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的老、老、老、老……老照片

照片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留住了歲月、固定了時光,讓後人可以隨時穿越時空,觸及那一剎那的物事。

先上一波湘子橋不同時期的老照片,每一張都比此時正在看照片的你還要老,可能還老上將近一世紀。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上的算命先生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湘子橋上的算命先生

未能確切知道這張照片的時間,從人物衣著上猜測,或許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至於拍攝者是誰,亦沒具體記載,或許是名老外。

照片傳遞出許多有趣的信息:點擊大圖可看到樓臺門上寫著“隱者也”,旁邊貼有寫著“韓江黃談星,精卜周易,談論命理”的一幅字。

畫面中的老頭應該就是黃談星了,他正對著鏡頭笑。右側的亭柱上有“信基督得永生”的粉筆字。

與笑對鏡頭的黃談星不同,婦女們則怕被拍照,一個用鵝毛扇遮頭,畫面裡的鵝毛扇應該是她在售賣的,另一個則坐著捂住了臉。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算命先生” 黃談星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還沒“溜走”的鉎牛

下圖,是同一人同一時期拍的另一張照片。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這兩張照片是最早關於湘子橋上“真正的”鉎牛的影像記錄。第一張照片左側可以看到還沒“溜走”的鉎牛臀部,第二張則可以看到鉎牛的側面。

清雍正二年(1724年),潮州知府張自謙鑄造兩隻鉎牛,分別放置於西橋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並在牛頭刻上“鎮橋御水”四字。道光廿二年(1842年),韓江發大水,東墩鉎牛被洪水衝入江中,於是便有了“兩隻鐵牛一隻溜”之民謠。

如今湘子橋上的鉎牛是1981年由潮州市文物部門仿鑄的贗品,淡浮寺的鉎牛亦然。按道理來說,溜了一隻應該還剩一隻,為什麼都沒了?

據說,1967年,人們在上游200米處鑄鼎廠的沙灘下發現“溜走”的鉎牛,於是,連同留存下來的那頭鉎牛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紅衛兵等革命同志大卸八塊後丟進火爐,鑄成了農具。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清雍正二年(1724年)鑄造的鉎牛

湘子橋老照片:橋上的算命先生和那還沒“溜走”的鉎牛

清雍正二年(1724年)鑄造的鉎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