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俠巨擘,書寫一個時代的精彩

中國上世紀,一批武俠巨擘崛起,寫出了一部部豪邁灑脫振奮人心的武俠鉅著,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武俠的世界也不再熱門,而武俠的精髓卻影響了整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除了金古溫梁,還有一些低調的高手,讓我們一同來找回屬於我們的武俠時代。(排序無關名次,只按年齡大小)


一、還珠樓主,1902年——1961年,四川省長壽縣人,曾被譽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代表作品《蜀山劍俠傳》,一生中的作品多達4000餘萬字。與“悲劇俠情派”王度廬、“社會反諷派”宮白羽、“幫會技擊派”鄭證因、“奇情推理派”朱貞木共稱“北派五大家“。在解放前的重慶籍作家中,他是唯一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人物。還珠樓主“蜀山系列”,正傳、外傳、別傳、前傳、後傳……達到了30多部,畢生著有武俠小說36部:《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等11部出世仙俠(劍俠)系列小說,述正邪兩派劍仙間善惡之爭,文筆華美,極富詩情,想象瑰麗,氣勢磅礴,且融冶儒、道、釋三教哲理於一爐,寓意深遠;《雲海爭奇記》《兵書峽》等25部入世武俠小說,提倡崇善除惡、孝友義俠,表彰人的價值尊嚴。還珠武俠諸著,對鄭證因、朱貞木、梁羽生、金庸、古龍等武俠名家均有啟迪之功。

二、王度廬,1909年-1977年,滿族,原名王葆祥,字霄羽。“度廬”是其寫武俠小說時用的筆名。他與“奇幻仙俠派”還珠樓主、“社會反諷派”宮白羽、“幫會技擊派”鄭證因、“奇情推理派”朱貞木共稱“北派五大家” 。王度廬自幼喪父,家中生計全靠母親及姊姊替人幫傭維持,自己十二歲起,也開始在外賺錢謀生,學業則一直斷斷續續,全憑自己苦修,自小的困苦環境,也間接造成日後在作品上的悲劇觀點。王度廬獨以悲情武俠著稱,使得言情武俠小說旁支斜出又出現新的類型。從1938年開始,他連續寫下《鶴驚崑崙》、《寶劍金釵》、《劍氣珠光》、《臥虎藏龍》、《鐵騎銀瓶》五部互有聯繫,又各自獨立的武俠小說,成為他的代表作品。這五部作品構成了所謂“鶴-鐵系列”,其中人物最多,情節最複雜,展示社會風貌最為廣闊生動的,當屬《臥虎藏龍》。

三、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陳文統,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梁羽生為人正派,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代表作品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在評價自己的武俠創作地位時,梁羽生曾說:“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另有筆名陳魯、馮瑜寧、梁慧如、李夫人、馮顯華、幻萍、佟碩之、鳳雛生。

中國武俠巨擘,書寫一個時代的精彩

四、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 。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金庸武俠小說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無可比肩的暢銷書,其在征服了無數讀者的同時也掀起學術界對其進行研究的熱潮。在21世紀,對金庸武俠小說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挖掘,追問其廣泛流行的根源,闡述和歸納其特有的藝術特徵,正確評價金庸武俠小說的藝術特徵,把握當下文壇的創作及評價趨向,都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金庸武俠小說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是它對傳統武俠小說的昇華和超越。金庸主要作品十五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越。而金庸的武俠作品目前是改編影視劇最多,版本數最多的。

中國武俠巨擘,書寫一個時代的精彩

五、諸葛青雲,本名張建新,1929年—1996年。臺北行政專科學校畢業,曾任“總統府第一局”科員。在臺灣早期的武俠小說界,與古龍、司馬翎、臥龍生並稱臺灣武俠四大家。臺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自幼好詞章,國學功底深厚;少年時即喜閱讀古典文學名著及各種通俗小說;及長,乃以文筆典雅、詩才佳妙蜚聲士林。著作有《紫電青霜》、《奪魂旗》、《傲笑江湖》等,深受武俠迷的喜愛。

