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悍的秦軍僅15年,就潰不成軍的衰弱下去,原因值得深思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秦軍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以及統一後秦朝的軍隊。秦軍是當時強大的鐵軍,橫掃六國,北擊匈奴,南攻蠻族,一統江山。秦軍時期著名將領有:白起,王翦,蒙恬等為秦國統一和保衛疆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強悍的秦軍僅15年,就潰不成軍的衰弱下去,原因值得深思

秦軍的實力的強悍是很多人公認的,畢竟秦國能夠一掃六國,軍隊沒有強大的戰鬥力,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可以說,秦軍堪稱我國軍史上的巔峰,很多的軍隊甚至都無法和秦軍抗衡。

秦國最出名的就是秦國箭陣,每打一仗之前,先發箭陣。其威力大家應該都有了解,一個字牛。而且其能夠如此強悍,不僅是人的素質高,武器肯定也是非常棒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秦國的政策得當,那時七國的名將,不外乎秦國和趙國。而秦國的將領是進攻型的,趙國確實防禦型的。最終秦國還是攻下了趙國。其中白起、王翦是其中的佼佼者。

強悍的秦軍僅15年,就潰不成軍的衰弱下去,原因值得深思

不僅如此,秦軍在橫掃六國之後,還北上出擊,並且擊敗了心腹之患匈奴,

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建立國家。在中國古代春秋戰國之際,匈奴逐漸統一了北方的草原各民族,而且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佔領了河套地區。公元前214年,秦朝的大將蒙恬統軍30萬北伐匈奴。這場戰爭是壓倒性勝利,沒有啥波折,秦軍戰場上完敗匈奴,河套地區直接被秦軍收復,匈奴被打怕了,十餘年不敢南下。強悍的秦軍僅15年,就潰不成軍的衰弱下去,原因值得深思。

強悍的秦軍僅15年,就潰不成軍的衰弱下去,原因值得深思

其實,這只是表面的現象,當時的秦軍的實力依舊十分的強大,只是由於像蒙恬那樣的主將被害,軍心渙散,而且在統一之後,很多的地方都需要軍隊的駐守,尤其是秦朝的北部疆土,必須要派出大量的軍隊駐守北疆,防止匈奴前來偷襲,這就導致了秦軍的分散。

強悍的秦軍僅15年,就潰不成軍的衰弱下去,原因值得深思

秦軍主力為北方大將蒙恬率領的三十萬戍衛邊軍,這支軍隊在蒙恬受冤而死後群龍無首,潰散;保衛咸陽的是蘇角,李由等,駐紮在咸陽有衛尉軍、中尉軍、都尉軍三支軍隊。衛尉軍是負責宮廷的近衛精銳,只有一萬。中尉軍則是護衛咸陽的近衛精銳,約兩萬人。而都尉軍的職責,就是保證咸陽外圍地區的安寧,十萬人左右。這些部隊被項羽殲滅。南方主力是大將任囂與副將趙佗封鎖關口率領的五十萬秦軍,但並沒有北上平亂,留在嶺南繁衍生息最終嶺南劃入華夏領土。

​儘管後期出現了像陳勝,吳廣的起義軍,但是僅僅是章邯率領的由刑徒改編後的軍隊都能將起義軍給壓制下去,可見秦軍的戰鬥力還是有的,然而由於趙高這樣的奸臣的存在,腐敗的程度加深,很多有才能的將領手下是無兵可用,有不少戰鬥力強悍的士兵也沒有分配到一個很好的將領手下,這就造成了秦軍內部集團的混亂,在混亂中,秦軍的實力就這樣慢慢的失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