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筆談135:王欽若獻計造神,皇帝趙恆爲了封禪居然向宰相行賄

本號(紀巖松)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

今天是原創第135篇


澶淵之盟不久、寇準罷相後,宋真宗趙恆開始了竭力擺脫他人陰影的時代,這既是太平盛世,也是一個病態時代。

按照常理,大宋帝國這棟新房子歷經磨難,總算解決糾紛、封頂完工、安全牢靠了,接下來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一個是裝修,對小細節做些調整,對大框架進行完善;一個是就這樣吧,住進去,得過且過,啥都不管。

趙恆沒有選擇第一條道路,因為他已經罷了寇準的相。只有寇準能夠幫助他完成太平年代整頓軍隊、改革吏治等難題。罷了寇準,他實際已經放棄了這條道路。

趙恆也沒有選擇第二條道路,他做出了第三個選擇。

我們從前面可以看出,趙恆是個品味尤為奇特的人。比如說用人,他前面重用的武將主要是傅潛、王榮、王顯、王超等人,文臣喜歡的是王欽若。

現在,他的治國選擇更為獨特。他治下的大宋帝國,北方已無戰亂,南方承平日久,他再輕徭薄賦、不亂折騰,生產發展、人口增加,財政收入也寬裕了。這種太平盛世很快就會到來。想到這,他美滋滋的。

但他畢竟不同於常人,為了擺脫寇準留給他的陰影,他選擇了第三條道路——裝神弄鬼、自娛自樂的道路

居安不思危,大宋帝國由此喪失了最好的改革時機,朝堂內外飄蕩著一絲絲鬼氣、邪氣,盛世隱憂自此形成

心煩的皇帝

1006年,樞密使王繼英去世、寇準離開中樞,趙恆相繼下達任命:王旦為宰相,馮拯和趙安仁為參知政事;王欽若、陳堯叟併為知樞密院事,韓崇訓、馬知節並簽署樞密院事。

這些宰執的排名以王旦、王欽若、馮拯、陳堯叟、趙安仁、韓崇訓、馬知節為序

這些人前面故事大多數都出現過,除韓崇訓不久就因眼疾免職、馬知節是個猛將外,其餘都是文人,在後面的故事裡還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此時的朝廷大政就由王旦、王欽若兩人主持了,大事小事趙恆都會向他們諮詢主意

宋史筆談135:王欽若獻計造神,皇帝趙恆為了封禪居然向宰相行賄

當然開始並無多少事情。邊疆已定,宋遼相互通使,党項李德明時不時進貢一下,沒有什麼值得說的。剩下的就是一些日常政務,一些必須要做的事。

比如,朝拜皇陵。天下已定,自然要祭告祖先,這花掉了趙恆兩個月時間。

比如,宜州(今廣西河池市宜州區)發生小叛亂,趙恆派曹利用去平叛,又用掉了幾個月時間。

這些事情並不需要消耗他太多精力和時間。空閒下來,趙恆心裡總是空落落的,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壓力令他鬱鬱寡歡

這種壓力正是來自於王欽若城下之盟那一番話。這話太讓他懊惱心煩,讓他耿耿於懷。他要重樹形象,他要提高威望。

只是,苦無辦法。

正在此時,1007年十一月,殿中侍御史趙湘上書,由中書遞交趙恆。趙湘上書的內容是請求封禪。

趙恆沉吟未答,王旦直接表示反對。王旦說,封禪大禮,很長時間都沒有舉行過了,如果不是政治清明、太平盛世,怎麼好提封禪!

趙恆只好說,朕德薄能淺,封禪一事不能輕議。

大家都清楚,帝國統治是講究秩序的,所謂的秩序既有法,也有禮儀,通過舉行大典這一系列繁瑣的禮儀細節,可以達到淨化百官和百姓靈魂的目的。

封禪這個古老的天地祭祀大典是所有大典中規格最高的,它不是說辦就能辦的,需要具備許多條件,比如國家統一、百姓富足,比如內政和諧、軍事勝利,比如文治武功達到頂峰等等。雄才大略如秦皇漢武,都曾登上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以祭祀天地、奏功上天。

宋史筆談135:王欽若獻計造神,皇帝趙恆為了封禪居然向宰相行賄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歷史上想封禪的帝王不少,但真正具備資格且舉行過封禪的帝王不多。趙光義就曾提過封禪,最終也是沒有成行。

所以,此時趙恆還算清醒。他一見王旦反對,立刻中止了想法。

王欽若獻計

但趙湘的上書畢竟在趙恆心裡種下了種子。這顆種子卻不能破土發芽,趙恆更是鬱悶。

很快,他找到了王欽若。他把自己城下之盟的苦悶向王欽若傾述,問有什麼洗刷恥辱的辦法。

研究王欽若的對答很有意思,他總是一步一步地將趙恆順理成章地引向自己的目的。

他知道趙恆不願意打戰,卻假裝糊塗,說,要洗刷恥辱,方法很簡單,陛下再次親征,將幽薊奪回來就是了。

趙恆想,你這就是嘴上說說,不可能實現的,但他要面子,無法直說,只好推辭,河北百姓才剛剛可以休養生息,我怎麼忍心再把他們推向戰爭的深淵,所以,你再想想,看有沒有其他辦法。

王欽若這時才循循善誘地說,陛下如果不想用兵,那麼得有一件大功業,方可鎮服四海、威懾中外。

宋史筆談135:王欽若獻計造神,皇帝趙恆為了封禪居然向宰相行賄

趙恆問,什麼大功業?