六、陳青雲,武俠小說家,臺灣鬼派開山掌門,“鬼派天下第一人”。1962年受諸葛青雲《奪魂旗》“白骨血旗”的啟示,寫了《音容劫》之“鬼琴魔音”、《鐵笛震武林》之“魔笛摧心”、《劍冢》之“掘墓人”、《鬼堡》之“血骷髏”,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大受中下階層讀者歡迎,與當年“正宗武俠泰斗”臥龍生為同一暢銷級別。陳青雲愛寫:主角冷傲獨行,邪魔歪道、恐怖血腥、陰森鬼氣,想象力十分可觀。

七、臥龍生,本名牛鶴亭,河南鎮平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但自幼喜讀武俠小說,頗有才思。臺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少年時就讀於臥龍書院,後投身文學,遂以此為筆名。1955年由軍中退役,閒來無事,在友人慫恿下開始學寫武俠小說。1957年以祖居南陽臥龍崗取筆名“臥龍生”一炮打響。1958年發表第一部武俠小說,1959 年《飛燕驚龍》出世,便奠定了他在臺灣的“武俠泰斗”地位。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於舊武俠“北派五大家”,而以“通俗趣味”大受歡迎;1965年以後,改走“半傳統半新潮” 路線,作品卻漸不如前。至今已寫了39部武俠小說。 臥龍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臺灣的“武俠泰斗”,名列“臺灣十大武俠小說家”之首。其代表作有《飛燕驚龍》、《玉釵盟》、《無名蕭》、《金劍鵰翎》、《嶽小釵》、《仙鶴神針》等。

八、司馬翎,1933年-1989年,本名吳思明,廣東汕頭人,將門之後,臺灣武俠小說代表作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藝基礎深厚。葉洪生作品《臺灣九大門派代表作》把他列在第一位;當代著名武俠名家鳳歌認為司馬翎在文筆、博學、鬥智、氣勢四項上,已經接近第一。1947年舉家移居香港。大二時試作《關洛風雲錄》一舉成名。1963年創作的《帝疆爭雄記》中描寫的武功“修羅七訣”以“重意不重招”取勝。這和金庸1961年創作的《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叫張無忌連太極劍“忘記劍招,只記劍意”的“無招”理念如出一轍。可說修羅七訣受到了金庸小說中太極劍的影響。接著休學一年,同時撰寫多部小說在港臺報刊連載,一時聲譽鵲起。司馬翎的作品水平均衡,不論是前期的〖關洛風雲錄〗、〖劍氣千幻錄〗、〖劍膽琴魂記〗、〖帝疆爭雄記〗、〖聖劍飛霜〗、〖纖手馭龍〗等長篇,及〖鶴高飛〗、〖金縷衣〗、〖斷腸鏢〗、〖白骨令〗等中篇,或是後期的〖飲馬黃河〗、〖劍海鷹揚〗、〖紅粉干戈〗、〖焚香論劍篇〗及〖丹鳳針〗、〖武道〗、〖胭脂劫〗等書,部部可觀,不落俗套,各具創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墜,亦瑕不掩瑜。被稱為臺灣武俠小說四大家,為武俠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九、倪匡,原名倪聰,字亦明,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著名小說家,與金庸、黃沾和蔡瀾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1957年到香港,作過工人、校對、編輯,自學成才,成為專業作家。他寫作面十分廣闊,眾體皆備,小說則包括偵探、科幻、神怪、武俠、言情各種。寫作速度也十分驚人,每小時可寫八千字(手寫),曾同時為12家報紙寫連載。武俠小說以《六指琴魔》為代表, 想象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國期間代寫《天龍八部》連載。倪匡只列入武俠小說作家有些不全面,他更具代表性的是其科幻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有《少年王衛斯理》《藍血人》等。倪匡科幻獎,是一個專為中文科幻小說而設立的獎項,由國立交通大學、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辦。本獎宗旨為表彰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倪匡之終生成就,提倡中文科幻小說創作與欣賞。參賽者資格不限國家地區,惟規定須以繁體中文寫作。

中國武俠巨擘,書寫一個時代的精彩

十、蕭逸,臺灣新派武俠小說作者。山東菏澤人。著有《鐵雁霜翎》、《飲馬流花河》 、《甘十九妹》 、《長劍相思》等多部武俠小說。因蕭逸是山東菏澤人,金庸為浙江海寧人,所以新派武俠小說江湖上有“南金北蕭”之說。與金庸作品的磅礴大氣不同,蕭逸的作品典雅婉約,風格飄逸流暢,注重奇巧的構思和個性鮮明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間的情感,所以人送雅號“情俠”。

