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九候山

九侯山位於詔安縣城以北15公里,九峰並列,尊若公侯。主峰西山岩海拔1120米,中心景區25平方公里,總面積226平方公里。據《漳州圖經》記載:“禹貢庶子封於會稽,其後子孫九人入閩,歿而為神,各主一山,故名”。九侯山以九侯禪寺為主體,歷來有十八景、二十四奇觀,被譽為“萬山第一”。“山峻、水秀、樹靈、洞幽”為山中四絕。1997年被評為福建省風景名勝區和福建省森林公園,2012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自唐代以來,這裡就已成為歷代文人名士遊覽休憩,避世講學的好去處。


詔安九候山

九侯山系烏山支脈,有九大山峰,最高為天柱峰,方圓十餘里,層巒疊嶂,煙嵐起伏。唐朝已成為人們賞玩和進香禮佛的勝地,至宋朝聲名大噪。半山有九侯禪寺,始建於唐朝,宋淳五年(1245年)、清乾隆九年(1744年)及光緒年間(1875--1908)屢有修繕,為詔安主要寺院之一,俗稱九侯巖。前殿右邊有望海樓,登樓遠眺,煙波雲樹,風景如畫。寺旁福勝巖,別有風光,歷來為名流棲隱處。 寺前五儒書室,系天然石室,可坐數十人。南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禁止“偽學”,金陵趙嘉客、臨汀伍仲求等五儒來此隱居講學,因名。山麓有一大石洞,名“陳吊洞”,相傳宋未元初,福建漢族、畲族人民起義領袖陳吊眼曾屯於此。山間峭壁有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寺僧無礙所書“九侯名山”四大字,並有宋王十朋、明鳳汝芳、黃道周等名家的題刻。
詔安九候山

“九侯禪寺”位於風景區中心,寺始建於唐代,宋代淳五年(1245年)重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清光緒年間均有重修。寺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為重簷懸山頂建築,由門樓、拜亭、正殿組成。進深五間19米,面闊24.5米,正殿兩側均隔3.5米巷道,東、西兩面各有廂房六間,名東齋、西齋,總面積為400平方米,現東齋已重修,西齋尚完好。寺門有一楹聯題刻:“如此名山能有幾,是真遊客不嫌多”。正殿祀三寶佛和十八羅漢,門樓上有樓閣,即“望海臺”。遊人于晴日登樓望海,雲霞蒸蔚,帆影隱隱。寺內存有宋代名學者朱熹題字“西齋”橫匾,明代黃道周題字“洗心之藏”牌匾,宋代紹興十年(1140年)的石制“放生池”一口,明代、清代鑄鐘各一口和康熙六十一年(1772年)的碑刻《九侯巖指南傳》。九侯禪寺對面有一長形小丘,其狀如案几,又象一鉤新月,故名“月案”。“月案”上林木豐茂,地勢平坦,遊人大都喜歡在此歇息,觀景寫生。九侯禪寺左側就是有名的“雲根”摩崖石刻,字形為近來見方的大字楷書,旁署:明萬曆庚子季冬,楚人星海俞子諮益,邑人癸南胡子士鰲,介庵沈子鐵,起岑蔡子肇慶同遊題。[明萬曆庚子即1600年,俞諮益、未詳;胡士鰲,詔安四都上湖村人,明萬曆五年進士,曾任山東青州知府;沈鐵,詔安三都人,明萬曆二年(1574年)進士,曾任江西九江知府等職;蔡肇慶,詔安三都岑頭村人,明萬曆十一年進士,曾任湖廣襄陽通判]。在“雲根”左而有一雲梯,梯階45,由條石砌成,遊客循級而上,可登懸崖。由於雲梯造勢直陡,遊客登梯而上,頗有直迫高危之感。每當春夏之秀,這裡常常雲霧繞罩,故有“雲根”、“雲梯”之名。雲梯左側有一棵名叫“重陽木”的參天大樹,是省級保護的古樹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