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示範區44條道路、27座山體、18處水系、14座橋樑都有了「身份證」

株洲網訊(王莉)地名是一個城市的整體形象和名片,也是一種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名片、城市歷史與未來的綜合體現。

道路修好了沒有名字,一條道路多種路名出現……這些現象給老百姓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日前,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為徹底解決這一亂象,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以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為契機,以《株洲市地名管理辦法》(株政辦發〔2015〕34號)、《株洲市地名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株民發〔2017〕56號)(以下簡稱《辦法》、《細則》)為依據,對雲龍示範區轄區範圍內約94.73平方千米範圍內的道路、山體、湖泊、橋樑命名情況進行摸底調查。雲龍示範區召開專家論證會,並通過命名申報程序,上報了44條道路、27座山體、18處水系、14座橋樑命名。

保證路名的規範性,有計劃性、有科學性的為城市道路命名

根據《細則》的明確規定,道路按規模一般分為大道、路、街、巷的幾類,由於其屬於貫穿性較強,所以經常出現多段多路名現象,識別性差,不便於記憶。同時,也導致一條道路多種路名現象時常出現。

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國發〔1986〕11號)、《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民行發〔1996〕17號)、《株洲市地名管理辦法》(株政辦發〔2015〕34號)、《株洲市地名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株民發〔2017〕56號)及《雲龍示範區城市道路命名管理辦法》相關文件要求。結合城市道路實際情況,雲龍示範區確定了整體性、科學性和規範性、指向性、特色性、尊重現狀等道路命名原則,並初步形成“五縱十橫”的道路整體格局。

雲龍示範區從區域整體考慮,根據不同片區的定位及主題,將轄區劃分為10大片區進行道路命名: 雲峰湖旅遊區、旅遊服務區、商貿服務區、龍母河片區、 華夏幸福片區、蛟龍社區、軌道高新片區、磐龍湖片區、職業教育區、南部配套區,並從有利於經濟持續發展、提升城市形象出發,本著便於記憶、便於擴展的理念,充分挖掘自身的歷史文化內涵,尊重歷史文化,保留深入市民習慣的原有路名,傳承歷史文脈。

充分徵求民意,實現命名民主化

在制定《株洲雲龍示範區地名(道路、橋樑、山體、水系)規劃》時,雲龍示範區邀請了地名專家和相關部門對《規劃》內容進行討論,並要求每一座橋樑、山體、水系的命名都要嚴格遵循《細則》,在命名過程中要體現當地文化底蘊,用地名來傳承文化。雲龍示範區根據地名專家和相關部門的意見進行了多次修改,並最終形成《規劃》。

此次命名工作深入挖掘地方歷史、文化底蘊,充分體現地理和產業特徵,廣泛徵求社區居民、社區、退休老幹部及沿街相關單位的意見,經雲龍示範區管委會相關辦公會議最終確定。同時,包含原來沒有經過命名程序但已廣泛使用的迎賓大道、雲龍大道、龍母河、雲峰湖等地名也都通過規範程序審批得以確認。

“如今雲龍示範區的路、橋、山、水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周圍環境也很漂亮!”帶著孩子在附近遊玩的市民方女士說,帶著孩子在這邊玩耍,感到非常幸福。 (王莉)

延伸鏈接

44條道路有新名字了

云龙示范区44条道路、27座山体、18处水系、14座桥梁都有了“身份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