要沮丧

宜昌市远安县翟家岭古村落就保存得比较好,形成了一个小景区,这样的就属于农业3.0,城里人可以来休闲,旅游,增加农民的收入。如果古村落被拆掉,搞得跟城里一样,都是钢筋水泥,那城里人认为没有新意,他也就不会来。

农业4.0概念精辟,远看30年 却有人误解,短视 温教授不要沮丧

远安县翟家岭古村落

农业4.0,需要与互联网这个工具密切结合,加题材,绿化标志,旅游等等,由此把互联网+搬进来,推进的就是农业4.0,这个工具和谁结合,和那些天天泡在网上的城市中产阶级结合,这些人是我们未来发展农业4.0,绿色村庄的对象。

温教授在讲到农业4.0的时候,讲解很全面,还举了很多例子和方法,其中有一点我印象深刻,他叫分享农业,参与农业(这里有一个观念,是个经济学上的观念很重要,市民搞农业是不记代价的,他就要自己种,拿回去送给亲戚朋友,三产农业休闲与旅游成本是不按照农业投入产出来计算的,因为它的产出是一种精神产出,是无价的),这套搞法现在越干越大,在全国已经搞了几百家了。

农业4.0概念精辟,远看30年 却有人误解,短视 温教授不要沮丧

远安县翟家岭古村落

接下来是要技术创新,搞社会参与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社会参与式的食品保障,根本不用商标,也不用标签,什么食品安全方式能达到这个体系保障水平。只要有自己参与就行,现在城里老百姓不相信商场里的绿色标签,那是什么呢,如果市民在这儿搞生产,既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这些干法把老外也引进来了,一家的一家人到这来种地,这里的东西一定是最可靠的。

农业4.0概念精辟,远看30年 却有人误解,短视 温教授不要沮丧

温教授的这个讲话,对农业经营者很有启发,一定要因地制宜的来学习,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辩论上面,对照实例,如果自己的条件与实例相符合,就可以去学,照做,就像远安县翟家岭古村落那样。

我时刻关注最新的农业经营理念和方法,不时的发表文章与大家交流,记得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