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中再生協會,中再融綠色資產受熱捧

五一前夕,百億平臺財富星球被“中再融科技”全資收購,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在經歷燒錢引流、瘋狂跑馬圈地後,網貸行業正漸趨理性,金融巨頭紛紛進軍P2P,優質的資產競爭必然加劇。從中再融科技此番收購,一葉知秋,或可見助力可再生資源企業融資需求的綠色金融,在未來將成可期的藍海。

優質資產競爭加劇

這一起網貸行業的收購,也引發了業內對優質資產的再度思考。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再融舉措充分說明,在經歷了數年的高速發展之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從早期的野蠻生長、跑馬圈地、流量為王的階段,轉變為現在的監管鐵靴落地、市場漸趨理性的新階段。互聯網金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表述也從“促進”變為“完善監管”,在新的發展機遇中,互金平臺需要回答好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何方的問題。

而在當下,優質資產對互金平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少平臺已從前期以流量為核心,發展到以優質資產端為導向的資產競爭階段。業內人士預測,隨著國內金融巨頭不斷涉足P2P,優質資產爭奪越發激烈。因而,尋找優質資產以及資產端的創新成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這起收購,正彰顯了網貸行業在嚴監管、迴歸理性發展的趨勢下,優質資產的巨大吸引力,綠色資產的潛力也正被寄予了高度的期冀。

綠色金融正當其時

“收廢品!收破爛!”

這差不多是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吆喝。

但這一句吆喝後面卻透露著再生資源巨大的商業價值。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廢棄物資也在極速增長,處置不當對環境會造成嚴重威脅,但其中蘊藏的可再生利用的價值也被忽視。

再生資源行業致力於廢棄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具有雙重價值屬性。通過廢舊資源的加工整合,實現變廢為寶,不僅能夠大量節約資源、能源與生產資料,降低生產成本。對生態環境有著良性的影響,一定程度上解決垃圾圍城的困境,對於改善環境裨益良多。

在產業價值上,再生資源也不輸其它產業。有統計顯示,2016年,廢鋼、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橡膠輪胎、廢鉛酸蓄電池等10個主要品種國內回收值達到5563億元。據2016年統計,全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有13萬多家,從業人員1400萬人。

根據十三五規劃,整體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將達到3萬億元。儘管產業的前景巨大,與發展需求相悖的是,再生資源行業作為傳統行業有諸多癥結需要破解,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融資。

再生資源企業多為中小企業,規模小、可供抵押的固定資產少、抗風險能力弱,導致再生資源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根據行業協會的調研統計,僅有38%的企業曾獲得過銀行貸款,而其中主要是成立5年以上,整體營業額在1000萬至5000萬及以上的企業。70%的受訪企業通過自籌資金的方式為企業生存發展找資金。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永剛曾表示,近年來,循環經濟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扶持,也離不開金融引導,再生資源行業有13萬家企業,其中中小企業偏多,融資難、融資貴成為制約產業化進程的瓶頸。

隨著金融改革和金融服務的精細化,互聯網金融的崛起,以及綠色債券、再生資源期貨等金融產品的入市,再生資源行業的融資難的貧血症有望得到破解。面對未來幾萬億的龐大市場和急需優質金融服務的再生資源企業,在綠水青山的藍圖鋪展之際,滿足再生資源企業需求的綠色金融,其發展可謂正當其時。

中再融綠色金融版圖加速擴張

成立於2015年的中再融科技,由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以下稱“中再生協會”)旗下全資控股公司“中再環資(北京)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戰略持股,在再生資源資產項目上擁有著難得的資產優勢:上下游預收賬款等信息流豐富,更易於風險控制;企業普遍存在賬期,資金週轉率比較高;項目來自於供銷社與中再生協會推薦,均為會員企業,可及時瞭解企業動態,便於貸後管理;企業借款主要用於資金週轉,項目期限3-12個月,期限靈活等。

從成立之初,中再融聯合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創新提出“互聯網+金融+再生資源”,一方面,與中再生協會共同打造“再生財”產品,面向中小再生資源企業開展信用貸,通過嚴格風控為投資用戶篩選優質資產項目;另一方面,通過中再融為優質再生資源項目找到合適的資金,這是中再融始終不變的初衷。截至2017年底,中再融對8個省市超過900個再生資源企業或個人企業主,完成1000多次金融服務。

優質資產的維護、用戶權益的保障,都離不開平臺可靠的風控。

中再融合夥人、副總裁侯君此前表示,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如何保障資金安全,這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平臺的風控能力。中再融平臺不斷擁抱金融科技創新,引入大數據智能風控,做好貸前、貸中、貸後管理,加強項目風險把控。

在風控團隊建設上,中再融不餘遺力。截至目前,已經建立覆蓋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山東、江西、內蒙古七省的風控團隊,增加實地盡調環節,實行三級交叉風控機制。

人才是一端,技術是另一端。在大數據助力風控上,中再融也引入同盾科技大數據風控作為補充。中再融風控負責人此前曾介紹,平臺風控模型將傳統金融風控技術和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進行了結合。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基於徵信和資產核實的風控手段能有效識別用戶的資產狀況,另一方面,電商、社交等互聯網領域的數據運用完善了公司的反欺詐能力。這兩者的有機結合,使得中再融對借款用戶整體的風險識別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

為了充分保障用戶賬戶安全,中再融也舉措不斷。2017年4月,中再融與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約,最高500萬賠償金保障投資用戶賬戶安全。在互聯網信息時代為平臺的網絡安全再加一道“保險”,防止用戶個人信息洩露、數據遺失等安全隱患,加強了平臺的信息安全等級,為中再融平臺的風控再添安全屏障。

集團化戰略初見端倪

在互金行業漸趨理性之時,平臺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將決定走向何處、能走多遠。而隨著美麗中國的願景鋪開,綠色金融的潛力活力無窮,在未來或成藍海。

中再融在互聯網金融競爭白熱化的階段醞釀產品,從傳統車貸、房貸產品的桎梏中跳脫出來,獨闢蹊徑將著眼點放在再生實體產業,並將其發展成為核心業務,成為平臺立足的根本,將優質的綠色金融構築成為穩固的核心競爭力。

侯君表示,在未來,中再融會圍繞這一中心大力發展再生行業優質資產,通過有效為再生資源中小微企業解決經營性資金需求,助推綠色產業發展,在這一垂直細分領域贏得一席之地。

“在未來,隨著徵信體系、法律體系的完善,互聯網金融行業環境向好,能夠以普惠大眾的理念將社會閒散資金引流到小微企業、環保企業、生態項目,降低生態環保企業的融資成本,給生態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空間。與此同時,科技的普及應用,環保無汙染的技術不斷提升,生態技術日益創新,金融供給效率提升,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侯君說。

關於未來佈局,侯君透露,中再融會不斷完善擴充資金、資產、大數據風控等業務線,加大力度進行多元化佈局。依託中再生協會綠色金融服務中心,中再融將在以風控為核心的基礎上全力發展佈局智能投資、大數據應用等領域,吸引大量專業人才全方位佈局金融業務,整合資源,用技術創新服務綠色金融,同時為啟動集團化戰略做準備。

集團化運作,也無疑將充分整合資源優勢,跨領域、跨行業、跨平臺提供更加貼心、精準的金融服務,在合規發展上也將更加滿足監管要求,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成為網貸平臺破解發展問題的“金剛鑽”。未來可期綠色金融藍海,也將為眾多中小再生資源企業源源不斷供“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