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1月5日,溥仪握住此人的手说:我不做皇帝,愿作一个平民

1924年11月5日16时10分,注定是个历史性的时刻。

与这一时刻紧密相关的鹿钟麟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汽车共五辆,我乘第一辆,溥仪、绍英第二辆,溥仪后、妃和亲属及随侍人员分乘第三、第四辆;张璧等乘第五辆,由故宫直驶醇王府(清室称北府)。溥仪在醇王府门前下了车,这时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握手接谈。我说:“溥仪,今后你还称皇帝吗?还是以平民自居呢?”溥仪回答说:“我既已接受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当然废去帝号,愿意作一个中华民国平民。”我说:“好,你既然愿当平民,我身为军人,自有保护责任,一定要通知所属,对你加以保护。”张璧在旁凑趣地说:“你既是一个中华民国平民,就有当选为大总统的资格。” 到此,我们握手道别。

1924年11月5日,溥仪握住此人的手说:我不做皇帝,愿作一个平民

这就是说,从这一刻起,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成了真正的平民,得把自己的皇后叫老婆,不能再把“我”叫“朕”,更不说自己是天子了,就是困在沙滩上也不能称自己是“龙”了。这些称谓上的变化生活方式与社会地位的天地差别,那一刻,溥仪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事情的缘起北京政变,也被称为首都革命,发动者是冯玉祥。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军。10月23日,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宣布成立“国民军”。政变后,冯玉祥授意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款》,废除帝号,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

当时,冯玉祥说:“驱逐溥仪出宫的事,要马上办理,你们可同摄政内阁商量。”

1924年11月5日,溥仪握住此人的手说:我不做皇帝,愿作一个平民

听话的是时任北京警卫司令鹿钟麟和警察总监张壁,张壁立即找到内阁总理黄郛,经过反复商讨,拿出了《修正清室优待条款》:

一、大清宣统皇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

二、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五十万元,另拨两百万元设立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

被逐出紫禁城的溥仪逃往天津,与日本军方来往密切;

三、清室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可自由选择住居;

四、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

五、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同时决定由鹿钟麟和张壁前往执行。

1924年11月5日上午9时,鹿钟麟与张璧以及摄政总理黄郛、社会名流李石曾一行四人,由北京警卫司令部乘汽车出发,带四十军警,直趋神武门。守卫故宫的清皇室警察,见到突如其来的国民军,惊慌失措,还没有回过神即被全部缴械。鹿钟麟在神武门换上了国民军的岗哨,并在故宫外布置军警,割断了电话线。

1924年11月5日,溥仪握住此人的手说:我不做皇帝,愿作一个平民

此时,此时,溥仪正在储秀宫和皇后婉容吃着水果聊天,突然,内务府的大臣们就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为首的绍英手里拿着《修正清室优待条款》,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皇上,皇上,不得了了,……冯玉祥派军队来了!还有李鸿藻(晚清重臣、清流党领袖)的后人李石曾,说民国要废止原先的优待条款,拿来这个叫……叫签字……限我们三小时内全部搬出去!”

溥仪慌忙上前,几乎是夺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款》,但看过之后,他觉得情况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糟,只是三小的时限让他不能接受,便让绍英再出去和鹿钟麟等人交涉。

绍英说明溥仪同意迁出,但时间太仓促希望能够延时,还说,端康太妃刚死去不久,宫里只剩下敬懿和荣惠两个太妃,她们俩表示宁死也不肯离宫。

鹿钟麟听后像是思索了一下,但随后便命令随从去告诉“外面的人”:“快去告诉他们,时间虽然到了,但事情还可商量,先不要开炮放火,再延长!”

绍英一听,连忙跑回去将这“二十分钟”的事情报告了溥仪:“我们只有二十分钟,不然的话人家就要开炮啦!”

1924年11月5日,溥仪握住此人的手说:我不做皇帝,愿作一个平民

溥仪绝望了,在太监和宫女们的一片哭泣声里,他取出现洋,给宫里470多个太监每人发洋10元,100多个宫女每人发洋8元,要他们收拾细软物件,准备出宫。随后,溥仪在国民军的监视和保护下,离开了故宫。

鹿钟麟不用一枪一弹将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铲除了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应该说是个不小的功劳,而这足以让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显赫的一笔,但在后来的历史的长河中,他却一直默默无闻,何故?除了政治博弈中的游戏规则,在这里,让我们从冯玉祥为什么要驱逐溥仪出宫说起。

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同时,因其一生中时常背主倒戈,因此有人将其字“焕章”改为“换章”(换章意即打麻将换牌之意),以讽刺其经常倒戈的行为,还称他为“倒戈将军”。但在反对清王朝这方面,他的态度是坚定的,1911年参加滦州起义时起,他就一贯痛恨封建帝制。他认为,民国要与清朝决裂,不应该保留溥仪的小朝廷。1917年,张勋率辫子军入京,冯玉祥参加讨伐张勋复辟的战斗,收复北京后,他极力主张铲除祸根,驱逐溥仪出宫。但当时他只是一个旅长,人微言轻,没能实现这一愿望。

1924年11月5日,溥仪握住此人的手说:我不做皇帝,愿作一个平民

很明显,在冯玉祥看来,只要它(溥仪的小朝廷)在那儿存在着,就会成为一些人的“念想”,就会以此为由生出一些事端甚至是祸乱,所以,北京政变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实现了自己的这一愿望,但他这么做分明还没有能够做到彻底“铲除”。我们应该看到,1924年11月5日,与鹿钟麟握手的溥仪虽然声称自己“愿意作一个中华民国平民”,但当日本人在东北向他伸过“橄榄枝”,他还是将它接住了。

要革命,就得把它进行得彻底些,所以,1924年11月5日16时10分,注定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多少痕迹。道理很简单,很多事情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可以死灰复燃的,冯玉祥、鹿钟麟他们当时确也没具备完全将之消除的能力,而这不仅仅是面对溥仪一个人的事。(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