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華夏幸福“扶貧方法論”:多元促成公益長效化

疫情牽動所有人的愛心,也牽動著不少企業的責任心。

作為衝在疫情援助前沿的企業,華夏幸福第一時間捐贈現金2100萬元,用於緊急支援武漢、孝感等疫區前線抗擊疫情及相關防治工作,並一直密切關注疫情進展。

企業在公共事件中反應的及時、有效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應著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經驗。

經過近三年持續不斷地參與社會化扶貧,華夏幸福在對社會責任的踐行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反應機制”,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尤其是在脫貧扶貧工作上,找到了更多有效的,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方式。

統一思想 因地制宜 華夏幸福做足“第一步”

近年來,“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受到高度重視,不少優秀的企業代表,也紛紛參與進來。華夏幸福就是其中一員。

作為一家河北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華夏幸福飲水思源,在經過多次實地摸排調研之後,選定了“淶源縣”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淶源縣是國家第一批貧困縣,也是河北省十大深度貧困縣之一。

用華夏幸福的話來說,“要啃就啃最硬的骨頭”。

2017年,華夏幸福與淶源縣人民政府簽訂《華夏幸福對口幫扶河北省淶源縣整縣脫貧框架協議》,對淶源縣貧困村莊實施精準幫扶,大力提升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

與此同時,華夏幸福第一時間把“對口幫扶”納入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公司內部上下統一思想,凝心聚力。

“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才能打贏淶源扶貧攻堅戰。”

在精準幫困中,華夏幸福傾向應用自身的產城優勢,秉持“產業新城助力幸福生活”的責任理念,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脫貧攻堅戰略部署,打造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擔當起脫貧攻堅、民生幸福的時代重任。

華夏幸福很清楚,脫貧工作最開始,也是最重要的是“齊心協力”。

而在實際操作中,則必須要“因地制宜”。

一方面是契合幫扶鄉鎮的情況,另一方面也要結合企業自身的優勢。據介紹,在華夏幸福和當地政府的合作中,雙方都在積極探索脫貧攻堅新思路,注重激發貧困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除了大力改善淶源最急迫的居住安全問題,建設公共配套設施,還通過助力淶源發展光伏產業,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使其獲得長期穩定收入,最終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修路增產脫貧不忘致富

真扶貧,扶真貧。

華夏幸福貫徹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部署要求,這一路走來,發揮自身在規劃、建設及發展方面的經驗與優勢,加強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修建幸福路,建設光伏扶貧電站,為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以發展根基“產業”為例,華夏幸福充分藉助國家光伏產業扶貧政策,加強與縣委縣政府協調對接,加快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建設。華夏幸福新建村級光伏扶貧電站21個,總裝機容量42.343兆瓦,覆蓋貧困村106個、貧困戶7200餘戶、貧困人口1.5萬餘人。目前,21個光伏扶貧電站均已實現併網發電,保證了所覆蓋的貧困戶年均穩定收入達到3200元以上,為實現脫貧出列創造了條件。

此外,打通淶源群眾通往小康的“幸福路”也是華夏幸福扶貧的一項重要任務:提升改造留家莊鄉留家莊村至水石塘村段道路總里程6.8公里,將原破損嚴重的混凝土單車道路面重新改擴建為瀝青雙車道路面,局部增設錯車帶和安全防護設施,使道路的通達性、安全性、舒適性大幅提升,為沿線留家莊村、坡水村、燒車村等5個貧困村2000餘名群眾出行提供了便利,打通了實實在在的“幸福路”。

5個村住房改造 惠及數千貧困戶

除了激發淶源縣的“自生力”,該地更為迫切的則是住房安全保障問題。

淶源縣屬於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區域,自然環境惡劣,地質災害頻發,因地理條件限制,經濟發展落後。村民們居住在泥巴房、土坯房裡,生活幸福度急需提升。

2017年華夏幸福成立了“對口幫扶淶源縣整縣脫貧工作領導小組”,抽調近百位專業人員進駐精準扶貧一線,充分發揮自身在規劃設計、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配套建設以及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及優勢,對淶源縣貧困村莊開展整村房屋改造與搬遷工程,讓淶源貧困群眾能先解決眼下的緊急問題,快速脫離住房貧困,提升居住幸福度。

實際上,2018年,華夏幸福已正式啟動實施金家井鄉十八盤村、斜山村、留家莊鄉團圓村、上莊鄉下老芳村、東團堡鄉湯子嶺村等5個幸福新村的建設。

在設計中堅持“不搞千篇一律、不搞照搬挪用”的理念,遵循村莊原有肌理,尊重群眾生活習慣,結合當地地理條件、農業生產及群眾生活習慣,建造“樣板房”打消群眾疑慮,真正做到讓群眾滿意。

2018年8月24日,十八盤幸福新村竣工交付,共新建住房56套,建築面積4675平方米,惠及群眾187人。配建村委會、衛生所、村民活動中心、文化戲臺等公共配套設施420平方米。新建新型現代化馬廄2060平方米,設計容納馬匹240匹。

2018年11月22日,斜山幸福新村竣工交付,共新建房屋236套,惠及群眾572人,總建築面積約15207平方米。其中住房面積14300平方米,配建村委會、衛生所、村民活動中心、電商超市、小學等公共配套服務設施907平方米。

截止目前,華夏幸福建設的金家井鄉十八盤村、斜山村、上莊鄉下老芳村、留家莊鄉團圓村和東團堡鄉湯子嶺村5個幸福新村,已經全部竣工交付,新建房屋937套。

在建設幸福新村的同時,華夏幸福結合各村莊房屋狀況實施了四類人員C、D級危房改造項目。目前,已完成65個村的危舊房屋1126套,惠及貧困群眾2250餘人。

偶然變常態 多元化實現公益長效化

在成功之前,一定少不了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華夏幸福與淶源縣委縣政府密切配合,積極探索精準扶貧新思路,在認真摸底、精準識別的基礎上,堅持“一村一案、一戶一策”,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全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華夏幸福也不斷嘗試和驗證,幫扶計劃的科學性,探索實施獨具特色的“四位一體”精準扶貧方法,將幸福藍圖、幸福承諾、幸福方法和幸福保障四大方面充分結合成一個整體。如今,淶源扶貧工作走過3個年頭,華夏幸福幫扶工作共涉及淶源縣17個鄉鎮133個村莊,實施幫扶項目93個,惠及貧困群眾27600餘人。

近年來,作為社會化扶貧大格局中的重要一員,華夏幸福始終堅持專注品質和服務,並不斷探索創新實現轉型發展,在公益事業中往往能看到它的身影。

從生態治理、校舍援建、資助貧困學子到設立公益基金、產業扶貧,越來越多房企正在將公益行動從“偶然”變成“常態”,通過領域的多元化,計劃的系統性,實現公益價值的長效化。文/青衣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