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李白在此塗鴉:無關風月,只爲情懷

據辛文房《唐才子傳》記載:崔顥遊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湖北黃鶴樓亦因這段佳話名聲大振。

千年前,李白在此塗鴉:無關風月,只為情懷

詩仙揮毫

此事給予後人許多遐想。而古往今來,又有多少遷客騷人遊歷之中有感於命運多舛、山河壯美、禪意道學等在景區揮筆疾書、留下墨跡?我們從泰山石刻說起。

古人認為泰山最高,靠近天庭,自始皇祭天、封禪泰山後,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祀、刻石記功的聖地,文人墨客也紛至沓來。於是,環山四周留下了眾多歷史悠久、造詣非凡的碑刻、題名。泰山便成為一處承載中國一脈相承、形變神異的書法藝術的天然展館。

千年前,李白在此塗鴉:無關風月,只為情懷

泰山石刻

不過,中國古代文人的“塗鴉”更多體現在“題壁”上。“題壁”內容多體現為詩。題壁詩起於漢朝,興於唐宋,是古代詩歌的瑰寶,也是當今旅遊文化的載體。古時竹簡紙張不便於保存,手抄本易出現紕漏,而印刷技術發展慢,不普及,也不利於書本傳閱。寺廟、驛站、酒肆、石壁、樓閣的牆面便成了雅士發表新作的“自媒體”。此外,這些地方人流密集,詩文傳播快。其間產生不少奇聞軼事,許多妙文佳句也因此被流傳了下來。

千年前,李白在此塗鴉:無關風月,只為情懷

遷客騷人

詩人有感於斯,題壁賦詩,詩詞的傳播也讓四海八荒的名勝古蹟越發聲名遠揚 。比如,蘇東坡赴任汝州途中,經過廬山,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題西林壁》。因詩中帶畫而寓理於物,被廣泛傳播,廬山也因此被更多人知曉。時至今日,不少旅遊社仍把這首詩作為遊廬山的導遊詩,讓遊客從中體會蘊含的廬山美景。

千年前,李白在此塗鴉:無關風月,只為情懷

題西林壁

浙江紹興的沈園也是因詩人陸游與愛妻唐婉之間悲慼的愛情故事而聞名的。據說,陸唐夫婦伉儷情深,卻被陸母棒打鴛鴦。二人後在沈園偶遇,兩相唱和《釵頭鳳》,道盡了世間薄涼風塵惡。如今,沈園影壁上的兩首《釵頭鳳》為後人合成,向遊客展現了陸游鐵漢柔情的一面,使人讀來黯然神傷、嘆惋不已。

千年前,李白在此塗鴉:無關風月,只為情懷

悲情《釵頭鳳》

宋代後,印刷術逐漸發展,題壁風尚有所消退,但仍有人以題壁發表詩文。就說明清小說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水滸傳》中的宋江、盧俊義都曾題壁寫詩過。其中,宋江的一首題壁反詩,更讓本為民間酒肆的江西九江潯陽樓名聲鵲起,成為景區。此外,《紅樓夢》是刻在石頭上的故事;而《西遊記》中大聖在如來佛指上寫著的“到此一遊”,更是被一些熱衷在景點塗鴉的不文明遊客認作“鼻祖”。

千年前,李白在此塗鴉:無關風月,只為情懷

四大名著中“塗鴉”現象

唐宋時期,題壁詩雖盛行,卻也注重環保。為免牆壁髒亂有礙觀賞,也為題壁可重複使用,古人發明專供題詩用的板子。唐代稱為“詩板”;到宋代又稱“詩牌”。板上刷有白粉,被題上詩後,如不想保存,重新粉洗,便可再利用。

千年前,李白在此塗鴉:無關風月,只為情懷

今人“塗鴉”

在今天,不少景區也專門建設旅遊文化牆,讓遊人隨意刻畫、書寫、張貼。誠然,古人題壁並非都是陽春白雪,今人塗鴉亦非都是下里巴人。但我們呼籲在遊覽途中,少些格調不高且破壞文物塗鴉。願留下足跡、帶走回憶、文明出遊,更期待中國山美、水美,更顯人心美。

您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