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爲何當年沒有殺掉自己的父親李淵?

命系-那些孤獨的城市病人


很簡單,因為李淵足夠識時務,否則李世民恐怕不會心慈手軟!李世民這個人總結起來就三個字:穩準狠!玄武門之變李元吉先動手向他連發三箭,他理都沒理,直接反手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因為他明白,只要殺了李建成他的政變就已經成功了,李元吉根本不是重要人物!政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也就是他那些侄子們通通殺光一個不留,但是對李建成的舊部卻並沒有進行大清洗反而不少都得到了重用,因為李世民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同樣的道理,玄武門事變時李世民真正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最高權力,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這個目標,為了它哥哥弟弟都可以殺爸爸又有什麼不可以?看看當時發生的事就知道的一清二楚,殺了李建成後李世民讓尉遲敬德帶著一大堆渾身是血的士兵跑去見李淵,說太子齊王造反,秦王已經把他們殺了,然後大家就等著李淵回答。試想一下,如果李淵勃然大怒,甚至要追究這個忤逆之子的責任,結果會是怎麼樣?只有兩種,一是馬上被殺,然後李世民把責任推到李建成身上,告訴普天下的老百姓哥哥造反把爸爸殺了,我沒能救出爸爸真是不孝啊!二是被軟禁,一段時間後暴病身亡,秦王殿下大哭一場後靈前繼位!

然而李淵不傻,聽到兩個兒子慘死的消息他簡直連哭都不敢哭,而是當即宣佈所有事情都歸李世民處置。李世民得到這個保證後才跑出來抱著李淵痛哭流涕,李淵也抱著李世民痛哭流涕,父子倆上演了一出父子情深的好戲。

那麼回到這個問題來就很清楚了,李世民為什麼不殺李淵,因為已經沒必要,他已經從李淵手上獲得了最高權力,而李淵又控制在自己手裡,那還殺他幹什麼呢?殺了他,後患無窮,雖然可以說成是李建成殺的,但是紙包不住火,這種事情遲早都會洩露出來,雖然我認為即便真的洩露出去李世民的皇位依然可以坐的穩穩的,但這終究不是件好事。而不殺則好處多多,李世民所有的意願都可以說成是李淵的旨意,李建成和李元吉又都死了,誰還敢違抗他的命令?至於有些人擔心的不殺李淵會不會哪一天李淵找機會逆襲反而把李世民幹掉了?這個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原因還是那個,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死了,其他人根本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全天下的人都很清楚自己效忠的對象是誰,沒有誰會那麼傻和已經老邁的李淵幹這種事,更別說大家都清楚,這大唐到底是誰打下來的。現在皇位由功勳最大的李世民來坐好得很,也妙得很!


石敬瑭


三個字解釋沒必要。李世民沒有殺李淵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去分析,首先李淵是被尉遲恭告知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了的消息,這個時候尉遲恭已經拿著武器,並且是全副武裝,李淵就算沒有腦子,也知道這代表著什麼,這說明他的寶貝兒子已經發動政變,並且殺害了自己的大哥,自己如果這個時候反抗,尉遲恭會毫不猶豫殺了他。

李淵非常的識時務,他知道這個時候大勢已去,自己的江山也只能託付給李世民,沒有其他的選擇,大家都知道是李世民發動的政變,可是李世民的人對外是這樣說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要造反李世民拼死擋住,其實這話非常假,因為在當時李建成是板上釘釘的繼承人,至於有些人說李世民才是最合適的繼承人,這只是電視劇中的說法。

在真正的歷史中,李建成本就是太子,李淵非常喜愛他,滿朝文武也都支持他,試問這樣的情況下李建成為何要造反?李淵聽到這句話和別人聽到這句話的反應是不同的,別人聽到說李建成謀反李世民將其消滅,覺得李世民無恥。

李淵聽到這句話可不會這麼想,李淵想的是什麼呢?在李淵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威脅,如果自己不順從李世民的意思,李世民肯定會殺了自己,然後昭告天下,李建成造反,自己拼死也沒能救下自己的父親,是自己不孝,自己對不起父親,然後在朝堂之上大哭,為他的父親舉行一場隆重的葬禮,之後就是自己登基。

李淵不傻自然是處處配合李世民。在李世民的角度來看,他也不想殺李淵,畢竟那可是自己的親生父親,殺父可不是好名聲,而且還是帝王,紙裡包不住火,有朝一日傳出去,自己在歷史上名聲會很差,李世民不想殺李淵,李淵也不想死,當然正是因為李淵的配合,李世民才沒有下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之所以沒有殺掉自己的父親李淵,一是因為事發後李淵見風使舵馬上偏向李世民。二是自古子弒父乃是大不逆的行為,在這種道德約束下李世民也不能說殺自己的父親就殺的。當然李世民不是不敢弒父而是沒有必要弒父。

