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宝安瞄准“湾区核心”

----访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姚任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宝安瞄准“湾区核心”

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 姚任 张小瞳 刘江勇/摄

宝安地处中国南海之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起点,是全国产业基础最雄厚、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宝安将以开放共赢的态度,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部署,强化在湾区中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争当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的“领头羊”。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刘宝 刘延春

“我对宝安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信心十足。相信凭借着地缘优势,宝安完全可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之一”,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姚任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道。

湾区经济带来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导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您对其有怎样的理解与认识?

姚任:说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认识,不妨先谈一下个人对湾区经济的理解。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群就代替了单个城市,成为区域竞争的主体,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基本单元。比如国外的纽约城市群、东京城市区、伦敦城市群、巴黎城市群,等等。我国的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家分工合作。

个人认为,城市群的创新力、竞争力,来源于创新要素在城市群各主要城市之间的自由、高效流动。而湾区城市群,由于特殊的地理结构,呈现出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相对小的空间内孕育多个能级大的城市,即“多核心”。像美国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就都是多核都市圈。

这样的好处,在于通过湾区通道建设,城市两两之间交通距离极大缩短,创新要素可以在任何两个城市之间高效流动,这是单核都市圈所不能比拟的。而且,一般来说,单核都市圈,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创新要素的交流,是单向的。而多核都市圈,由于城市之间能级悬殊相对较小,能够相互辐射,城市之间的创新要素大多是双向的。

至于粤港澳大湾区同样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指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广东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也强调,深入研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问题,创新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些政策动向意味着,汇聚三地创新资源要素,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全力迈进。而对于宝安来说,既是机遇、也有挑战。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宝安瞄准“湾区核心”

宝安融入大湾区有优势

中国经济导报:您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宝安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姚任:首先,当然要数地缘优势。宝安地处中国南海之滨,宝安区是穗莞深港黄金发展轴的地理中心;广深创新走廊的地理中心;深中走廊桥头堡。

其次,交通优势。宝安拥有海陆空立体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包括深中通道桥头堡,T4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湾区城际轨道枢纽。再次,产业优势。宝安产业链完善,是全国产业基础最雄厚、也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

最后,开放优势。宝安是深圳的外贸大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同类产品的0.8%左右;消费品出口更占1.5%左右。

中国经济导报:既然您说到产业、创新,能否详细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姚任:先介绍下宝安区的基本情况——宝安面积397平方公里,管理人口544万;2016年GDP达到3070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宝安区委区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降成本、补短板、增活力,坚守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坚守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结构转型成效显著。

有几个数字颇能说明情况,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3029家,居深圳市第一;专利授权量9082件,申请量和授予量位居深圳市第二……

总结来看,宝安在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9项举措:

一是重点区域引领。深度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主动对接深圳高新区扩区,高水平推动空港新城市、宝安中心区、凤凰文旅科技小镇等重要创新节点规划建设。

二是重大项目带动。推动“1+2+N”,宝安已经梳理出了14个新引进项目和28个增资扩产项目,让有贡献、有感情、有情怀的优质企业扎根发展。

三是科技园区建设,推进石岩湖院士村和1+N个科技桃花源等科技孵化载体建设。

四是鼓励共享平台,如共享研发平台、共享检测平台,拉长做宽产业链,鼓励检测机构设立标准。

五是支持技术改造。加大对工业投资、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研发投入支持,推广“数字车间”、“智能工厂”。

六是推动中德合作。创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以中德产业示范园、江碧环境园等平台引进德国企业、德国技术。

七是支持科技金融。“金融超市”、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引进天使投资、股权机构、供应链金融企业。

八是广聚创新人才。宝安人才园,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最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

九是最优政务服务。75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一门一窗一网”一体化,同时包括领导包挂点制度。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宝安瞄准“湾区核心”

宝安要做大湾区走向世界的“领头羊”

中国经济导报:宝安拥有这样的优势,那么在融入大湾区时,又是如何对自身定位的?

姚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新时代宏伟蓝图——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而广东省提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宝安区结合自身优势,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样板城区为目标,与“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定位一脉相承,提出“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新定位。具体包括:

——湾区核心。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优势,以宝安国际机场为依托,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依托占地50万平方米、全球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平台为依托,打造国际商务枢纽;以湾区城市群规划建设和深中通道建设为契机,打造西拓门户枢纽。通过这三大战略枢纽,汇集全球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强化在湾区中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把宝安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的“领头羊”。

——智创高地。坚持坚守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坚持坚守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是宝安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中国制造2025”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宝安规划中,将建设“两基地一中心”:建设万亿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进一步巩固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地位;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打造湾区智能产业技术策源地、智能系统方案输出地、智能制造应用高示范基地;建设国际产业创新中心,发挥产业链完备优势,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共享家园。以美国旧金山湾区为标杆,建成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础的“三个城区”:其一,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建成美丽生态的滨海城区;其二,依托大数据资源中心和智慧政务、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产业平台,建成卓越高效的智慧城区;其三,以党建为引领,建成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法治文明、开放包容的幸福城区。

空间不足制约产业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宏观政策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宝安有哪些成果?

