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偉:全國房價仍未見頂 但三四線城市真實需求存疑

“全國來講,還不能武斷地說房價見頂了。”7月23日,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18屆年會上表示。

2018年以來,限購限價限售等政策持續收緊,但鍾偉認為,這並不足以構成有效的長效機制,也不足以抑制房價長期上漲的趨勢。

鍾偉認為,“愛情會失之交臂,永遠不會再來。但房子不會。”在過去的20年中任何時點,都可以買入商品住宅,持有6年可以獲得100%以上的收益。現在買房耐心拿6年,可能會有翻倍的收益。

限制性政策的反思

2018年樓市引人注目的現象之一是,限價帶來的新房二手房倒掛,各地爆發“搖號”搶房。

鍾偉認為,限制性政策與經濟學原理和市場的自身運作機制不一致,“其中限價可能是影響後果最嚴重的一種。”

限價令將價格強行壓住,形式上降低了房價,而普通居民並未因此獲利,真正受惠的反而是高收入人群,因為只有他們能支付高昂的“誠意金”以及較高的首付。

比如在深圳華潤城三期的預售中,參與搖號的買房人被要求支付200萬的“誠意金”;招商雙璽的“誠意金”則為500萬。

此外,限價必然導致短缺,而民眾的需求有增無減,供給難以跟上的情況下,“走後門”的現象頻頻出現。看似公平的“搖號”購房也變得有機可乘。

儘管人為的限價政策已經帶來很多副作用,但鍾偉判斷限價短期內並不會取消。那麼,是否會出現因為新房降價,二手房成交低迷,二手房也會降價慢慢接近新房價格?對此鍾偉認為,二手房市場機制已經形成,且需求持續增長,很難降價。

如果二手房價格跟新房越來越接近,到時候新房市場會消失。原因在於,住宅永遠是新比舊好,新房總要比二手房貴才符合常理。倘若做新房的利潤與二手房無異,新房供應商自然選擇退出市場。

政策如若不放鬆,未來商品房市場將面臨萎縮、倒退的窘境;如果商品房市場卻逆轉回去了,就成為鍾偉眼中的“危險”所在。

在他看來,限制性政策不可能真正抑制房價,只是短期內改變了供求關係。

他認為,房地產稅也不足以構成長效調控機制的全部。房地產稅僅可作為一種居民收入調節的方法,提高財政的汲取能力和公眾持有房產的持有成本,但希望通過這個政策來平抑、收斂各個區域之間分化的房價,效果有待商榷。

究竟什麼決定房價?

拋開短期的調控政策,鍾偉認為房價長期來看仍然是上漲的,他對當前市場上流行的判斷房價的指標如房價收入比、月供租金比、租售比等進行了批駁。

他還表示,“日本房地產泡沫”是一個孤例。目前全球主要城市的房價,都遠遠高於1994年,也就是25年前。

不過,鍾偉也否認了“房價永遠上漲”的簡單推定。在他看來,不同區域、不同消費水準、不同收入增長的人群難以一概而論。住宅作為商品,本身的漲跌也是呈有高峰、有波谷的曲線化態勢。

鍾偉從儲蓄和收入指標來判斷未來房價。從儲蓄角度來看,日本儲蓄率為零,美國儲蓄率是7%到8%,中國是40%多,國民仍有財富能力去投資房產。

鍾偉表示,中國從收入水平來講並不算富,但從財務的角度來說仍算富有,如今中國城鄉居民可投資金融動產為120萬億。

收入也是決定商品房價格彈性的重要指標。鍾偉表示,根據動態計算的結果,假定年收入增長年均8%,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價至少有50%的漲幅。

“工資跟不上房價”是民眾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對此鍾偉回應,80%的年輕人工資收入可能漲得較慢,而20%的優秀年輕人工資漲幅較快。

1999年之前中國城鎮職工工資的平均漲幅年均是8.6%,進入新世紀以來到現在的19年間,城鎮職工工資的平均漲幅年均9.4%,但仍然沒有趕上12.2%的房價上漲速度。

但這並不意味著購房能力越來越弱。“當你決定買一套500萬的房子,在今後十年、二十年是不會漲的,開發商不會因為第二年房子變成550萬而向你要550萬”,鍾偉以“買入時房價鎖定,而工資動態增長”的對比解答了這一疑問。

他進一步闡釋了自己的計算結果:即使在未來經濟增長放緩、收入增長亦放緩的情況下,年均8%的增長率,也意味著人們在今後的二十年總收入比現在的總收入平均要高2.5倍,這是為什麼他們能買得起房的一個重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從全球來看,房價的分化儼然已成未來的趨勢。鍾偉認為,正如西雅圖、舊金山、波士頓、紐約等城市,消費者在中國的發達城市買房,價格漲幅依然可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樓市仍具有投資價值。

鍾偉篤定,當中國進入一個成熟的高收入社會之後,即使全國房價穩定,充滿活力的一些城市房價依然會漲。所以長期來看房價是上漲的,但上漲的幅度分化會日趨嚴重。

鍾偉表示,三四五線的房價在未來兩三年走勢不錯,他傾向認為“未來三年中國三四五線城市低於1.4萬/平米的房屋會消失”,原因在於。

住宅供應成本6800元/平方米,開發商逐利而行,1.4萬元—1.5萬元/平方米才是未來的主流。

但長期來看,支持三四五線房價的真實需求仍然較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