十一、古龍,1938.6.7~1985.9.21。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漢族。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英雄無淚》等。古龍把武俠小說引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使中外經典鎔鑄一爐,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古龍雖然英年早逝,但作品數量卻很多,據說高達七十多部,而如今能看到的改編影視劇的也常有之,比如《楚留香》《陸小鳳》《小李飛刀》《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邊城浪子》等。


十二、柳殘陽,本名高見幾,山東青島人。1961年出版處女作《玉面修羅》時,雖已嶄露頭角,但技巧未臻圓熟。繼作《天佛掌》,文筆雖較新穎,然猶未能擺脫「家難奇遇復仇」的傳統窠臼。其《斷刃》、《血笠》、《銀牛角》、《渡心指》、《神手無相》及《七海飛龍記》諸作,皆以獨行俠盜或職業殺手之血性、自省、孤憤為重心,雖然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為維護人性尊嚴與生命權利,即使叛幫送命也在所不惜。直到1966年左右,《梟霸》、《梟中雄》兄弟作接連出版,敘述綠林「梟雄」燕鐵衣以龐大秘密組織之力,主持江湖正義,始建立自己獨特的陽剛風格,以鐵血江湖派之英雄本色鳴世。

十三、黃易,原名黃祖強,1952年出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香港作家。求學期間專攻傳統中國繪畫,1989年辭去工作,隱居大嶼山專心從事創作。2017年4月5日中風並且於醫院病逝,享年65歲。九零年代,黃易以獨樹一幟的武俠作品,席捲港、臺兩地。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有限公司,作品有:《覆雨翻雲》、《大劍師傳奇》、《時空浪族》、《星際浪子》、《尋秦記》、《破碎虛空》、《超級戰士》、《大唐雙龍傳》等。黃易是一個不斷為武俠開拓新版圖、創造無限可能性的武俠創作者。其作品《尋秦記》,《大唐雙龍傳》,《覆雨翻雲》相繼被TVB搬上銀幕,均獲好評。

中國武俠巨擘,書寫一個時代的精彩

十四、溫瑞安,原名溫涼玉,1954年1月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臺灣大學中文系肄業。港臺武俠小說作家,也是新武俠四大宗師(金、古、梁、溫)之一,馬來西亞華僑,香港戶籍。1973年赴臺灣留學,1976年其創立的社團遭檢舉“為匪宣傳”,拘留3個月後,被臺灣政府驅逐出境。1981年抵香港發展,1990年轉至中國大陸。筆名有溫涼玉、舒俠舞、王山而、項飛夢、溫晚、柳眉色、風玲草等。其代表作《四大名捕》等被多家電視公司多次改編。其耳熟能詳的作品《逆水寒》、《少年無情》等。溫瑞安的詩人氣的多變及散文氣的隨意,對他的長篇小說創作是有幫助,卻有負面的影響,即不利於嚴謹的結構和佈局。這不僅是一個才能的問題,而是性格與心態的問題:詩人氣的溫瑞安難免衝動太多、變化太快而使心氣浮躁。溫瑞安自信過人、任性亦過人,當慣了老大,聽慣了掌聲,恐怕難有自省與自審的閒空,而亦少接受批評的準備,因而以他的才華,本可以克服某些缺陷而更上層樓,終於卻沒能如此,那隻能說是性格所致了。

中國武俠巨擘,書寫一個時代的精彩

十五、李涼,堪稱“幽默武俠”派祖師,曾念過國內外大學及研究所,早年曾經投資電影,並親自參與編導工作,有作品《紅頂記》、《天齊大帝》等,後投身武俠創作。其代表作《奇俠楊小邪》,小說風格詼諧幽默,語調輕鬆。《本尊分身》是李涼的又一部代表作,同過去作品不同,鬼情情節,神佛思想充斥整部小說,標誌作品風格的轉變。誠如金庸所言:“幽默是最佳人際橋樑。李涼屬天才型者,其文活潑生動,選材每中要害,且耐力驚人,在經過十年商場歷練,重新執筆,必將再創旋風。”


讀者們認為還有哪些優秀的武俠小說作家及作品值得回憶?歡迎分享討論。關注黍離211314999頭條號,與我一起談古論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