姚任: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融合的不断推进,宝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16年宝安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172亿元,占全市的14.02%,占GDP比重近四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543亿元,约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一半,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均超过100亿元。

这其中,以大族激光、百超迪能为龙头的激光企业,正在打造全球激光智能制造基地;以华讯方舟、亚太卫星为代表,高端装备领域的“宝安板块”蓬勃发展,已占深圳市三成份额;另外,包括腾讯“互联网+”未来城建设和工业互联网的深入推进,互联网产业将使得宝安迎来大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那么,您能否预测下,未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宝安经济的发展走向?

姚任:在我看来,来宝安新经济的发展,将形成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流量经济三大经济形态互融互促的格局。

数字经济。互联网+”未来科技城;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网、数字创意等数字产业。

智能经济。智能产品,手机、智能可穿戴、智能家电等,产业链产值已超千亿;智能装备产值几百亿;宝安还在推广数字车间、智慧工厂和智慧管理。

流量经济。宝安依据宝安国际机场、国际会展中心等重要枢纽带来的人才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构建国际会展平台、国际物流平台、科技金融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等重大产业平台,发展高质经济。

中国经济导报:您认为,宝安产业面对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姚任:目前宝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空间问题。在宝安397平方公里土地中,生态控制线140平方公里,再扣除河道蓝线、城中村、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工业用地不足80平方公里。而个人认为,随着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宝安产业空间不足的劣势可能将越来越明显。

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划定74平方公里的工业控制线;创新机制增加产业用地供给;华讯方舟的以产权换股权;鼓励工业上楼;产业遴选确保优质项目增资扩产、落地需求,包括大族激光、鹏鼎等;全面清理、挤压“小散乱污”企业,以硬政策、硬手段淘汰等。

另外就是产业、技术合作机制,需要创新和完善。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宝安瞄准“湾区核心”

海上扩容提上日程

中国经济导报:日前深圳市交通运输委编制的《深圳市海上休闲与客运码头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其中,宝安将新建大铲湾码头和大空港码头。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姚任:《规划》顺应了消费升级的趋势。深圳市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均GDP达到2.4万美元,海岛度假、邮轮旅游等新型旅游的市场需求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等均提出将游艇等海洋旅游作为新时期重点培育的旅游消费热点。

《规划》顺应水上客运的市场需求。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以及大、小铲岛等周边岛屿的开发,客运及陆岛物资运输的需求也将增加。目前宝安区唯一的客运码头是机场码头。

中国经济导报:加上新建的两个码头,宝安未来将拥有三个码头。而这些码头在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怎样的功能和意义?

姚任:关于三个码头功能的定位,个人认为,首先,按照《规划》的提法,未来宝安三个码头均定位为“公共游艇码头”,为有私人游艇的人士提供“水上停车场”;其次,机场码头将增加更多水上客运线路,满足市民客运需求;其三,未来升级版的机场码头和大空港码头将实现旅游船码头功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海上旅游线路。

三座码头,除了挖掘海洋旅游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对推动珠江东西两岸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得于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湾区旅游合作;通过海上通道架设起湾区产业、商务深化合作的桥梁。

此外,对于宝安未来发展的意义则在于,宝安有45公里海岸线,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海上通道的扩容,是宝安综合交通枢纽的一个重要组成,对于扩大经贸合作,特别是航空、会展、旅游,意义重大。

粤港澳大湾区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宝安瞄准“湾区核心”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佛山、肇庆(市区和四会)、深圳、东莞、惠州(不含龙门)、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事记

2009年《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发布,把“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该研究是经国务院港澳办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同意,由广东省住房建设厅、香港发展局和澳门运输工务司联合开展的策略性区域规划研究。

2010年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制定《环珠三角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以落实跨界地区合作。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要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2016年3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围绕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出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

2016年3月17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2016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加快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提及,2017年拟启动珠三角湾区城市群等规划编制。

2017年3月5日全国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把“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其中。报告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2017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7年6月29日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港澳办、广东省社科院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共同发起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在广州成立。

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正式签署。该协议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四方协商一致制定,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粤港澳半小时超级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形成,世界级大湾区加速起航。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科学规划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2018年经济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