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50到100年內,房地產投資收益排第二!第一竟是……

黃奇帆:50到100年內,房地產投資收益排第二!第一竟是……

Photo by Armando Arauz

資本市場加快了社會財富特別是金融資產的增長,以前中國人主要靠增量來增加家庭財富,現在可以用存量來增加財富。國際經驗表明,如果從50年到100年時間跨度看,股票、房地產、國債、黃金四方面投資收益,最高的是股票,第二是房產,第三是債券,最後是黃金。

近日,重慶市政府原市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做出如上表示。

黃奇帆:50到100年內,房地產投資收益排第二!第一竟是……

在本次論壇上,黃奇帆還講到了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六大功能。他認為,資本市場的獨角獸制度、風險資本投資機制能極大促進企業科技創新;資本市場的逐利特性、用腳投票的資源配置機制,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他表示,傳統金融體系是指以商業銀行為基礎的金融體系,現代金融體系是指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金融體系,不僅僅具有媒介資金供求關係的機制,而且還具有能夠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分散風險和分享財富成長三大功能的機制。

黃奇帆還提出了中國資本市場尚存的九大改善空間:

(1)總量還小,國民經濟證券化率不到50%;

(2)交易所競爭力不夠,交易品種和數量還不豐富;

(3)市場分割,比如A股、B股、香港紅籌、H股,債券分為銀行間中票和交易所債券;

(4)發行機制不健全;

(5)退市制度不健全;

(6)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和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7)證券公司綜合實力、競爭力較弱,主要靠經紀業務支撐;

(8)投資者結構不合理,散戶投資者多、機構投資者少;

(9)發展和監管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建設需要加強。

其實,這不是黃奇帆第一次在演講中談及房產的相關話題了。

去年5月26日,黃奇帆在由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大問題”講堂第11期作了“關於建立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的若干思考”的講座。

黃奇帆:50到100年內,房地產投資收益排第二!第一竟是……

在講壇上,黃奇帆系統地指出了中國房地產存在的10大失衡之處,並提出了5個方面的長效機制。

他表示,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其中以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10個方面:

(1)土地供需失衡

宏觀上,土地供應總量減少了,房地產用地自然會更緊一些,“地少人多”是我們國家的國情;結構上,國家每年批准供地中,工業用地配置佔比高,擠佔和壓縮了住宅用地。

(2)土地價格失衡

地價是決定房價的根本性因素,控制房價的關鍵就是要控制地價。現在,土地升值有點畸形,過去十年,一線城市的房價幾乎漲了八倍到十倍。

(3)房地產投資失衡

在全國32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中,過半數房地產投資連續多年佔GDP比重超40%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了60%,比重越抓越高,失衡就會越來越重。

(4)房地產融資比例失衡

2016年,房地產佔用了全部金融資金量的25%,而房地產貢獻的GDP只有7%左右,房地產綁架了太多的金融資源,導致眾多金融“活水”沒有進入到實體經濟。

(5)房地產稅費佔地方財力比重過高

這些年,中央加地方的全部財政收入中,房地產稅費差不多佔了35%,全國10萬億地方稅中,有40%也就是4萬億是與房地產關聯的。政府的活動太依賴房地產,地方政府財力離了房地產是會斷糧的,這也是失衡的。

(6)房屋銷售租賃比失衡

近十年,我國開發的房產90%以上是作為商品房、產權房進行買賣的,真正作為租用的不到10%。這樣的市場結構是畸形的。房屋租賃市場發育不足,也是一種失衡。

(7)房價收入比失衡

從均價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房價收入比往往已到40年左右。這個比例在世界已經處於很高的水平了。

(8)房地產內部結構失衡

一線二線城市由於土地的供不應求,形成房產開發量的供不應求,而且還是在限賣限購的背景下,一旦放開,就會無房可供。而有些城市的庫存甚至三、四年都賣不掉。

(9)房地產市場秩序失衡

有的開發商買來土地後,在利益驅使下,將原來規劃為寫字樓的改為住宅、賣不掉的房子切碎賣、囤地捂盤…亂象層出不窮。

(10)政府房地產調控失衡

相關政策經常上上下下、變來變去,無法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對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家庭穩定帶來影響,也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造成破壞。

針對以上失衡現象,黃奇帆提出了5個長效機制,涵蓋土地、金融、稅收、租賃市場、地票制度等方面。

總編丨佳鋮 整合丨野野

內容來源:中國基金報、經濟觀察報、第一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