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幸福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群正成為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這為新時代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指明瞭方向。

華夏幸福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有專家認為,以城市群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將帶來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住宅開發等多樣需求,蘊藏巨大內需潛力;且未來城市群將呈現都市圈特徵。以“產城融合為一體”的產業新城將是促進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承載區域可持續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偉大夢想,華夏幸福用16年實踐創新探索出產業新城PPP模式。通過圍繞都市圈周邊縣域開發運營產業新城,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為合作區域提供了一整套以產城融合、產業發展為核心內容的整體解決方案。

如固安產業新城為代表的城鎮綜合開發類PPP項目,通過社會資本參與規劃運營,實現了合作區域財政收入的大幅增長,成為踐行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業態“雙創新”的區域樣本。

據悉,目前產業新城實踐已經從京津冀城市群,拓展到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區域,在南京溧水、浙江嘉善、安徽舒城等縣域蓬勃發展,經濟社會效益日益顯現。

其中,河北固安產業新城年內即將投產並打破日韓壟斷的第6代全柔AMOLED項目、有望年底迎來火箭“武漢製造”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火箭產業園項目,以及舒城產業新城悠易閱項目、蒲江產業新城鵬錦民防項目等等,均是合作區域的重大產業項目;來安產業新城陽明湖項目、江門高新產業新城龍溪湖公園項目、高淳產業新城的高鐵站項目等,均是當地重要的城建項目、民生項目。這些項目建成後將有效促進縣域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區域綜合發展價值。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9月,華夏幸福為所在區域累計引入簽約企業近1600家,招商引資額約4200億元,創造新增就業崗位7.1萬個。

清華大學PPP中心教授王守清認為,產業新城PPP模式在整體推進過程中較好解決了縣域經濟轉型發展中的一些難題,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模式,包含片區開發、工業園、生活配套等,是完整的產業鏈。這種PPP模式具有較高的借鑑推廣價值。

實踐證明,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PPP模式有效地彌補了縣域資源匱乏帶來的發展短板,為高質量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可持續的新動能。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模式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有效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