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中維新派太得瑟,誰都看不上,讀書那麼多卻不懂失道寡助

上一篇我寫了戊戌變法成功的可能性。那今天咱們接著說戊戌變法失敗的必然性。中國有句古話叫“兄弟鬩於牆而外御其辱”,就是說兄弟之間雖然可能因為分家不公平,或者妯娌有矛盾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糾紛,但是當外人要欺負家裡某一個人的時候,大家還是要一致對外。我們的抗日戰爭能取得勝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這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

戊戌變法中維新派太得瑟,誰都看不上,讀書那麼多卻不懂失道寡助

團結起來到前線去

反觀戊戌變法的執行者們就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們覺得他們是代表最先進的理念的一個階級,誰都看不上,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行不通了也不想原因,就想用權力去壓別人。比如康有為面對舉步維艱的變法,曾經當著榮祿的面說變法要想成功很容易,殺幾個一品大員就行。這種言行本身就很可笑,面對自己真正的敵人,狂妄輕敵而又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還要授人以柄,暴露自己的內心想法。

戊戌變法中維新派太得瑟,誰都看不上,讀書那麼多卻不懂失道寡助

榮祿

康梁變法,其實有很多的疆臣是持支持的態度的。張之洞派自己的學生楊銳和劉光第親自參與。變法以前,梁啟超去見張之洞,張之洞要開中門放炮迎接,屬下們都覺得這樣太過分了,開中門放炮那是對與張之洞同級別的總督級的人物的禮遇,而梁啟超當初只是個舉人。可見當時張之洞對維新變法的態度是多麼的積極。但是當時康梁很自負,面對可以成為同盟成為支援的封疆大吏,卻一直不冷不熱。

戊戌變法中維新派太得瑟,誰都看不上,讀書那麼多卻不懂失道寡助

張之洞

再有就是大家都不願提起的李鴻章。李鴻章在簽署《馬關條約》以後,被全國人民罵為漢奸。李鴻章一開始想貼上維新派,固然有想為自己洗白的目的。維新派成立強學會,李鴻章派人送錢,維新派卻不敢沾惹,唯恐走近了李鴻章對他們的名聲不好,把錢退回去了。

戊戌變法中維新派太得瑟,誰都看不上,讀書那麼多卻不懂失道寡助

強學會舊址

但是變法失敗以後,李鴻章利用自己的影響和權力也救了不少的維新人士,甚至在變法失敗以後還對老佛爺說我就是康黨。楊銳是張之洞的愛徒,張之洞都沒有能救下他,而李鴻章想救的人,他給榮祿打個招呼就都救了下來。面對這樣潛在的強援卻不聞不問,避之唯恐不及。孤家寡人式的行事作風,你們的政令又怎麼通行於天下啊?

戊戌變法中維新派太得瑟,誰都看不上,讀書那麼多卻不懂失道寡助

李鴻章

梁啟超在上海辦報紙,結果很多觀點以及康有為的姿態引起當時很多江浙學士的不滿,甚至打起架來。雖然這些年輕人比如章太炎,吳稚暉都是積極的變法派,但是他們對康有為本人卻是深惡痛絕的。康有為當時不但是頑固派的眼中釘,在很多維新派眼裡也是個狂悖小人的中山狼形象。楊銳等人都曾經建議光緒帝變法必須去康有為化,否則得罪人太多必將失敗。

戊戌變法中維新派太得瑟,誰都看不上,讀書那麼多卻不懂失道寡助

梁啟超

維新派本來就是在趟地雷陣,走懸崖。只要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被炸死炸傷,或者掉下懸崖。但是這些人卻還不自知,對內不能團結志同道合的人,對外不能博得同情他們的人的支援,這樣的人主持的變法,失敗也是一種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