王欽若揭曉答案,就是封禪!但封禪需要遇到千載難逢的天瑞,得要老天爺肯定,才有正當理由。

說到這他又停止了,過了一會,他才喃喃自語似的說,真想天降祥瑞有點困難,但前代也有人為製造天瑞的,如果皇帝深信不疑並將它鄭重其事地公示天下,就相當於有天瑞了;陛下以為河圖、洛書真有其事嗎?我看也不過是聖人操縱,以神道來宣傳教導百姓罷了!

趙恆聽了這話,久久沒有表態。王欽若重提封禪,他心動了,他要揣摩可行性。

好處自然不用說,封禪可以證明他趙恆家的政權實乃天授,這樣,政權的鞏固、威望的提高自然就實現了,堵住悠悠之口更是不在話下;以假亂真也沒問題,但難點就在於大臣們不知能不能接受。

思考良久後,他覺得可行,但還是不放心。他問道,王旦能同意嗎?

王欽若自動請纓,說,我把陛下的意思轉告他,相信他不會反對的。

果然不出他所料,王旦聽後雖然半信半疑,卻並沒有強硬反對。

宋史筆談135:王欽若獻計造神,皇帝趙恆為了封禪居然向宰相行賄

但趙恆不敢掉以輕心,仍然猶豫不決,可這種隱秘的事情又不好宣之於口去找人商量。他心裡裝著事,到處瞎轉悠。一天晚上來到秘閣,碰巧值班的是老儒杜鎬。

他靈機一動,問道,聽聞愛卿飽讀詩書,那古書上所說的河出圖、洛出書,到底是怎麼回事呀?

杜鎬哪知道皇帝的心思,以為只是隨便聊天呢,就信口說道,那不過是聖人以神道來宣傳教導天下罷了!

趙恆一聽,這與王欽若說的一樣啊。看來,封禪確實可行!

皇帝行賄

既然心意已決,接下來就是籌劃。前面他也說過,封禪不能輕議,這個浩大工程,必須徐徐圖之。

首先要將朝中重臣們的思想統一了。他列出一串名單,有王旦、陳堯叟、丁謂、杜鎬。

王旦不僅是宰相,而且還是正人君子,深孚眾望,必須要防止他再次反對;陳堯叟精明幹練,一直很聽話,衝鋒打前陣需要指望他;丁謂主管財政,很能幹,而且他又是寇準推薦的人才,必須掌控好,這樣封禪的各項開支才能不出差錯;杜鎬這個老儒嘛,既然他的觀點跟王欽若很一致,那就更需要他搖旗吶喊了。

趙恆決定親自出馬做工作。

普通人做工作,正常途徑是找人遊說、擺事實講道理,偏門就是請吃請喝,甚至私底下賄賂。

皇帝不是普通人,他做工作自然不能與常人雷同。趙恆的做法是,壓根就沒考慮正常途徑,而是直接走偏門——行賄。這也是有史以來絕無僅有的皇帝向下屬行賄的案例。

他把王旦找入宮中,好酒好肉地吃吃喝喝,聊得很愉快。臨走時,他拿出一尊酒賜給王旦,並鄭重其事地交代,這酒味道極佳,回去跟你妻兒好好享用!

宋史筆談135:王欽若獻計造神,皇帝趙恆為了封禪居然向宰相行賄

王旦回去後,想起皇帝的交代,不敢怠慢,誰知打開一看,這哪是酒,分明是大顆大顆晶瑩剔透的珍珠!

他思前想後,尤其是想起王欽若傳達的聖意和皇帝席間那副欲言又止的神態,頓時什麼都明白了。這是皇帝仍不放心自己,要堵自己的嘴,要自己不要再就封禪一事犯書生氣。

王旦是名君子、賢臣,卻不是諍臣、直臣。他覺得,雖然封禪不妥,但既然皇帝心意已決,自己再反對也是徒勞無功,乾脆就明哲保身吧。

他終於沒有再出來反對,這直接帶來了文武百官的沉默。既然宰相都不反對,其他人更不會出頭,只會隨波逐流應聲附和。

之後,趙恆用同樣的方法,將陳堯叟、丁謂、杜鎬幾個人搞定了

重臣們都是明白人,見皇帝如此屈尊,而且吃人的嘴短,封口費、辛苦費拿到手軟,全都一言不發地投入到了封禪大計中。

就這樣,趙恆用一般皇帝都不會用的行賄高招,將高層全部搞定。

高層搞定後,趙恆還得發動基層。剛繼位時,他曾經下詔,明令禁止各地上報祥瑞。現在形勢不同了,這條詔令也就順勢廢除。

一場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即將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的上演。

這場戲的真正導演是王欽若,主演由皇帝趙恆親自擔任,配角是王欽若、陳堯叟等人,群演自然由王旦等文武百官、地方官吏客串。


多謝欣賞。讀完此篇,如仍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紀巖松),後續連載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