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抗日英雄张炳光

【前言】一段段尘封在霸州及周边的历史,我们123会逐步在这样的节日里一一揭开,不为别的,只希望更多人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珍惜眼前的生活!

2018年8月1日,我军第91个建军节,在霸州及周边雄县、文安等地,都曾有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用鲜血换来了我们当今来之不易的生活。近日笔者和霸州多位著名文化及历史学者相谈,了解到如下这段深藏在当年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仔细阅读曾经阴云笼罩下的霸州,从一名党支部委员的故事,来铭记那段历史。当年,整个霸县城和绝大部分地区,都被日军占领着。只有一个地方,坚强的成为抗日的后盾……

霸州抗日英雄张炳光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霸州人,名叫张炳光,1914年出生,霸县摆渡口村人。193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摆渡口村党支部委员。其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我党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张炳光幼年丧父,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1938年12月,日寇侵占了霸县城,我党县委和县政府迁到雄霸交界处的摆渡口村一带。从此,分区和县区干部经常到这一带宣传革命,打击日伪军对这一带的侵扰,帮助穷苦农民恢复生产。张炳光的母亲从心眼里佩服共产党,热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除积极支持儿子参加抗日活动外,她主动把家中的180亩地献出146亩,分给了缺田少地的群众,让大家都有田种有饭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举动,不光摆渡口村,就连四邻八乡的人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费张大娘仗义疏财深明大义。从此,张炳光家成了“八路店”,县区干部经常吃住在他家,张大娘照顾得无微不至。摆渡口村也成了坚强的“堡垒村”,人人都投身于抗日救亡工作。抗战期间,这个40余户、320多人的小村,党员发展到42名,全村没有一个当伪军的,没有一个向敌人告密的。

【与敌斗争】

1940年在十分区武系会张致敬的领导下,组织了摆渡口村抗日游击小组,党员田沛任组长。身为支部委员的张炳光,屡立故功,他们经常活动在牛岗至南孟、霸县至老堤之间,破公路、掐电线,袭扰敌人,他们还经常配合县大队、区小队端岗楼,拿据点,如拔掉高庄、牛岗、老提、南孟等地的敌人据点,有力地配合了我主力部队春季反“扫荡”和反“清剿”。1941年下半年,大清河北抗日斗争进入残酷时期,摆渡口处于日伪岗楼包围之中。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张炳光仍然和游击小组的队员们战斗在摆渡口一带,经常出击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群众情绪,扩大了抗日武装活动区域。

霸州抗日英雄张炳光

【深入高庄】

1942年夏,我冀中十分区二联县八联区妇会干部刘伯儒被便衣特务捕获,押在高庄。驻守高庄的伪军中队长叶永发妄图对其逼婚纳妾,因而刘伯儒没有押进牢房,偷偷地关在焦佩生的诊所中。一天破晓前,县公安局长朱干找到张炳光,通知张炳光设法营救刘伯儒逃离虎口。张炳光接受任务后,凭着久与敌人打交道的本领,直奔高庄,找到了以开小铺为掩护的地下党员高荣,让他协助去焦佩生医生诊所,托言治病,探明情况。经巧妙侦察,张炳光了解到,刘伯儒虽然落入敌人魔爪,但心系革命,没有出卖任何一个同志,是一个宁死不屈的好干部。当天夜里,张炳光再次偷偷来到焦佩生家,趁看守伪军熟睡之机,同刘伯儒取得联系。在张炳光帮助下,刘伯儒打开了铁窗,逃出了高庄村,重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

【虎穴歼敌】

1943年春节前夕,驻高庄的日军小队长加纳和班长“一刀三”,强令雄霸边境的于家庙、摆渡口、前后狄、大小柏村、上岔河、张家巷等村,给日军据点送“花姑娘”,并扬言“三日内不送到就杀人毁村”。这些村的保长被逼得愁眉不展,苦于没法应付。二联县八联区区委书记吕峰闻讯赶来,决定采取“虎穴歼敌"的战术消灭敌人。张烟光自告奋勇,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一切要当后,吕峰把自己的手枪亲自放在张炳光手中,并指派区小队员张学孔、崔大发一起配合行动,听从张炳光指挥。张炳光等三人巧妙越过护村沟,从村南顺着排水沟钻过土围子,进入高庄村。

霸州抗日英雄张炳光

晚8点左右,三个人摸到街口。这时,突然东面传来脚步声和日军的说话声,正是加纳和”一刀三”。张炳光一个箭步蹿到街北练满堂家门楼里,对敌形成左右夹击之势。日军已到眼前,张炳光正要开枪,忽然听到高庄大乡办公人员牛宪洲的说话声。牛宪洲是打入敌伪内部的我地下工作者,有他在里面,无论如何也不能开枪。深夜11点半之后,警察所的大门忽然响了。借助灯光可以清楚地看到加纳和“一刀三”被送出大门。张炳光从怀里掏出手枪,两个恶魔晃晃悠刚走过厕所,张炳光从背后开了枪。“一刀三”应声倒地。这时,前狄庄党支部书记赵文荣带领民兵在高庄村东点燃爆竹,扣上煤油桶,假作“猛烈射击”之势,吸引敌人火力。趁混乱之机,张炳光等三人顺利撤到村外。

张炳光机智勇敢虎穴歼敌的事迹传遍了十分区二联县。由于他的特殊贡献,1944年10月二联县选派他参加了在阜平召开的晋察冀边区英模大会。会上,张炳光收到边区党政军领导的隆重表彰。

【后记】这就是真实发生在霸州的故事,在我们家乡这片热土之上,战争年代不知有多少军人、党员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年代,不知有多少出自霸州的军人在祖国各地坚守;不知有多少军人从部队复员后回到地方,兢兢业业的在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笔者的父亲就是一名平凡而伟大的军人,响应国家和党的号召从北京某部队回到霸州,在岗位上奉献出了所有的青春和人生。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百姓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国家安定富足,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各个历史时期和年代中奉献给一切的军人们。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的今天。请让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在此,向所有军人致敬,向所有曾身为军人的朋友们致敬。一朝从军,一生为兵!

(本文事迹内容来自《霸州人物志》作者:苗长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