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名将:曾和谢晋元共守四行仓库,被俘后宁死不降,授少将军衔

黄永淮,号泗光,别名黄石夫,因小时候患过天花,脸上留有疤痕,又被家乡人叫做“黄麻子”。1902年,黄永淮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安岳县龙台乡的一户农民家庭。黄永淮幼时在龙台乡小学念书,后来升入安岳县旧制中学学习。1926年在族人黄爵高等人的资助下,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

他和谢晋元是黄埔军校先后期同学,他和谢晋元都长期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任职,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他任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第五二四团中校团附,可当他接到坚守四行仓库的命令后却不幸负伤入院治疗,由中校参谋主任谢晋元改任团附接替他领导了那场举世闻名的“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战斗,1941年,谢晋元不幸遇害,后被追赠陆军少将,三年后的1944年5月1日,他也为抗战事业英勇殉职,也被追赠陆军少将。

川军名将:曾和谢晋元共守四行仓库,被俘后宁死不降,授少将军衔

豫中会战 前,黄永淮主动请缨抗战,回到部队协助吕公良师长练兵备战。1944年3月,第1战区长官司令部奉 蒋介石 命令,派第28集团军暂编第15军新编第29师固守许昌。

1944年4月下旬,侵华日军 华北方面军第12军第27、37、62、110 师团及 战车第3师团、骑兵第4 旅团、独立混成第7旅团等部队数万兵力完成了对许昌城 全面包围。4月3日早晨6时,担任主攻任务的第37师团 师团长 长野佑一朗中将综合各方面情报,判断中国军队要固守许昌城,便下达了进攻许昌的命令。守军新编第29师3000多名官兵奋起抵抗,许昌抗日保卫战打响。

在战斗中,黄永淮身先士卒,冒着 枪林弹雨,始终在一线指挥督战。下午4时日军集中火力进攻南门,吕公良师长、黄永淮副师长亲自在城门上指挥,日军在多次冲锋未果的情况下,调来12架飞机及战车、 山炮部队使用火里轰炸。傍晚7时,日军坦克轰开了南城门,随即冲入城内对周围目标猛烈炮击,一个步兵中队跟随坦克入城,与守军逐街逐巷展开激烈的肉搏战。黄副师长的侄子黄 正道时年22岁,是新编第29师最年轻的连长,此时在战斗中负伤,他正从南方撤退到 太平街,却碰上了正在督战的黄永淮。黄副师长当即拔出手枪命令道:“坚决顶住,后退者枪毙!”。他还专门对侄子说:“正道,你应该在战场上拼杀,绝不可做有辱祖先的 逃兵。”黄正道眼看着威严的叔父说了声:“叔叔,再见,我走了。”大喊一声:“有种的兄弟跟我来!”率领士兵再次返回城门,同日军展开了拼杀。黄正道自己一连击倒数个日军,自己也壮烈地倒在了 血泊中。

川军名将:曾和谢晋元共守四行仓库,被俘后宁死不降,授少将军衔

经过一天的战斗,新编第29师官兵伤亡惨重。援军无望,许昌失守已成 定局。在报请 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批准同意后,吕公良命令部队于夜24时分两路突围。突围前,吕师长决定将师旗焚烧。黄永淮沉痛地说:“委座训示我们,为国尽忠, 不成功便成仁。 弟兄们很快就要突围了,若突围成功,要继续同日军战斗下去,为现事报仇,为中华民族雪耻;若不幸牺牲,祖国不会忘记我们,弟兄们光荣,新编第29师也光荣;若战场上 万一被俘,要保持 名节,做一个 宁死不屈的 中国军人。”

吕公良、黄永淮与大部分生还官兵从东门突围。部队突围到城东 大坑李,十里庙以东许(昌)鄢(陵)大道以北时,陷入了日军第27师团的封锁线,双方当即展开激烈的战斗,喊杀声、枪炮声如 山崩地裂,震撼着周围的乡村。第85团长 杨尚武、第87团团长 李培芹相继中弹牺牲。5月1日清晨,突围部队越过小 洪河,向 小王庄,采 邓庄方向突围。这时天已大亮,日军出动在批步兵、骑兵、炮兵、 辎重兵及 洋车队包围突围部队。行至烟墩 郭时,黄永淮副师长不幸被俘。

川军名将:曾和谢晋元共守四行仓库,被俘后宁死不降,授少将军衔

敌人将黄永淮押到于庄。他看到日军正在用惨无人道的办法杀害中国军队战俘后,十分恼怒,乘日军不备时,猛地夺过一支枪击毙一个鬼子,自己也为国捐躯。黄永淮牺牲以后,被于庄的村民埋在于庄袁家祖坟旁边,并立了一块本板上写“黄永淮之墓”。

黄永淮和谢晋元将军都是当之无愧的抗日名将,他们都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们在抗日战争的赫赫功勋值得后人永世瞻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