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无实的皇帝 一生受制于权臣 临终前的托孤之言更是凄惨

他是东晋司马皇族,历经七朝,不是他过得高寿,而且历任皇帝都去世得早。权臣桓温废掉司马奕之后,改立他为皇帝,不过只是一个傀儡。闲来无事的他只能发展发展自己的爱好玄学,这也让东晋的玄学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玄学家。他便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

有名无实的皇帝 一生受制于权臣 临终前的托孤之言更是凄惨

有人预言振兴东晋就靠他,因为他在小时候就很聪明,深得皇帝父亲的喜爱。可是事情往往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振兴玄学他倒是做到了,振兴东晋是不可能的。权臣桓温灭掉了最后一个敌对自己的人,完全掌握了朝政,就连皇帝也要畏惧他几分。司马昱认为扬州刺史殷浩有大才,便把殷刺史从扬州调到朝堂,想借殷刺史之手控制这个专横跋扈的权臣。两个人开始相互的争斗,相互猜忌,都对对方不满。后来他有引进同样喜欢玄学的人进朝堂,共同制衡权臣。当然他的这个举措对当时的内忧外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也说明他还是很有才华的。

有名无实的皇帝 一生受制于权臣 临终前的托孤之言更是凄惨

永和年间,殷刺史带兵打仗连连告败,而且还大量的损耗国家财政,朝野上下无不指责殷浩的无能。桓温利用遍野对殷刺史的怨愤,上书请求罢免这个不争气的殷浩,他受不了朝野上下的逼迫只好答应。从此整个朝廷以桓温为大,皇帝什么的只是一个称呼罢了。司马昱每一次他一接见桓温的时候,都痛哭不已,让桓权臣无可奈何不敢对他怎么样。而他的韬光养晦也让他安安稳稳的坐在皇帝的宝座之上。

有名无实的皇帝 一生受制于权臣 临终前的托孤之言更是凄惨

司马昱虽然身为皇上,可是不敢在朝廷之上多说一句话,生怕一转头桓权臣就把自己给废了。古人很相信哪些天象之说,他看到有灾星入侵太微(古代认为这是代表皇帝的星星),因为在前任皇帝被废的当天也是同样的景象,所以他更担心会被废。心情很郁闷的他生了一场大病,只得把近臣招来交代后事。可是传了四道诏书,桓权臣都不给面子,没办法,他只好让近臣写了一份和刘备嘱咐诸葛亮差不多的诏书,里面写着儿子可以辅佐就辅佐,如果不行就让桓权臣取而代之。从司马昱的临终之言可以看出他临死还是对桓温十分忌惮的。司马昱岂不知桓温哪里能和诸葛亮相比,他这样做无非就是给桓温一个篡位的口实,这样桓温或许在篡位的时候能怜悯东晋皇族给他们一条活路。司马昱这种极其卑微的托孤之言被他的近臣所驳斥,后来司马昱的这条托孤之言最终没能传递给桓温。

有名无实的皇帝 一生受制于权臣 临终前的托孤之言更是凄惨

五十八岁的他死在了宫中,如果没有他也许东晋的玄学不可能发展到高潮。他引进玄学人士共同对抗权臣,比如有名的谢安也是玄学大家之一。而就是这么一个一生都在和权臣争斗的人,竟然不懂得稻子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经过稻田,指着稻子问侍从这是什么草,侍从回答说是平日里吃的稻谷。他回家之后三天没有出房门,还说“我靠着它或者,却不知道它是什么,真是惭愧”。

如果不是因为他生错了朝代,他或许是一个和唐太宗比肩的圣明君主。只可惜桓温的霸道,让他没有办法施展才华,还要时时刻刻担心自己被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