玄武門之變的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精彩刺激,最後秦王李世民弒兄殺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成為失敗者,就此落幕,而秦王李世民成為唐太宗一手開創了大唐盛世,哪怕有著些許汙名,但也流芳百世,在歷史上留下很高的評價。

而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的態度也是耐人尋味,在事發前,功高震主的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雙方已是矛盾重重,而李淵在其中搖擺不定,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最後更是明顯偏向嫡長子李建成,而事發後,面對尉遲恭所謂的一面之詞說太子齊王作亂已被秦王誅殺,派他前來護駕。李淵並沒有發怒而是問其左右竟然發生了這種事情該怎麼辦呢,大臣進言太子與齊王本就無功還如此,應立李世民為太子。李淵馬上依言封李世民為太子,並說這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心願,認定李建成李元吉就是犯上作亂。以李淵平日的偏袒風格,竟然沒有怪罪於李世民,而是馬上安撫,說明什麼,說明李淵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見大局已定,自己也很危險,就見風使舵順水推舟的將李世民立為太子。李淵如此做,李世民又何苦殺他呢。


為什麼說李世民並非不敢殺李淵,而是沒必要殺呢,我們可以分析分析,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恭是個關鍵人物,他殺了齊王李元吉,並且提李建成李元吉首級示眾,在封建社會中可謂是膽大包天,李世民手下人才濟濟,誰都沒有派而是派尉遲恭進宮,用意很明顯,要是李淵暴跳如雷非要懲罰李世民,尉遲恭就會殺了李淵的,畢竟其他人面對皇帝之威,可能不敢做大不逆之事,而殺紅眼的尉遲恭毫無疑問是不在其中的。

漫長的歷史中,子弒父雖為大逆不道,但也有子弒父的例子,並且成功洗白的。如東周第一位君主周平王姬宜臼,因其父周幽王要廢姬宜臼太子之位,他便逃往母族申國,最後申侯聯合繒國和犬戎進攻周國都城鎬京,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姬宜臼被擁立為王,當時還有人擁立周幽王次子姬伯服為周攜王,出現二王並立局面,當然最後周平王成為贏家,周平王弒父了嗎,其實仔細品味那段歷史,周平王算是間接弒父了,即使如此,最後還不是成為正統所在了,並且負面影響被降低最低。春秋戰國時期,實行了著名的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英雄一世,晚年因為兩個兒子的權力之爭爆發了沙丘宮變,被斷水斷糧困於內宮三個月之久,趙惠文王對此一直不聞不問,最後趙武靈王活活被餓死,如果沒有趙惠文王的授意趙武靈王豈會被活活餓死,趙惠文王弒父了嗎,毫無疑問弒父了只不過採取了間接方式。

以上這兩位都是採取了間接方式弒父,後世也沒有留下罵名。李世民又豈不會讓尉遲恭殺李淵,最後丟卒保車以尉遲恭謀反弒君弒太子齊王而處死罪,自己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力挽狂瀾的正面形象呢。


以史為鏡,可看興衰,李世民並非不敢弒父,只是沒有必要,以道德問題來說李世民不敢弒父簡直搞笑,只能說他沒有必要弒父而不是不敢。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成熟的政治家做事情都是有明確目的的,很少會因為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自己的行動。李世民和李淵都是成熟的政治家,不會做出不理智的行動來。

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的目的最低是自我保護,最高是登基當皇帝。所以當太子李建成等威脅到他的生命和目的時,他會毫不猶豫下毒手,他的父親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已經同意讓他當“監國太子”,實際上已經交出了權力,不再成為他登基稱帝的阻礙。

李世民像

對於李淵來說,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死去,他已經沒有選擇,只要他還想讓大唐和平延續,就只能傳位給李世民。此後也沒有做出任何威脅李世民地位的舉措。

李淵像

所以李世民沒有殺掉自己父親的動機和目的。


象眼觀天下


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一來是因為其兄長的咄咄逼人,二來就是因為他自己也想做皇帝。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並起,而太原的李氏門閥實力雄厚,在反隋與唐朝統一戰爭中,李氏兄弟中,李建成主掌文官集團,李世民主掌武功征伐,兄弟兩人配合也比較默契。但是能夠“共苦”的人,卻不一定能夠“同甘”。

大局初定以後,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矛盾越來越激烈。對於李建成來說,李世民戰功赫赫,對他這個太子的確是個巨大的威脅。所以東宮幕僚都奉勸李建成趁早剷除李世民。


大部分人都想做皇帝,然而對於李世民來說,即便自己沒有稱帝的野心,自己的兄長也不會輕易放火自己,那乾脆來個“名正言順”。

高祖武德九年,李世民以“太子屢屢逼害”為由,“迫不得已”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

李世民弒兄,為何沒有弒父?

