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者从《芳华》中看到了什么?

电影《芳华》上映后,芋头哥带家人第一时间去看了这部电影,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让人唏嘘、感叹、无奈,芋头哥也几次被电影的情节催泪。


网上关于《芳华》的影评已经很多,我们今天不再谈那青春的美好、对已逝的留恋、对善良者的不公、生命的脆弱等等。这些做为从未接触过佛法的人也可以体会到很多,但是有很多角度连导演冯小刚先生恐怕也未必看得到,因为这需要从佛教的眼光去洞彻人生。

佛教修行者从《芳华》中看到了什么?

世上最令人动容的就是美好的逝去,谁都喜欢留住自己的美好青春时光,哪怕是令它离开的慢一点。谁都喜欢自己倾慕的那个人也对自己有所眷顾,哪怕只是曾经的一瞬。谁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别人的认可,哪怕只是一句感谢。

可是事实上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当我们感叹命运多舛、老天待我们不公时,我们可能忘记了自己是坚定的唯物论者,根本不相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或者也忘记自己是一名佛教徒,自己的命运是由自己所造的业感果而来的,并非有什么老天来掌管你的命运。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偏偏得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却不请自来呢?须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苦正是乐的消失,当我们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时,追求不到已经很苦了,就算追求得到,当它离开你的时候,更加令人痛苦,更不用谈在追求的过程中所受的种种苦了。

佛教修行者从《芳华》中看到了什么?

世间普通人认为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它会消失,消失的时候它会报复你曾得到的快乐,让你连本带利地还给它。所以这种普通人都想得到的快乐在佛教里就叫做有漏的乐,也就是三苦中的“坏苦”。因为它终将坏灭,不因你的意志而转移,苦的本质就是逼迫性,明明你不希望却偏偏让你承受。

佛早就说过:诸行无常,一切的有为法都是刹那生灭变化的,有生就有灭,有得必有失。这就是这个器世间的特性,你要的快乐无论是否得到过,最终变成苦,就象天上的鸟没有办法永远飞翔,它最终会落下来。没有智慧的人只看到了美好的一面,他望不到美好的破灭一定在前方等候着他。

佛教修行者从《芳华》中看到了什么?

其实三界六道里只有苦没有真正的乐,这就是佛所说的苦海啊。如果最终都是苦,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从此消极处世,做一个佛系青年或油腻中年呢?

其实这样是大错特错,很多人对佛教的误解也正在此处,因为失望和绝望,觉得一切的美好都如同幻相,人生没有办法避开命运的安排,只能任由生老病死种种的苦来惩罚自己,世界的自然规律就是如此,是无法改变的。

佛教修行者从《芳华》中看到了什么?

如果你有这个观点,那么说明你的眼界不够开阔,世界观局限在当今科学发展的层次之内了。要知道几千年来人类从未放弃过对快乐的追求,那些种种的美好,我们不应该放弃它,也不能被它的虚假性所欺骗,我们应该做的是寻找真正的、不会消失的快乐,这也是佛教的终极目标——令一切有情都真正地离苦得乐。

哪怕你对此心存怀疑,觉得自然界的规律是不可抗的,但是至少你应该了解到这一切规律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规律?人为何而生?又将归于何处?人活这一次如同演一出剧,这一场演出的意义何在?

佛教修行者从《芳华》中看到了什么?

你应该象一名战士那样,用你的芳华,或者为了你已逝的芳华,去寻找这个世界的真相,为自己和你的亲人去寻找离苦得乐的道路。哪怕只是仅存可能也值得付出我们全部的生命。

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敢的战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