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征召竟敢不受命,还写下蔑视权贵、傲视王侯的词,千古流传

北宋词人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由于家庭富裕,所以早年居洛时,经常狎妓怡游,寻访洛阳一带的山川名胜。北宋时两次被举荐为学官均不出任。直到南宋绍兴二年,高宗下诏任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敦儒仍不肯受命,在众亲朋的劝说下,他方应诏前行。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因发表主战言论,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于1149年被免职。他早年的一首《鹧鸪天》词,可以说是他前半生的写照,据《宋史•文苑传》记载,他"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间,钦宗召他至京师,欲授以学官,他固辞道:"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终究拂衣还山。在返回洛阳后,他就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鹧鸪天》词,迅速流传开来,一时风行汴洛。

此人被征召竟敢不受命,还写下蔑视权贵、傲视王侯的词,千古流传

我是清都山水郎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大意是: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格,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哪儿能放在我的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权贵的不屑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和志向,是词人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

此人被征召竟敢不受命,还写下蔑视权贵、傲视王侯的词,千古流传

曾批给雨支风券

上片主要写词人在洛阳时纵情于山水,豪放不羁的生活。开篇词人便以“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两句十分豪放的口吻声明,我是天上掌管山水的郎官,我这种疏狂的性格是上天赋与的,实际上是说自己的疏淡狂放的性格是天生的,是不可改变的,豪放之中又带有刚强。这两句充分表现出了词人的性格特征,坦荡直爽,豪气四溢。清都,相传天帝的府地。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疏狂,狂放不羁。接下来写“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天帝多次批给我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这二句充满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仅对首句进行了绝妙而风趣的解释,而且透露了他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

此人被征召竟敢不受命,还写下蔑视权贵、傲视王侯的词,千古流传

几曾着眼看侯王

下片转入对现实的描写,用巧妙的方法表现词人赛神仙的淡泊胸怀。“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三句,写词人诗思丰富,酒量很大,隐逸生活的全部内容都表现为对诗与酒的钟情。面对“侯王”几曾看过,凸显词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夷,面对王侯的傲骨铮铮。大有诗仙李白之风:斗酒轻王侯!这是他的人生写照,个性的表现。结尾“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二句表现出词人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场,只想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隐逸归老。这二句,尤能动人心弦。玉楼金阙,本是人人羡慕向往的荣华富贵,但词人用一“慵”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态度,相反对于“插梅花醉洛阳”的生活却十分欣赏留恋,体现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风流,“梅花”是高洁的象征,这里意在言词人的品性高洁。将高洁与疏狂的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狂放。词的下片用独特笔法为读者塑造了李白之外的又一个"谪仙人"。他连天国的"玉楼金阙"都懒得归去呢,当然不肯拿正眼去看那尘世间的王侯权贵。

此人被征召竟敢不受命,还写下蔑视权贵、傲视王侯的词,千古流传

且插梅花醉洛阳

这首词体现了词人鄙夷权贵、傲视王侯的风骨,读来令人钦佩。无论从内容或艺术言之,这首词都堪称朱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首"天资旷远",婉丽流畅的小令。全词清隽谐婉,自然流畅,而且前后呼应,章法谨严。充分体现了词人蔑视权贵、傲视王侯、潇洒狂放的性格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