在古代“弒父”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如果說李世民弒兄可以說是“被逼無奈”,那他弒父就是罪不容誅,必然被唾罵千古。


與李建成同為太穆皇后竇氏的嫡出血脈,以“嫡長子繼承製”來說,李世民已經剷除了兄長李建成,成功奪取了“嫡長子”位子,繼承皇位名正言順。而當時大權都掌握在戰功赫赫的李世民手中,無論如何,皇帝之位都已經是囊中之物。而高祖李淵也無奈承認了一切,冊封李世民為儲君,主宰東宮並且監國攝政。

所以對李世民來說,弒父有百害而無一利。能夠讓李淵讓位就已經達到目的,為何還要做出大逆不道之行,那時候史官想給李世民藏拙都不知道怎麼辦了。


澹奕


李世民殺了兄弟,當了太子,目的已經達到。不想再揹負上殺父罪名。同時保持朝政穩定。

玄武門之變後不久,李淵已經立李世民為太子了。而且他的兒子裡邊,優秀的兒子也就剩李世民了。於是,不久就退位了。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太子和李元吉,自己當了太子,而且李淵不久就退位了。他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理由就是,太子奪他權力並意圖加害他。如果再殺李淵,那麼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就會受到更大質疑,甚至背上弒父的名聲,不划算。

再者就是,李世民雖然勢大,但是朝中仍有忠於李淵的勢力。如果殺了李淵,朝局必然不穩。甚至可能會有地方軍隊趁機造反。而且當時突厥頻頻騷擾,內部需要安定團結。


隨園說


古代帝王多以儒家思想統御萬民,而儒家中對孝道極其看重。《孝經·開宗明義章》中曾寫到,子曰: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這句話意思是孔子說:上古賢王有一種最高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用來順服天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孔子說: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產生。

李世民不管是否真的孝順,但是明面上必須表現的很重孝道。再者歷代皇帝都以自己為真龍天子,順應天命而上位,他要真做出這種事明顯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還有可能使對自己不滿的人以此為理由公然討伐他。

不過話說回來他真的能對自己的父親下的去手?畢竟是親生父子,我不信他真的鐵石心腸。


走加召等於超


李世民“玄武門”得手之後不是沒想過乾脆連李淵一起幹掉,當時貴族之間這種事情很多,做事做絕嘛。不過李世民最終還是先安排尉遲敬德先去探明李淵的情況,看李淵什麼反應。(李世民 畫像)

小編認為“玄武門”大開殺戒李淵在宮中不可能不知道,史書說他不知情還在湖中游玩這道理說不通。他肯定是知道風聲在等消息,李建成得手那沒問題,本來他就是太子,李世民得手的話李淵肯定早就想好對策,那就是認可事實唄,反正都是自己的兒子。

但是尉遲敬德滿臉殺氣敢來,號稱護駕但也嚇到了李淵,一下子認可李世民說啥是啥了。可以想象,李淵強做鎮定、保持威嚴的舉態在尉遲面前被慫掉了。既然老爹認慫,李世民就沒必要殺李淵。(李淵 畫像)

第二點,李世民一直對治理國家有自己的設想和計劃的,否則也不可能繼位後馬上有開創“貞觀之治”。他認為老爹李淵不是個皇帝,哥哥李建成也不咋地,這也是他動手的原因之一。他想的就是能繼位,所以殺了李建成就能當上太子,這很名正言順。但是殺李建成可以說其叛逆,殺李淵的話就變成自己造反了。這樣的舉動肯定不得民心,畢竟李淵是皇帝,而這點李世民肯定是要考慮代價的。雖然小編敢保證李世民有過下策的準備,但既然老爹慫了,那是最好了。(玄武門)

所以,基於以上2點,李世民就不殺李淵了,不過他對這個老爹還是有些仇恨的,這從之後他對李淵的所作所為就能看出。

一家之言,感謝各位閱讀。有興趣就請關注本頭條號,我們是熱衷於研究地理、人本、環境歷史學說的【今古縱橫】。


今古縱橫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當年,李世民麾下大將尉遲恭等一夥人,在一個看似平常的再不能平常的白天,在玄武門,伏擊狙殺了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後來一夥人更是明目張膽氣勢洶洶的殺奔後宮,尉遲恭嚴肅的告訴大唐皇帝李淵,您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妄圖謀反,已經被誅殺了,秦王李世民功勞大,能力強,可以治理國家,麻煩您交出皇帝寶印,讓秦王當皇上,您就在後宮安安心心的享福吧!


