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50到100年内,房地产投资收益排第二!第一竟是……

黄奇帆:50到100年内,房地产投资收益排第二!第一竟是……

Photo by Armando Arauz

资本市场加快了社会财富特别是金融资产的增长,以前中国人主要靠增量来增加家庭财富,现在可以用存量来增加财富。国际经验表明,如果从50年到100年时间跨度看,股票、房地产、国债、黄金四方面投资收益,最高的是股票,第二是房产,第三是债券,最后是黄金。

近日,重庆市政府原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在“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做出如上表示。

黄奇帆:50到100年内,房地产投资收益排第二!第一竟是……

在本次论坛上,黄奇帆还讲到了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六大功能。他认为,资本市场的独角兽制度、风险资本投资机制能极大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资本市场的逐利特性、用脚投票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他表示,传统金融体系是指以商业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现代金融体系是指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不仅仅具有媒介资金供求关系的机制,而且还具有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分散风险和分享财富成长三大功能的机制。

黄奇帆还提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尚存的九大改善空间:

(1)总量还小,国民经济证券化率不到50%;

(2)交易所竞争力不够,交易品种和数量还不丰富;

(3)市场分割,比如A股、B股、香港红筹、H股,债券分为银行间中票和交易所债券;

(4)发行机制不健全;

(5)退市制度不健全;

(6)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7)证券公司综合实力、竞争力较弱,主要靠经纪业务支撑;

(8)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散户投资者多、机构投资者少;

(9)发展和监管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建设需要加强。

其实,这不是黄奇帆第一次在演讲中谈及房产的相关话题了。

去年5月26日,黄奇帆在由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大问题”讲堂第11期作了“关于建立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的讲座。

黄奇帆:50到100年内,房地产投资收益排第二!第一竟是……

在讲坛上,黄奇帆系统地指出了中国房地产存在的10大失衡之处,并提出了5个方面的长效机制。

他表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其中以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0个方面:

(1)土地供需失衡

宏观上,土地供应总量减少了,房地产用地自然会更紧一些,“地少人多”是我们国家的国情;结构上,国家每年批准供地中,工业用地配置占比高,挤占和压缩了住宅用地。

(2)土地价格失衡

地价是决定房价的根本性因素,控制房价的关键就是要控制地价。现在,土地升值有点畸形,过去十年,一线城市的房价几乎涨了八倍到十倍。

(3)房地产投资失衡

在全国32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过半数房地产投资连续多年占GDP比重超4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60%,比重越抓越高,失衡就会越来越重。

(4)房地产融资比例失衡

2016年,房地产占用了全部金融资金量的25%,而房地产贡献的GDP只有7%左右,房地产绑架了太多的金融资源,导致众多金融“活水”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

(5)房地产税费占地方财力比重过高

这些年,中央加地方的全部财政收入中,房地产税费差不多占了35%,全国10万亿地方税中,有40%也就是4万亿是与房地产关联的。政府的活动太依赖房地产,地方政府财力离了房地产是会断粮的,这也是失衡的。

(6)房屋销售租赁比失衡

近十年,我国开发的房产90%以上是作为商品房、产权房进行买卖的,真正作为租用的不到10%。这样的市场结构是畸形的。房屋租赁市场发育不足,也是一种失衡。

(7)房价收入比失衡

从均价看,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房价收入比往往已到40年左右。这个比例在世界已经处于很高的水平了。

(8)房地产内部结构失衡

一线二线城市由于土地的供不应求,形成房产开发量的供不应求,而且还是在限卖限购的背景下,一旦放开,就会无房可供。而有些城市的库存甚至三、四年都卖不掉。

(9)房地产市场秩序失衡

有的开发商买来土地后,在利益驱使下,将原来规划为写字楼的改为住宅、卖不掉的房子切碎卖、囤地捂盘…乱象层出不穷。

(10)政府房地产调控失衡

相关政策经常上上下下、变来变去,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对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家庭稳定带来影响,也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破坏。

针对以上失衡现象,黄奇帆提出了5个长效机制,涵盖土地、金融、税收、租赁市场、地票制度等方面。

总编丨佳铖 整合丨野野

内容来源:中国基金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