李淵當時就愣住了!什麼,建成和元吉已經被誅殺??????李淵又氣又恨,但是看到尉遲恭等一夥人的氣勢,明白了當下的形式,只能心中一聲長嘆,可憐我兒建成元吉!

隨後,李淵傳旨太監,交出了大寶,並且頒佈聖旨,自己退位,傳位於李世民

一代聖明君主,就這樣踏著親兄弟的鮮血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關於李世民為什麼沒有殺李淵,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弒父,為大逆不道之罪!

中國是文明古國,而仁義禮智信忠孝這些都是深入人心的思想!

假如李世民殺掉李淵,那就是大逆不道,一個大逆不道的人,連父親都殺的人,誰敢去輔佐?輔佐這樣的人,無異於助紂為虐嘛!

第二:殺建成元吉,並非李世民本心!

其實,雖然說李世民和李元吉的鬥爭已經到了水深火熱的時候,更有李元吉的推波助瀾,但是李世民畢竟是一代明君,聖賢之人,他的內心並沒有要一定置骨肉兄弟於死地的想法,只不過後來的發展確實出乎了他的意料!尉遲恭一夥人居然說殺就殺,真的把建成的元吉給殺掉了!

他本就無心骨肉相殘,何況是殺掉自己的老父親!

第三:大局已定,何必再添紛爭?

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可以說大局已定,哪怕李淵不馬上傳位於自己,但是這個結果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因為李世民四兄弟,就李世民獨活了,其他都已經去世了,並且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軍權更加的集中更加的強大了,所以,這個時候再把李淵殺掉的話,不僅沒什麼大的好處,反而害處頗多,所以李世民不能殺掉李淵!

雖然說李世民沒有殺掉李淵,但是因為建成和元吉兩個人的死和李世民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後來李淵和李世民的關係也是愈行愈遠。

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後,立馬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興教育,輕稅賦,重農業,最終奠定了大唐盛世的基礎!

謝謝大家!


深圳小哥帶你看深圳


李世民有什麼理由要殺自己的父親李淵呢!

從周朝傳下來的規矩是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太子李建成作為嫡長子,自然是李淵的最先之選,而李世民作為有能力的代表,也網羅了不少人才。隨著李世民實力不斷增強,取代太子李建成之心漸強。玄武門之變乃李世民謀劃多時的成果,就像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驅走建文帝,自己稱帝一樣。最初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如果李世民再殺掉李淵,天下人更不會聽之任之。


作為君王,是天下的榜樣,為天下表率。中國講究百善孝為先,君王將儒家推至極尊崇的地位,自然有他的道理。李世民不敢殺父親李淵,不管是誰當皇帝,都不敢殺自己的父親。


自古弒君者大多都不會有好下場,除非君王已是人人得而誅之的殘暴君主,而弒父比弒君更為嚴重,天所不容。

類似的例子

掘地見母:鄭莊公寤生,其母親武姜因為其出生時差點難產而不喜歡他,而是喜歡他的弟弟段。武姜屢次向鄭武公請示立段為太子,但最後還是寤生繼位,為莊公。然後武姜為段向莊公要封賞和大的封地,莊公也同意了。最後武姜竟然幫助段謀反,莊公平叛後將母親武姜安置在城潁,併發誓不到黃泉不再相見。最後莊公想念母親,還是潁考叔出主意,在地下挖出泉水後母子相見。

始皇囚母

:始皇帝的母親趙姬原是呂不韋的寵姬,作為政治投資獻給了始皇帝的父親公子異人。始皇帝嬴政登基後不久,呂不韋就開始考慮自己和趙姬的鬼混問題,嬴政漸漸長大,這樣也不是辦法,於是從宮外物色了一名性工作者嫪毐,以伺候有著強烈需求的趙姬,也就是此刻的太后。太后給嫪毐生了兩個孩子,而嫪毐的身份其實是個宦官,宦官和太后生了兩個孩子,作為一國之君的嬴政怎麼受得了,所以將嫪毐車裂,將他的兩個孩子,其實是嬴政同母異父的弟弟,裝入麻袋摔死了。太后被囚禁,斷絕母子關係。

可見,即使作為君王,手握生殺大權,也不會輕易對父母下手。俗話說生養之恩大於天,連天下都能大赦,何況自己的生身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